<
>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第三章刑法

事业单位2017-09-24Gzu521.net信息来源

A-A+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第三章刑法(2)

第三章刑法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
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
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本题中
李某的侵害行为已经终止,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了,因此,刘某的行为是故意
杀人。
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A
【解析】根据《刑法修正案》,危险驾驶罪包括醉驾和追逐竞驶两种行为。
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C
【解析】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
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是没
有溯及力。我国《刑法》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从罪刑法定原则中必然引申出刑法
不溯及既往的派生原则。因此,我国《刑法》原则上否认刑法具有溯及力。但从有
利于被告的原则出发,对于那些旧法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重,而新法不认为是犯
罪或者处刑较轻的行为,例外地承认刑法的溯及力。简言之,我国刑法关于刑法的
溯及力,采用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故正确答案为C。
4.【答案】C
【解析】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
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的规定,与国
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贪污罪的共犯论处。据此,国家工作人员李某利
用职务便利,同张某共同骗取国家大量财物的行为,共同构成贪污罪。
故正确答案为C。


5. 【答案】D
【解析】A项错误,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
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项错误,我国《刑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
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C项错误,不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特别注意的是,“不负刑事责任”
并不等同于“免予刑事处罚”。免予刑事处罚是以承担刑事责任为前提的。
D项正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
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故正确答案为D。
6. 【答案】A
【解析】A项正确,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本
题中甲在前往犯罪地的途中被擒获,未能着手实施犯罪,即属此类。
B项错误,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
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C项错误,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
而未得逞的,是为犯罪未遂。
D项错误,题干中已经表明甲有携带凶器的行为,即甲为了杀人进行了准备工
作,已经具有了社会危害性,构成犯罪,应该受到刑法制裁。
故正确答案为A。
7?【答案】D
【解析】《刑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
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本题中王某组织的“山口组”符合了犯罪集团的全
部特征。对于犯罪集团的组织者、领导者的处罚方法,我国刑法也有明确规定,即
按照犯罪集团所犯全部罪行进行处罚。
故正确答案为D。
8.【答案】C
【解析】A项错误,故意纵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
行为。
B项错误,玩忽职守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项正确,重大责任事故罪是在生产作业活动中违反规章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
行为。
D项错误,破坏集体生产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而不是过失。
故正确答案为C。
9.【答案】B
【解析】犯罪既遂是犯罪的一种基本形态,在司法上,应当坚持罪刑法定原则,
应当以“犯罪构成要件要素齐备说”作为认定犯罪既遂的标准;在立法上,则应当
从犯罪事实和刑事政策的角度出发,以“犯罪目的实现刑事政策说”作为确立犯罪
既遂形态的标准。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的行为。本题中小张已抢获女青年的钱包,构成抢夺的既遂,之后还给女青年的行
为可在量刑时予以考虑。
故正确答案为B。
10?【答案】D
【解析】我国《刑法》第九十三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
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
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民营医院是私人成立的社会团体,不属于《刑法》中所涉及的团体。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11?【答案】C
【解析】正当防卫(又称自我防卫,简称自卫),是大陆法系刑法上的一种概
念。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
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
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
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
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乙诽镑甲,该不法行为
不具有侵害紧迫性,故不属于正当防卫。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12?【答案】B
【解析】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指行刑者基于
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遭受这种剥夺生命的刑罚方法的有关犯
人通常都在当地犯了严重罪行。
A项正确,我国《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
罪分子。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B项错误,我国《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
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髙级人民法院判
决或者核准。”即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髙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C、D两项正确,我国《刑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
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13. 【答案】C
【解析】A项错误,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发生交
通事故后,对于受害人或受损财物未做必要的抢救或处理或未按规定向公安机关报
警,擅自逃离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无法确定和追究的
行为。如果行为人对肇事情况不明知,而驾车继续行驶,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所谓
的“逃逸”在行为人的主、客观上无非是正常行驶行为的继续化,是交通肇事罪中
的重要情形。
B项错误,恶意骗保只是一种行为,构成的是保险诈骗罪,我国刑法没有规定
恶意骗保罪。
C项正确,保险诈骗行为是指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采用
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数额
较大的行为。“虚构保险标的”是指投保人违背《保险法》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
虚构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保险标的或者将不合格的标的伪称为合格的标的,与保险人
订立保险合同的行为。所述与题干描述相符。
D项错误,扰乱公共秩序罪是指聚首纠集多人扰乱公共场所和交通秩序,抗拒、
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述与题意不相符。
故正确答案为C。
14. 【答案】C
【解析】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
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本罪为选择性罪名,具体包括窝藏罪和包庇罪。
A项错误,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
或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属于妨害作证罪。
