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政第二部分第一章言语理解与表达

公务员2006-08-08gzhgz.com信息来源

A-A+

行政第二部分第一章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的目的: 
  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言语活动在人类社会活动和交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不仅是人类传播文化、负载文明的重要形式,还是我们日常生活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可以说,语言活动是我们传递信息、进行交流的不可或缺的支撑性工具,语言能力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符号系统和社会现象,其出现和形成、发展成熟都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和内在规律,也与人类具体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语言具有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基本要素,基于不同要素之上,人类有独特的技能加以运用、驾驭。 
  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作为一种职业能力测验,与语言学的专业测验要求是不一样的,最为明显的是前者侧重于应用,不考名词术语,而考查对语言知识的广度,不考深度;同时,考查考生对语言知识正确迁移的能力,对语言规范运用的敏感性。在现代社会的信息环境中,行政机关办公人员(公务员)必须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大量繁重的公函文案,而文件公函中的绝大多数信息都是用语言文字来完成的。因此,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还考查公务人员对语言信息的准确理解、筛选、概括、阐述、评价的能力,当然,必要的语言运用的速率是很重要的。 
  此项测验被细化为言语的理解与表达两部分,这两部分所考查的标准不一样,目的及反映人的能力也各不相同,需要区别对待。 
  言语的理解实际上是我们在获得言语信息后在一定时间内在头脑中建立语义的过程。言语信息表达的单位从低到高依次为词、短语、句子、段落、文章,因此言语的理解是阶梯式的。词语是言语材料中最小的意义单位,各种信息无论多复杂,都借助于词来表达。所以,正确理解词语是理解语言的最基本要求。但是,作为一名公务人员,仅仅有对词语的理解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够由词及句、由句成章地理解。短语和句子由词语构成,但并非简单的堆砌罗列,而是有一定的内在结构和相互关系。不同的结构和关系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不同的理解角度得到不同的答案。因此,对短语和句子的理解是言语理解的更高层次。对一个段落或一篇结构完整的文字所要表达的目的或意思的理解则是言语理解的最高层次,它可以检验个人的言语能力,以及这种能力所蕴含的思维水平、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可以由此看到个人的气质、兴趣及是否具备行政职业能力。 
  言语的表达是基于言语理解之上的更高能力的体现,它包含了内在的思想组织、逻辑思维过程及外显的说话或写作的过程。当考生获得一定信息后,通过运用自己的能力对信息进行全面分析理解,然后运用所给定的语言形式恰当地进行表达,以达到测试者预定的目的和意图,完成指令,开展工作。 
  总而言之,测试者可以通过言语的理解和表达来测得考生在现代社会中运用语言文字信息进行交流、沟通以及完成工作的能力。正因为如此,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将言语理解与表达当作一个重要的考查方面。 
   
  这种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包括对语句的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题型的主要形式是给出一篇400~600字的文章,后面给出几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问题,在备选答案中进行选择。 
  这种题型将在今后的考试中成为重点,考生应多加练习。 
  【例题1】人工智能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这项技术是一个有可能导致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它主要研究怎么能使计算机来做原来只有人工才能做的具有智能性质的工作。智能,是指人在脑力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感知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有关人工智能研究,目前有两种不同的探索途径来实现对人脑智能的模拟:一是通过仿生学手段,从结构上进行模拟,以达到功能模拟。目前科学家正在想方设法“确定人类的思维模式”,即弄清大脑中的1 000多亿个神经元是如何工作的。另一个是直接通过启发式程序模拟人脑能力。目前,在制造某些专业化机器时,这一研究已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如能识别邮政编码的机器、能读取支票信息的机器。不久前,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深蓝”击败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说明在这一领域科学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也有科学家在设想把机器人与一部百科全书相连,这样它就“懂得”了许多事情,一个机器人就可完成多项工作。  /


