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二)》试题(卷)及详解

公务员2006-10-31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二)》试题(卷)及详解(3)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共40题,参考时限40分钟)

本部分包括四种类型的试题:
一、图形推理。共10题。包括两种类型的题目:
(1)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在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请看例题:

【解析】此题的正确答案是C。
请开始答题:

46.略。〈见2006年(一)试卷第51题〉

47.略。〈见2006年(一)试卷第52题〉

48.略。〈见2006年(一)试卷第53题〉

49.略。〈见2006年(一)试卷第54题〉

50.略。〈见2006年(一)试卷第55题〉
(2)左边的图形由若干个元素组成。右边的备选图形中只有一个是组成左边图形的元素组成的,请选出这一个。注意,组成新的图形时,只能在同一平面上,方向、位置可能出现变化。
请看例题:

【解析】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
请开始答题:

51.略。〈见2006年(一)试卷第56题〉

52.略。〈见2006年(一)试卷第57题〉

53.略。〈见2006年(一)试卷第58题〉

54.略。〈见2006年(一)试卷第59题〉

55.略。〈见2006年(一)试卷第60题〉

二、定义判断。共10题。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你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注意: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请开始答题:

56.略。〈见2006年(一)试卷第61题〉

57.略。〈见2006年(一)试卷第68题〉

58.略。〈见2006年(一)试卷第69题〉

59.价格歧视是指企业以不同价格把同样的物品卖给不同顾客,尽管对每个顾客的生产成本是相同的。根据以上定义,下面不属于价格歧视的是(  )。
  A.厂家在报刊上赠送折扣券   B.买两个同样的商品打8折
  C.电影票对儿童和老人优惠    D.厂家低价销售次品
【解析】D为正确答案。厂家低价销售次品并未区分不同的顾客,不符合价格歧视的定义,因此选D。

60.现场笔录是法定的行政诉讼证据形式之一,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对行政违法行为当场进行调查、给予处罚或者处理而制作的文字记载资料,包括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规的当事人进行讯问所作的笔录。现场笔录适用的情形包括:①在证据难以保全的情况下;②在事后难以取证的情况下;③不可能取得其他证据或者其他证据难以证明案件的真实时。根据以上定义,以下不适用现场笔录的是(  )。
A.交警对骑自行车闯红灯的人进行处罚
B.卫生部门进行检查,发现餐馆有不洁的餐具
C.工商部门检查小卖部,发现有变质的饮料
D.税务部门发现某公司在一宗大型交易中偷税
【解析】D为正确答案。选项A适用于在事后难以取证的情况,选项B、C适用于在证据难以保全的情况,只有D不能适用在题干所列明的三种情况,故选D。

61.泛化是指某种特定刺激的条件反应形成后,另外一些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同样的条件反应。新刺激越近似于原刺激,条件反应被诱发的可能性就越大。根据以上定义,以下可以称为泛化现象的是(  )。
    A.杯弓蛇影    B.草木皆兵
    C.四面楚歌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解析】D为正确答案。A、C选项中不存在新刺激和原刺激的区别,而B选项中的草木并非“类似的刺激”,均不符合定义; 蛇和井绳分别是新旧刺激,而且两者有相似性,完全符合定义,故选D。

62.预备犯罪是指为了实行犯罪事先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①准备工具。任何工具只要同犯罪行为联系在一起,就成为犯罪工具。②制造条件。如谋划行动方案、勾结共同犯罪人等等。根据以上定义,下列描述未构成预备犯罪的是(  )。
    A.刘军因为私人问题与老板积怨。一天,他遇老板外出,正巧天降暴雨,毁坏交通。刘军准备制造车祸假象,想致老板意外死亡
    B.丁某欠王老板20余万元,王老板多次索要,丁某总是躲避或拒绝。一天,有人告诉丁某,王老板正在训练“打手”,准备对付丁某。后来,丁某查证,所谓的“打手”,是王老板新招的保安
    C.梁某觊觎邻居家新买的摩托车,意欲据为已有,并悄悄准备好了一把万能钥匙,想趁邻居不在家时入室偷窃
    D.张胜扬言要杀吴天,并买了一把三棱刮刀,准备伺机行动
【解析】B为正确答案。根据犯罪预备是“为了实行犯罪”的定义,选项B中丁某的查证行为并非“为了实行犯罪”,不符合犯罪预备的定义,故选B。

63.持续犯又称继续犯,是指犯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持续不间断状态的犯罪。持续犯的犯罪行为同不法状态同时继续,而不只是不法状态的继续,如果只是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处于继续之中,而犯罪行为已经结束,并不处于持续状态,那就不是持续犯。根据以上定义,下列行为未构成持续犯的是(  )。
    A.田某依靠网络,将青少年诱骗至其家中,并先后杀害5名少年
    B.谢某虽然有妻子,却仍然同意与王某结婚,婚后一直与王某生活在一起
    C.张某私自购买了若干枪支弹药,并将其藏在自家地窖里
    D.某村支书因为村民韩某没有按照村里规定完成务工,便私自将韩某拘禁
【解析】A为正确答案。选项A中,田某杀害少年后,犯罪后果已经产生,犯罪行为已经结束,并无犯罪行为持续存在,不符合持续犯的定义,故选A。