B项错误,甲构成伪证罪,《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
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
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
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C项正确,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财物,帮助其
逃匿或做假证明包庇的,属于包庇罪。
D项错误,属于辩护人伪造证据罪。《刑法》第三百零六条规定:“在刑事诉讼
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
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
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正确答案为C。
15?【答案】D
【解析】A项错误,直接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
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
的心理态度。与题意不符。
B项错误,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
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与题
意不符。
C项错误,过于自信的过失又叫“有认识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
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与题意不符。
D项正确,所谓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
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
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
任凭、同意它的发生。
故正确答案为D。
16?【答案】A
【解析】如果甲所交代的抢劫事实是公安机关尚未掌握的(含没有报案),属于
自首。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
可以免除处罚。”
故正确答案为A。
Fb跗笔公共碁爾漏獅d_ (上)
17.【答案】B
【解析】《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
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
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
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釆取防卫行为,造成不
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乙为了女性的安全,对正在
实施抢劫的甲进行制止,属于正当防卫,造成的死亡后果,乙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故正确答案为B。
18?【答案】A
【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十八条第四款的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
责任。
故正确答案为A。
19. 【答案】C
【解析】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
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甲乙夫妻的行为满
足了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故正确答案为C。
20. 【答案】C
【解析】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窃
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对利用电脑进行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
秘密活动的,分别按照金融诈骗罪、盗窃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非法获取国家
秘密罪定罪处罚。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
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的规定,盗用他人公共信息网络上网账号、密
码上网,造成他人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以
盗窃罪定罪处罚。盗窃数额是指行为人窃取公私财物的数额。
A项错误,5000元是销赃的价格,并非盗窃财物的价格。
B项错误,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
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题目未体现。
C项正确,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窃取公私财物的数额为4万元。
D项错误,王某的行为并非诈骗罪。
故正确答案为C。


21.【答案】C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释》第五条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
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逃逸行为必须以构成交通肇事罪
为前提条件,脱离现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以下两种情形不应认定为
逃逸:(1)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已通过电话等方式报警,由于惧怕被害人亲属殴打
而逃离事故现场,这种情况,不应按交通肇事后逃逸来处理。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被
害人亲属对自己造成人身伤害,而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2)存在不能抗拒的原
因,不能抗拒的原因消失后,又投案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例如,被告人
张某在交通肇事后,立即让随行的人员拨打了 120急救电话,当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时,发现被害人已经死亡。此时被告人张某也负伤在身,其家人将其送往医院,到
达医院后,其委托亲属向公安机关报案。该案就不应认为具有逃逸行为。
A项错误,属于不应定位为逃逸的一种情形。
B项错误,被害人的死亡不是因逃逸致人死亡。
C项正确,被害人的死亡是因为丙逃逸导致死亡。
D项错误,丁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故正确答案为C .
22?【答案】B
【解析】A项错误,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行为人必
须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行为人的行为具备了某种犯罪的基本构成的全部要件。本案
当中结果没有达成。
B项正确,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
未得逞张某已经点火,暴雨是客观原因,符合题意。
C项错误,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
各E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D项错误,张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属于犯罪。
故正确答案为B。
23. 【答案】D
【解析】遗弃罪(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
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A项是家庭暴力,严重的话是故意伤害;B项是非法拘禁;C项是违反我国
《未成年人保护法》,剥夺的是受教育的权利,说不上是遗弃。
D项是遗弃,夫妻相互间的扶养义务,是一项无条件的法律义务。在我国社会
主义制度下,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也是完全平等的,任
何一方既有抚养对方的义务,也有要求对方抚养的权利,因此,形成了一种抚养和
领受抚养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即狭义的扶养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D。
24. 【答案】B
【解析】A项错误,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
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
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是最古老的侵犯财产犯罪,几乎与私有制的历史一样
久远。但是此案中有对李某的人身伤害。故不是以盗窃罪论处。
B项正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
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
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i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的是抢劫罪。因
此,张某盗窃,为抗拒李某抓捕实施暴力的行为,构成转化型抢劫罪
C项错误,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
体是他人的身体权,所谓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以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