  人工智能仍有它的局限性。首先是在学习方面。对一个人来说,学习和掌握知识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但要让机器也这样做就相当困难了。当一个孩子发现自己的想法不再能够解释周围世界的时候,他就会去学习,改变它,他也因此而成熟起来。这一神秘的变化对于没有创造力的计算机来说,实在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另外还有感觉及观察方面。人可以感觉到空气的不新鲜而主动打开窗户换一下新鲜空气。机器人能否用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对周围环境做出判断,这是一个难题。不过,有关的程序仍在不断取得进展。在向机器说明人类是如何理解事物这方面,人们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一些革命性的软件不断问世。例如,美国人道格拉斯·莱纳特设计的“EURISKO”软件就是其中之一。这种软件能够按照自然淘汰的法则自己修改所贮存的内容和规则。 
  1?本文讨论的主要对象是()。 
  A?人脑功能B?人工智能 
  C?计算机D?程序设计 
  2?对智能的含义解释恰当而全面的是()。 
  A?记忆能力B?观察能力 
  C?逻辑思维能力D?人脑的活动能力 
  3?人工智能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A?程序问题B?存储器问题 
  C?不能自我学习、提高D?不能进行创造性思维 
  4?下列判断,与文意最符合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就是要求机器人掌握比较全面的知识 
  B?人工智能就是对人脑结构的模仿 
  C?人工智能就是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使计算机做具有智能性质的工作 
  D?人工智能研究需要解决硬件问题 
  解析:1?答案为B。看完全文,可知本文讨论的对象是人工智能。 
  2?答案为D。所给的选项中,前3个选项包容在第四个选项中,选项D的表达更准确。 
  3?答案为C。这篇文章讲到人工智能的局限性时提到两点:一是在学习和掌握知识方面,二是在感觉观察方面。问题3的选项A、B、D都不符合,只有选项C与局限性第一点相符。 
  4?答案为C。这道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全文,对什么是人工智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概括。计算机趋向智能化的两个最重要的标志:一是转向思维机器(能模仿人的思维);二是能模仿人的感觉、观察能力,对环境变化做出灵敏的反应。选项A论述不全面。选项D明显不符合文意。只有选项C符合文意。 
  【例题2】在社会主义现代社会中关于能力的定义应该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能力高的人才,具有对当前群众所产生的疑虑问题有处理解决的本领;或者具有对当前事物所发生的困难障碍有消释排除的本领;或者具有对当前情况所突起的波动变化有调节适应的本领;或者兼具上述决疑、释疑和应变的本领。所以,有学问和有见识是任何人成为有能力的人才的先决条件;当然,具有决疑、释疑和应变能力的人不一定有学问、有见识。原因可能在于凡是能力高的人,除了需有学问和见识外,还需有会把可行对策付诸行动以达到目的的艺术,故需有高精力和高毅力。高精力要求年富力强,勇于进取;高毅力要求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所以那些精力已衰而且较易倾向于明哲保身的老年人就不如有能力的中年人。现在从中央到地方,有(乙)的老年人引退当咨询顾问,让贤于选拔出来的中年优秀“四化”能人,道理就在于此。 
  因此,学问——见识——能力是人在生命周期中大脑高级活动的三个知识层次。它们虽然在定义上有明显的差别,但在功能上有错综复杂的关系。上面谈到了它们之间存在着时序条件的正相关,但也客观地存在着负相关。后者的统计概念可以从中外人才情况见其梗概。 
  在我国过去的封建社会中,通过考试取士的科举制度虽然比按门阀高低评级的九品中正制进步,但到考试范围发展到“明经”一科之后,社会上才能之士多出于在中青年中进士的亚群体中或那些放弃了考试改行去当“师爷”(相同于现代的参谋)或“朝奉”(相当于现代的经理)的亚群体中。在现代发达国家中,这种情况也有所发生,不过在程度上轻微一些。美国有位教育发展学院的院长讲:在美国对经济建设最起作用的是硕士而不是博士。博士呢,有些人书读得太专太深了,反而缺乏处理事务的能力,只好去教书。所以存在于学问和能力之间的正相关受到用之于两者的时间分配比例的制约。治学时间太多了,超过了合宜的分配比例,使个人的能力没有发展的机会,在它们之间就会出现负相关。笔者认为应当积极鼓励大、中学生利用寒暑假下农村乡镇,进工矿企业,访银行商店,去政府机关,实行勤工俭学,借以消除导致这负相关的消极而对社会不利的因素。  /


  1?“有学问和有见识是任何人成为有能力的人才的先决条件”一句是由前面的论述推出的结论。推论过程中省略了一个条件(前提),它是()。 
  A?能力高的人才具有决疑、释疑、应变的本领 
  B?有学问、有见识是具有决疑、释疑、应变本领的先决条件 
  C?能力就是一个人决疑、释疑、应变的本领 
  D?具有决疑、释疑、应变的本领是有学问、有见识的先决条件 
  2?(乙)处恰当的词语是()。 
  A?阅历B?学历 
  C?经历D?能力 
  3?“道理就在于此”的“此”是指()。 
  A?退下来的老干部的学问、见识不如有能力的中年人 
  B?退下来的老干部的学问、见识、精力、毅力不如有能力的中年人 
  C?退下来的老干部的能力不如有能力的中年人 
  D?退下来的老干部的精力、毅力不如有能力的中年人 
  4?从全文看,学问、见识、能力之间的“负相关”是指()。 
  A?能力受到学问、见识的制约 
  B?学识和能力受到年龄的制约 
  C?因精力、毅力不济造成学识虽高而能力受到制约 
  D?书读得越多,越缺乏处理事务的能力 
  解析:1?答案为B。从文中得知,具有决疑、释疑和应变的本领是一个人有能力的表现,现在要推论出有学问和有见识是任何人成为有能力的人才的先决条件,也就需要有学问、有见识是具有决疑、释疑、应变本领的先决条件这一前提。用图来表示为: 
  2?答案为A。从文中第一段得知能力高的人需有学问和见识,还需有高精力、高毅力,显然不能选D。但这些老年人虽不属于有高能力的人,却很有学问和见识,即很有阅历,故A为正确答案。 
  3?答案为D。结合上题来看显然不能选A、B,但也不能笼统地说老干部的能力不如有能力的中年人。在这里主要是强调老干部已不具有高精力、高毅力,在这方面不如有能力的中年人。故D为正确答案。 
  4?答案为C。学问、见识、能力之间的“负相关”这一现象所指的是那些具有较深学问、较广见识的人,显然不能选A。虽然老年人的学识和能力的负相关是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而那些博士生书读得越多越缺乏处理事务的能力,但B、D都只是片面地论及了某一方面,从全文来看,因精力、毅力不济造成学识虽高而能力受到制约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故C为正确答案。 
  作答这种类型的题时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首先必须对给出材料有完整、准确的理解,要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主题。 
  2?要善于抓住文中关键句子或关键词。 
  3?要对文章的引申含义进行分析和深加工。 
  4?从选项与原文在意思上是否一致入手。 /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