64.无因管理是指当事人无法律上的根据,也未受到他人的委托而管理他人事物。无因管理行为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无因管理人有义务进行适当管理,对于无因管理行为人的合法权益,应及时给予保护。根据以上定义,下列描述符合无因管理规定的是(  )。
    A.王某经常引诱一些宠物至自家饲养,并向主人索取饲养费
    B.韩某因公出国半年,临行前将自己价值5000元的宠物委托邻居保管饲养
    C.小金拾到一只别人的小狗,久等不见主人,后将其带回家饲养,事后将狗返还其主人,并向主人索取饲养费
    D.张某将自行车放在路边锁上就办事去了。附近看车的王某怕影响交通就把车推到自己存车处,结果车子被盗,王某可以不进行赔偿
【解析】C为正确答案。根据“管理他人事物”,选项A中王某的行为不是管理行为而是侵权行为,应排除;选项B中存在委托关系,不符合定义,应排除;根据“无因管理人有义务进行适当管理”,选项D中王某未尽管理义务,应赔偿。故选C。
65.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经过协商一致所达成的协议。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合同中不属于行政合同的是(  )。
    A.计划生育合同
    B.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合同
    C.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D.税务局委托法院拍卖其留置船舶的委托合同
【解析】D为正确答案。税务局委托法院拍卖,并不是把法院当作行政相对人,故不是税务局对法院以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行使行政职能,所以不是行政合同,故选D。
   
三、类比推理。共10题。先给出一对相关的词,要求你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请看例题:义工:职员(  )
    A.球迷:球员    B.学生:老师    C.初学者:生手    D.志愿者:雇员
【解析】此题的正确答案为D。
请开始答题:

66.略。〈见2006年(一)试卷第71题〉

67.白衣天使:护士(  )
    A.雷锋:助人为乐  B.橄榄枝:和平  C.钢铁长城:军人D.母亲:祖国
【解析】C为正确答案。白衣天使是对护士的美称,而钢铁长城也是对军人的敬称,所以选C。

68.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
    A.石油:煤炭    B.公路:汽车    C.洪水:水灾    D.投资:风险
【解析】C为正确答案。二氧化碳可以导致温室效应,而洪水也可以导致水灾,因此选C。

69.略。〈见2006年(一)试卷第76题〉
 
70.模仿:摩擦(  )
    A.鹦鹉:问好    B.音乐会:侵权  C.复制:官司    D.复印:卡纸
【解析】C为正确答案。模仿导致摩擦,而复制导致官司,因此选C。
 
71.淹没:水(  )
    A.监禁:牢房    B.埋葬:泥土    C.结冰:冰箱    D.围攻:部队
【解析】B为正确答案。淹没在水里,埋葬在泥土里,所以选B。
 
72.自恋:爱(  )
    A.敌意:批评    B.沉思:思想    C.内疚:谴责    D.贪婪:欲望
【解析】D为正确答案。自恋是爱的一种,而贪婪也是欲望的一种,故选D。
 
73.七巧板:拼图(  )
    A.夹子:手镯    B.瓷砖:镶嵌    C.暗示:对话    D.秘密:神秘
【解析】B为正确答案。用七巧板拼图,用瓷砖镶嵌,所以选B。
 
74.侵蚀:削弱(  )
    A.压缩:服从    B.联合:净化    C.增加:扩大    D.坚持:改进
【解析】C为正确答案。侵蚀和削弱是近义词,增加和扩大也是近义词,故选C。
 
75.学习:掌握(  )
    A.弥漫:包围    B.收集:赢得    C.寻找:发现    D.积累:提高
【解析】C为正确答案。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而寻找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应注意,积累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故选C。

四、演绎推理。共10题。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对于穿鞋来说,正合脚的鞋子比大一些的鞋子好。不过,在寒冷的天气,尺寸稍大点的毛衣与一件正合身的毛衣差别并不大。这意味着(  )。
    A.不合脚的鞋不能在冷天穿
    B.毛衣的大小只不过是式样的问题,与其功能无关
    C.不合身的衣物有时仍然有使用价值
    D.在买礼物时,尺寸不如用途那样重要
【解析】只有C是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的,应选C。
请开始答题:

76.有文章指出,婴儿对音乐或歌声的反应要比话语更强烈。对于6个月大的婴儿,母亲的歌声是最容易让其入眠的。同时,音乐旋律能够反映人体自身的韵律,比如,心跳和呼吸的节律。根据这段话,以下做法合理的是()。
 A.用音乐为婴儿治疗生理性疾病
 B.用音乐进行胎教,锻炼胎儿的四肢
 C.用音乐调节婴儿的情绪和反应
  D.用儿童喜欢的音乐旋律推测其身体状况
【解析】C为正确答案。根据“婴儿对音乐或歌声的反应要比话语更强烈”,可知可以用音乐调节婴儿的情绪和反应,故选C。

