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招警考试心理知识:家庭暴力与病态心理

招警2006-12-30gzhgz.com信息来源

A-A+

招警考试心理知识:家庭暴力与病态心理(2)



病态心理是怎么形成的呢?其一,器质性及生物因素,如某些脑外伤、脑炎引起的脑损伤后遗症;小脑成熟延迟,传递快乐的神经发育受阻,因而难于感受和体验欢愉,而对不愉快的事则很敏感,一点小事也可能引发其冲动;内分泌紊乱,雄性激素增多,攻击性强等。其二,幼儿期精神创伤。如自幼无母爱;被遗弃或被虐待;父母经常争吵打架,引发其心理变异,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生活。其三,社会不良因素刺激。如暴力文化、封建迷信、尔虞我诈等不良现象对人格尚未成型的少年儿童心理异化。其四,生活中某种事件的强烈刺激。如上述武汉市某工程师,读初三时,一天放学回家,因尿急而冲进与几家邻居共用的卫生间,无意看到邻居少妇洗澡。少妇骂其小流氓,并在邻居中传播,还告到学校。其无脸见人,压力很大,父母被迫带他搬走并转校。但此事对其心理刺激太深,以至婚后晚上一见妻子胴体,就一股怒火而起,暴打对他伤害太深的“裸体”。一个人一旦形成某种病态心理,面对经济生活重压,社会激烈竞争,人际关系矛盾及夫妻矛盾等,就不能承受,常常通过对婚姻伴侣的暴力来宣泄压抑心理。因此家庭暴力也同样发生在经济条件好、有文化、甚至有社会地位的家庭。只不过,其家庭暴力较隐蔽。

三、如何应对家庭暴力

首先,最重要的是择偶时,千万不能忽视对方的心理健康。现实中,人们不管是新婚或再婚,择偶时考虑较多的是对方的相貌、家庭、经济及地位,很少考虑对方的心理健康。实际上,心理健康在家庭中最重要。俗语说,夫妻和气,虽苦犹甜。事实也证明,家庭生活痛苦,甚至家庭破裂的,大都不是因经济问题,而是配偶心理有病态,导致家庭不和而造成。因此,双方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幸福和睦的基石。择偶时,怎样判断对方心理是否健康呢?应从平时的接触中把握三点:第一,对方是否对生活有自信心,包括对自我及家庭未来的自信,但要恰如其分,过分即虚假。第二,对方情绪是否稳定,即面对困难或矛盾时,能否保持正常的心态和乐观情绪。第三,对方是否宽容大量,能否化解矛盾,谅解、宽容别人。总之,要凭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的感觉。

其次,反家庭暴力更重要的是从观念入手。很多家庭不知道什么叫家庭暴力,把夫妻打架当作是“家事”, 认为丈夫打妻子很正常。特别是很多受害的女方对家庭暴力,逆来顺受,无形中助长了男方的嚣张心理,最后无法忍受时则杀人,由受害者变成犯罪者。另一方面,街道、村委乃至派出所也或多或少受“清官不理家常事”的旧观念影响,对别人的家庭暴力,不介入,不处理,客观上纵容了家庭暴力。受害人要提高维权意识,破除“家丑不可外扬”的陈腐观念,要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必要时救助于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一旦认定与对方和好无望或对方无法改过时,就要果断地作出离婚的决定。不必维持一个经常发生暴力的家庭,置自己于痛苦的深渊中。要勇敢地把自己解放出来,重新组成新家庭,再扬生活风帆。

第三,要制止家庭暴力还需要有相应的社会环境。近年来,我国已开始重视防治家庭暴力。全国已有16个省(市、自治区)制定了相应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具体规定。一些地方还采取其他措施积极干预家庭暴力,保护受害妇女。如有的城市建立“家庭暴力预警系统”,设立“110家庭暴力报警中心”,“家庭暴力投诉站”,“家庭暴力受害妇女避救所”等机构。只要受害人提高维权意识,就能有效地保护自己。

第四,建立相关法律对家庭暴力及时干预。很多家庭的暴力有一个从量变到质的过程,最后酿成悲剧。如果家庭暴力尚处在量变阶段,得到法律的及时干预,那么家庭悲剧就可以避免。然而,我国至今还没有专门针对家庭暴力的法律,只有当家庭暴力出现了伤害、杀人等触犯刑律的犯罪行为时,才会被司法机关依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这对于制止家庭暴力难以起有效的作用。在现实中,绝大多数家庭暴力因达不到刑法规定的最低犯罪标准而得不到追究。这些尚构不成犯罪的家庭暴力,往往被认为是家庭内部事务,行政、司法机关认为不便干预,基层组织也觉得难以干预。结果家庭暴力向恶性发展,最后酿成悲剧。国家应尽快制定《反家庭暴力法》,明确家庭暴力的行为种类及其程度,使之细则化、具体化,便于能依法及时干预家庭暴力,避免家庭悲剧的发生。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招警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招警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招警复习资料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