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6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考前预测试卷二

公务员2006-08-08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06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考前预测试卷二

二、资料

1.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中国居民评价政府及政府公共服务报告》结果表明,67%的公众认为目前政府公务员的总量应该减少。笔者认为,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亟待卓有成效的“瘦身行动”。

KK 关于“官民比”近年来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在去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指出“我们的官民比已达到1∶26,比西汉时高出了306 倍,比清末高出了35倍,称之为史无前例。尽管我们对“什么是官”的理解还不尽一致,与古代类比也不科学,1∶26的“官民比例”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据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王健介绍,从经济视角考察,即通过公务员与GDP的比例指标来看,我国是39人/百万美元,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美国为2. 31人/百万美元),这表明我国公务员数量相对国民经济发展而言确实较多。

KK 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增长之快,行政成本之高,已经达到世界少有的地步。”全国政协委员任玉岭先生近日提供的一组数据表明:“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而且近年来平均每年增长23%!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2003年已上升到19.03%,比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美国的9.9%分别高出16.65、 14.84、13.97、12.53、11.93和9.13个百分点。与此相反,庞大的机构和高昂的行政成本并没有让老百姓满意。此次零点调查显示,居民对政府部门感到不满的原因当中,“办事拖拉”排在第一位。

KK 事实正是如此,26个百姓养1个“官”养出了不少社会痼疾。一是增加了财政支出。许多地方依然是“吃饭财政”,更有少数贫困地区入不敷出,多年拖欠教师、职工工资,根本没有资金投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基层教育的财政投入为零。二是在不少地方,已发展到官多为患的程度,办事推诿扯皮。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依然如故,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恶化了党群干群关系。三是干部队伍素质滑坡,不正之风屡禁不止。由于“十羊九牧”,不少机关和事业单位,在人员超编、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权力”职能,通过收费、摊派、罚款等手段获取经济利益来维持自身的运转。四是由于在机构编制上不能严格执行标准,一些领导在人事任用上为所欲为,导致了用人上的腐败。

KK 尽管多年来国家政府为机构“消肿”已做了大量努力,但至今仍然未能走出膨胀———精简———再膨胀———再精简的怪圈。为此,国家公务员和政府自身改革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真正从体制和法制两方面入手,加快“瘦身行动”的步伐。

2. 每年两会,“中国行政成本居高不下”问题都会以不同的“议程形式”被代表议案直观地“设置”出来,前年是“中国行政成本全世界最高”,去年是“26个老百姓养一个官员”,今年是“我国行政成本25年增长87倍”。

代表和委员们称:如今我国财政收入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样的财政实力完全可能逐步解决教育和医疗难题,但由于行政成本涨得更快,导致财政不管怎么增长都有可能被吃净花光。仅2005年,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三项加起来就高达 6000亿元,占国家财政收入的20%,相当于全民义务教育投入的5倍。行政成本25年涨了87倍,何其昂贵的公务!(据2006年3月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曾有专家撰文称,“我们拥有世界上最昂贵的公务和最昂贵的政府,中国公民承担因政府运行成本过高产生的赋税在很多地方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对比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最昂贵”之说一点也不夸张———为何如此昂贵?问题很简单,正如市场上不能讨价还价的商品必然会昂贵一样,“公务成本”如不能讨价还价,也必然会昂贵无比。

3. “我们不少党政机关用钱上大手大脚和铺张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我国行政管理经费增长之快,行政成本之高,已经达到世界少有的地步。”2006年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说:“我们需要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医疗、教育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都期盼更多的财政资金向他们倾斜和转移,这就需要党政机关带头,遏制行政管理费的不断飚升。

4.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提交给本次两会的提案《关于党政机关带头发扬艰苦奋斗传统的建议》中,有一组数据是:“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至 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71%,到2003年上升到19.03%,这个比重,比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美国的9.9%分别高出16.65、14.84、 13.97、12.53、11.93和9.13个百分点。而且近年来行政管理费用增长还在大跨度上升,平均每年增长23%!”(据3月6日《中国青年报》)。

一边是不少党政机关在花钱上大手大脚和铺张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这导致我国行政管理经费增长之快,行政成本之高,已经达到世界少有的地步。而另一边是我们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医疗、教育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都期盼更多的财政资金向它们倾斜和转移。如此形成了这样一个局面:该花钱的地方,一直喊着财政资金紧缺,拿不出钱;不该花钱的地方却大手大脚,花费一直压不下来。