77.自然界的水因与大气、土壤、岩石等接触,所以含有多种“杂质”,如钙、镁、钾、钠、铁、氟等。现代人趋向于饮用越来越纯净的水,如蒸馏水、纯水、太空水等。殊不知,长期饮用这种超纯净的水,会不利于健康。下列选项最能支持上述论断的是(  )。
    A.人们对饮食卫生越注重,人体的健康就会越脆弱
    B.只有未经处理的自然界的水,才符合人体健康的需要
    C.超纯净水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它更加卫生、口感更好
    D.自然界水中的所谓“杂质”,可能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
【解析】D为正确答案。长期饮用超纯净的水意味着长期不摄入“杂质”,若该“杂质”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则会导致人们身体缺乏营养,故选D。

78.略。〈见2006年(一)试卷第91题〉
79.略。〈见2006年(一)试卷第92题〉

80.一般来说,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容易被与其目标一致的其他科学家所接受,作为他们的同事。而当某位科学家作为向大众解释科学的人获得声誉时,大多数其他科学家会认为他不能再被视为一位真正的同事了。以上论断所基于的假设是(  )。
    A.严肃的科学研究不是一项个人的活动,而是要依赖一群同事的积极协作
    B.从事研究的科学家们不把他们所嫉妒的有名的科学家们视为同事
    C.一位科学家可以在没有完成任何重要研究的情况下成为一位知名人士
    D.从事研究的科学家们认为那些科学名人没有动力去从事重要的新研究
【解析】D为正确答案。注意到“真正的同事”的措辞,可知从事研究的科学家们认为那些科学名人没有动力去从事重要的新研究,因而不是“真正的同事”,所以选D。

81.对那些很少刷牙的人来说,罹患口腔癌的危险性更高。为了能在早期发现这些人的口腔癌,某市卫生部门向该市居民散发了小册子,上面描述了如何进行每周口腔的自我检查以发现口腔内的肿瘤。下面哪个选项如果正确,最能质疑上述做法的效果?(  )
    A.口腔癌在成年人中比在儿童中更为普遍
 B.这份小册子被散发到该市的所有居民
 C.很少刷牙的人不大可能每周对他们的口腔进行检查
 D.许多牙病症状是不能在每周自我检查中被发现的
【解析】C为正确答案。如果很少刷牙的人很少每周对他们的口腔进行检查,那么发放这些宣传手册以敦促他们每周进行检查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故选C。

82.有三位男生张强、赵林、王刚和三位女生李华、秦珊、刘玉暑假外出旅游,可能去上海、杭州、青岛和大连。条件是:①每人只能去一个地方;②凡是男生去的地方就必须有女生去;③凡是有女生去的地方就必须有男生去;④李华去上海或者杭州,赵林去大连。如果上述断定都为真,则去杭州的人中不可能同时包含(  )。
 A.张强和王刚    B.王刚和刘玉    C.秦珊和刘玉    D.张强和秦珊
【解析】C为正确答案。如果秦珊和刘玉都到了杭州,则三个女生都不在大连,而赵林明确去大连,即大连只有男生,这违反了第二个条件,所以秦珊和刘玉不可能同时在杭州,因此选C。

83.在一种插花艺术中,对色彩有如下要求:①或者使用橙黄或者使用墨绿;②如果使用橙黄,则不能使用天蓝;③只有使用天蓝,才使用铁青;④墨绿和铁青只使用一种。由此可见在该种插花艺术中(  )。
    A.不使用墨绿,使用天蓝    B.不使用橙黄,使用铁青
    C.不使用铁青,使用墨绿    D.不使用天蓝,使用橙黄
【解析】D为正确答案。A选项中,不使用墨绿,则要使用橙黄,则不能使用天蓝,本身矛盾;B选项中,不使用橙黄,则使用墨绿,则不能使用铁青,本身矛盾;C选项中,使用墨绿则不能使用橙黄,即可以使用天蓝,也就可以使用铁青,造成矛盾;D选项中,使用橙黄,则不能使用墨绿,也不能使用天蓝,不能使用铁青,并无矛盾之处,所以选D。

84.如果生产下降或浪费严重,那么将造成物资匮乏。如果物资匮乏,那么或者物价暴涨,或者人民生活贫困。如果人民生活贫困,政府将失去民心。事实上物价没有暴涨,而且政府赢得了民心。由此可见(  )。
    A.生产下降但是没有浪费严重    B.生产没有下降但是浪费严重
    C.生产下降并且浪费严重    D.生产没有下降并且没有浪费严重
【解析】D为正确答案。根据“如果生产下降或浪费严重”中的“或”字,可知其为两个充分条件,若推导过程反转,则两个充分条件变为两个必要条件,即生产没有下降并且没有浪费严重,故选D。

85.略。〈见2006年(一)试卷第85题〉
第三部分结束,请继续做第四部分!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46.A47.A48.D49.D50.C51.C52.C53.C54.B55.B
56.D57.C58.B59.D60.D61.D62.B63.A64.C65.D
66.C67.C68.C69.B70.C71.B72.D73.B74.C75.C
76.C77.D78.A79.C80.D81.C82.C83.D84.D85.C

相关内容:专家逐题解析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试题第三部分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