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非法
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本案中不仅仅有身体权还有财产权。
D项错误,盗窃和伤害是在一个犯罪的过程中,动机是非法占有财产,因此,
不属于二罪的简单叠加。
故正确答案为I
25. 【答案】D
【解析】A项错误,丽丽未满14周岁,无论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应
当受刑事处罚。
B项错误,?刑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故宋
某在精神病发作期间刺伤家人不负刑事责任。C项错误,方某并没有实施危害社会
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D项正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
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或者拘役……”李师傅已成年,精神正常,酒后驾车造成一人死亡的危害结果,依
法负有刑事责任。
故正确答案为D。
26.【答案】A
【解析】A项正确,驱逐出境适用的对象是犯罪的外国人,而张青是中国公民,
不适用驱逐出境。
B、C、D三项错误,适用附加刑时,可以同时适用两个以上的附加刑。故剥夺
政治权利、罚金、没收财产均可适用。
故正确答案为A。
27?【答案】D
【解析】不适用死刑的主要有如下三种情况:(1)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
人。(2)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这里所说的“审判的时候”是指从羁押到执行的
整个诉讼过程,而不是仅指法院审理阶段。因此,在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上怀孕的
^3女都不适用死刑。(3)审判时年满75周岁的人,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
除外。
A项错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怀孕妇女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审判时是否
适用死刑问题的批复》的规定,怀孕妇女因涉嫌犯罪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又因同
一事实被起诉,交付审判的,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
怀孕妇女小米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B项错误,许宁犯罪时未满18周岁,不适用死刑。
C项错误,审判时,小丁已经怀孕,不适用死刑。
D项正确,李然罪行严重,适用死刑。
故正确答案为D。
28.【答案】B
【解析】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
责任。
故正确答案为B。
29?【答案】C
【解析】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
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其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直接故
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
心理态度。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
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本题中,甲为了杀死乙而投放毒药,其行为构成
直接故意;而没有阻止丙分食有毒的饭菜,其对丙的死亡持放任态度,因此属于
间接故意。
故正确答案为c。
30.【答案】A
【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共同犯罪人按其所参与的犯罪承担刑事责
任。对共同诈骗犯罪,应当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
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处罚。甲与乙构成诈
骗共犯,应当根据共同诈骗的财产数额认定犯罪金额,而非根据分赃数额认定犯罪
金额。加上此前甲诈骗王某的4000元,因此在处罚甲诈骗罪时其犯罪金额应为
34000 元。
故正确答案为A。
31?【答案】B
【解析】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
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张某并没有对王某釆取暴力、
胁迫等方法取得摩托车,故张某不属于抢劫罪。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题中张某“趁王某不注意骑上摩
托车就跑”的行为构成抢夺罪。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
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我国刑法中没有治安管理罪这个具体罪
名.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张某的行为属于公然抢夺的行为,“公然
抢夺”不应理解为仅限于在公共场所或当着众人的面进行抢夺,而应理解为“在财
产的所有人或者保管人在场的情况下,当着财务所有人或保管人的面或者采用可以
使其立即发觉的方法夺取财物”,故张某的行为属于抢夺罪.
故正确答案为B。
32?【答案】C
【解析】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
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里面均指行
为,而非罪名。
故正确答案为C
33.【答案】B
【解析】我国《刑法/>第七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
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故正确答案为B.
34?【答案】D
【解析】所谓累犯,是指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
在法定期限内又犯被判处一定的刑罚之罪的罪犯。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两
种。(1) 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
赦免以后,在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2)特殊累
JE,是指因犯特定之罪而受过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又犯该特
定之罪的犯罪分子。本题中虽然潘某前罪已经构成犯罪,但是没有判处有期徒刑以
上刑罚,所以既不构成一般累犯也不构成特殊累犯。
故正确答案为D。
35. 【答案】B
【解析】根据《刑法》第六条的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
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
的,也适用本法。”本案中甲在中国民航的航班上犯罪,适用我国、?刑法》。
故正确答案为B。
36. 【答案】B
【解析】A项错误,犯罪既遂是犯罪的一种基本形态,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
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3根据刑法分则各种
犯罪构成的具体规定和刑法的一般理论,犯罪的既遂有行为犯、结果犯、结果加重
犯、危险犯等。
B项正确,《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
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遥的,是犯罪未遂
C项错误,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
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在犯罪过程
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
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
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D项错误,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
罪条件等。《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
预备。”
故正确答案为B。
37. 【答案】D
【解析】《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
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
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
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项错误,
不一定须为公共利益免受不法伤害,为国家、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
受不法侵害皆可。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38. 【答案】A
【解析】职务侵占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
者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即行为人妄图取得对本单位财物的占有、处分、收益的权
利。职务侵占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
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故正确答案为A。
39?【答案】A