[1] [2] [下一页]

我国行政管理费用25年增长87倍,平均每年增长23%,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到 2003年竟然上升到19.03%,高出所有发达国家,确实令人吃惊。发达国家财政收入那么多,行政管理费用比重却那么低。而我国财政收入那么有限,行政费用比例却那么高,让人深思。

三、申论要求

1. 请用不超过150字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分)

2. 根据文中提供的资料,请从下面给出的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是的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并进行论述。字数控制在500左右。(30分)

A. 政府专项资金投入不足

B. 许多地方的财政供养人口过于庞大

C. 文山会海、“餐桌腐败”、“车轮腐败”、公款旅游等,也在大规模地侵吞有限的财政资金

D. 管理失控

3.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提出解决方案。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

《申论》考前冲刺试卷二参考答案

1.

[答案要点]:

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经费增长过快,行政成本攀高的现象不可漠视。行政成本居高不下,解决民生问题的资金就可能受到影响,有时甚至很难得到保障。我国政府需要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医疗、教育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都期盼更多的财政资金向他们倾斜和转移,这就需要党政机关带头,遏制行政管理费的不断飙升。”

2.

[答案要点]:

正确答案为BCD。

论述:在我国,行政成本过高是一个长期未能根治的痼疾。尤其是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很多地方政府却把对这些问题的资金投入不足作为 “遮羞布”。

众所周知,不少地方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承担财政供养人口的工资,以及向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提供运转开支。一方面,由于许多地方的财政供养人口过于庞大,“官民之比”居高不下,使一些地方财政不堪重负,甚至捉襟见肘;另一方面,文山会海、“餐桌腐败”、“车轮腐败”、公款旅游等,也在大规模地侵吞有限的财政资金。此外,一些地方财政供养人口中,还混有不少“吃空饷”的“蛀虫”,最近,仅四川省就清理出3.7万多“吃空饷”人员,每年冒领经费达6400多万元,河南也清理出2万多“吃空饷”人员,涉及资金1.53亿元,这无疑暴露出一些地方财政支出中的漏洞。可见,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甚至管理失控,很可能诱发官员腐败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对此,不可不察。

3.

[答案要点]:

首要的就是应当大力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这正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任务之一。继续转变政府职能,让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减少政府插手市场能够解决的事务,确保政府集中财力解决民生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减少财政供养人口。同时,大力压缩会议、公款招待、公务用车等开支,降低行政成本,造福民生。

中国许多事务的改革走的是一条“政府主导”之路,即由政府来组织和控制资源的配置。从中国现实国情来看,许多公共事务上的“政府主导”是必须的。但似乎什么都可以“政府主导”,有一项改革是万万不能由政府主导的———就是针对政府自身的改革,必须由“公众主导”和“市场主导”。这最典型地表现在政府运行成本的改革上,如果由政府自己主导,让官员自己决定花多少钱办事,成本必然会趋向无穷大,人天然地有一种“多花钱少办事”的自利倾向。

政府主导事关公众福利事务的改革,公众主导事关官员福利和政府运行成本的改革,只有这样的改革事务安排,才能形成一种讨价还价的改革博弈机制。当下的问题正在于许多地方政府垄断了对所有改革事务的“主导权”,公众根本不能讨价还价:公车改革如何对官员进行补偿,政府说了算;本地财政收入增加了如何对官员进行奖励,政府说了算;公务员工资涨不涨如何涨,公众也只能当看客。许多地方弄出些老百姓根本看不懂的“天书预算”,毫无接受公众监督的诚意。

政府本质上是一揽子公共产品的集合物,公众纳税供养政府的目的正是为了获得廉价的公共产品 ———因此,财政必须是民主的,民主财政下才会有廉价政府,而民主财政的本质就是“讨价还价”,让公众主导事关官员福利和政府运行成本的改革。如果公众失去讨价还价的权利,政府必然趋向于“量入为出”,行政成本必然会趋于无穷大,“行政成本25年增长87倍”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没有讨价还价的商品必然昂贵,没有讨价还价也必有昂贵政府,这是多么简单朴素、多么显而易见的道理,可有些人就是视而不见。

[1] [2]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