【解析】《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
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
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
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
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题干描述
的情况属于不负刑事责任的情形。
故正确答案为A。
40?【答案】B
【解析】A项错误,《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
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
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
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B项正确,犯罪既遂是犯罪的一种基本形态,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
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刘某盗窃电脑的实行行为已
经完毕,盗窃罪的犯罪构成已经满足,因此构成盗窃罪既遂。其事后归还电脑的行
为可以作为刑罚的量刑情节。
C项错误,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
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D项错误,《刑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的,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能够引起预
定危害结果的犯罪实行行为,准备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的状态。
故正确答案为B。
41. 【答案】D
【解析】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包括:罪行法定原则,依据刑法第三条:法律明
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
定罪处刑。罪行相适应原则,依据刑法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
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据我国刑法第四条:对任何
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A、B、C三项错误,A项中,刑法定罪原则是指刑法定罪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
原则;B项中,平等适用刑法原则指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项中,普遍保护原
则是刑法管辖原则的一种,指以保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为标准,凡发生国际条约
所规定的侵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犯罪,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
犯罪地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
D项正确,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指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
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故正确答案为D。
42. 【答案】D
【解析】A、B、C三项错误,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的作用;帮助
犯是指共同犯罪中没有直接参与犯罪的实行行为,而是向实行犯提供帮助,使其便
于实施犯罪,或者促使其完成犯罪的人;刑法上并没有窝赃犯这一概念。而本题中
蒋某并无与方某的共同犯罪故意,因此不构成犯罪。
故正确答案为D。
43. 【答案】B
【解析】在刑法上,承担刑事责任通常情况下需要行为人主观上存在着过错。
刑法意义上的主观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其中故意又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尽
管张某坠楼身亡是由于崔某回来开门引起的,但崔某、小区物管、张某家人对于张
某的死亡在主观上并无故意或者过失,所以无须对张某的死负责。
故正确答案为B。
二、多项选择题
44?【答案】BD
【解析】企业保卫处不是执法机关,无权对未经公安机关认定的公民进行羁押、
提取指纹的行为。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D。
45. 【答案】BCD
【解析】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特有的在刑法的立法、解释和适用过程中
所必须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3个基本
原则:一是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什么行
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及处何种刑罚,均须由法律明文规定。二是罪刑相当原则。
是指犯罪社会危害性程度及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是决定刑罚轻重的主要依据,重
罪重罚、轻罪轻罚、无罪不罚、罪刑相当、罚当其罪。三是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是指对任何人犯罪,不论其社会地位、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财产
状况如何,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任何人都不得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
故正确答案为BCD。
46. 【答案】ABC
【解析】A项正确,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
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张三虽然偷回的是自
己的电脑,但是其电脑已经借给朋友,故再将电脑偷回,构成盗窃罪。
B项正确,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的规定,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
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
拒不交还的行为。李四的行为属于侵占罪。
C项正确,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
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C项符合诈骗罪的要求。
D项错误,绑架罪和非法拘禁罪二者犯罪的主观目的不同。绑架罪中行为人主
观目的是为了索取他人财物或谋求其他不法利益(如逃避追捕、要求司法机关释放
罪犯等),而非法拘禁罪的主观目的是出于解决某种民事纠纷,包括婚姻家庭矛盾
和经济纠纷,常见的如追讨合法工资或法律未予保护的赌债、髙利贷等。显然D项
中赵六构成非法拘禁罪。
故正确答案为ABC。
47. 【答案】ABD
【解析】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
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
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故正确答案为ABD。
48. 【答案】ACD
【解析】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
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行为:(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
的信用卡的;(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3)冒用他人信用卡的;(4)恶意透支
的。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
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定为盗窃罪。
A项正确,使用作废的信用卡,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B项错误,李某是借用,并未体现非法占有。
C项正确,明知无还款能力,仍旧透支,属于恶意透支,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D项正确,冒用他人信用卡,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故正确答案为ACD。
49?【答案】ACD
【解析】犯罪构成四要件,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犯罪客观,一个
行为具备四个要件才构成犯罪。
A项中小赵由于抑郁症导致的自残行为,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情况下的自残并
不构成犯罪,但有些情况例外,比如军人自残是属于军事犯罪;在特殊场所或特殊
情况下自残扰乱社会秩序的,也会构成犯罪。比如在天安门广场自残,或者类似过
去流氓斗狠时的自残,都可能构成犯罪。
B项中高先生在追赶上手无寸铁的小偷后,由于怒气难忍,用木棒将小偷活活
打死,该行为属于故意犯罪。
C项中李女士在被抢劫时,自卫搏斗中捡起地上的石块砸伤劫匪,不属于犯罪
行为,该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D项中医生依照医院合法程序给病人开刀,该行为属于合法的职务行为。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CD.
50?【答案】CD
【解析】A项错误,甲构成侮辱尸体罪。
B项错误,乙意图盗窃枪支,最终未能盗得枪支,构成盗窃枪支罪未遂。
C项正确,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
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王某经过现场时,以
为丁已死亡,就肢解丁的“尸体”。这一行为符合过失致人死亡罪要件。
D项正确,戊的行为属于典型的过失致人重伤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的
既遂。
故正确答案为CD。
51?【答案】ABC
【解析】A项正确,甲属于法律上认识错误,其实际上仍构成拐卖儿童罪。拐
卖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接送、中转、收买、贩卖儿童的行为。
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儿童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权;其主体为一般主体,其中并没排
除被拐卖对象的亲人家属,
B项正确,乙出于杀死李某的一个故意,实施了开枪射杀李某的一个行为,却
产生了李某重伤和何某死亡两个结果。从表面上看,乙的行为同时触犯了故意杀人
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两个罪名,而想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是择一重处而不实行并罚.
C项正确,丙作为教唆犯应构成被教唆人所犯的罪,而此时被教唆人没有犯被
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所谓“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
罪”包括:被教唆人拒绝教唆犯的教唆;被教唆人接受教唆后没有实施犯罪行为;
被教唆人实施的犯罪不是教唆行为所致;被教唆人所犯之罪的性质与教唆犯所教唆
的犯罪性质完全不同。不论哪一种情况,都是教唆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由
于被教唆人没有实施所教唆的罪,教唆犯的教唆行为尚未造成实际的危害结果,或
者虽造成危害结果,但与其教唆行为没有因果关系,因而对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
轻处罚。而丁并未犯所教唆之罪,而是另起犯意杀掉了马某,教唆犯丙构成故意杀
人教唆未遂,而丁则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D项错误,戊虽然犯罪对象错误,但是仍然实施完成了敲诈勒索的行为,故仍
构成敲诈勒索罪的既遂。
故正确答案为ABC。
52. 【答案】ABD
【解析】根据我国《刑法> 规定,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即采取必须从重处罚
的原则;对于累犯,不得假释。第七十四条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另
外,累犯也可以减刑。
故正确答案为ABD。
三、判断题
53. 【答案】错误
【解析】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
罪”而不包括过失犯罪。
故表述错误。
54. 【答案】正确
【解析】附加刑指刑法规定,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其特点是既能独立适
用,也能附加适用。我国《刑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附加刑的种类如下:(一)罚
金;(二)剥夺政治权利;(三)没收财产。”
故表述正确。
55. 【答案】正确
【解析】死刑有两种,一种是死刑立即执行,另一种是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所
以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不是独立的刑罚,而是死刑的一种。
故表述正确。
56?【答案】错误
【解析】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人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
法。我国刑法中的剥夺政治权利,是以剥夺政治权利这种资格为内容的,具有明显
的政治性从刑法规定看,剥夺政治权利既可以附加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剥夺
政治权利包括剥夺以下四项权利: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国有公司、企业、
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
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故表述错误。
57. 【答案】正确
【解析】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
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
罪并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故表述正确。
58. 【答案】正确
【解析】军婚受到国家保护,《刑法》第二百五十九条规定:“明知是现役军人
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故表述正确。
59. 【答案】错误
【解析】我国《刑法》第三百七十二条规定:“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期徒刑。”《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
依照规定。”可见,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最多判十年,一般的诈骗罪可能处十年以
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二者在刑罚上存在区别。
故表述错误。
60?【答案】错误
【解析】国家公职人员向上级谎报事故灾难中的伤亡人数的行为符合不报缓报
安全事故罪的概念。属于刑事犯罪,而不属于违纪行为。
故表述错误。
61.【答案】正确
【解析】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
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
罪并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刑法》
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
究刑事责任。”
故表述正确。
62?【答案】错误
【解析】死刑分为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和死刑立即执行,是最为严厉的主刑。死
缓不是一种独立的刑种,而是死刑的一种执行方式
故表述错误。
63. 【答案】正确
【解析】紧急避险是采用损害一种合法权益的方式去保护更大的合法权益免受
危害,是一种排除社会危险性,有利于社会的行为。
故表述正确。
64. 【答案】错误
【解析】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地
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主体
只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故表述错误。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事业单位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事业单位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事业单位模拟试题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