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领域的热点问题第三节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公务员2007-04-03gzhgz.com信息来源

A-A+

文化领域的热点问题第三节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2)


  要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教育,深化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认识,积极探讨为人民服务的实现形式,从大学生的现实思想觉悟和实际道德水平出发,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地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要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集体主义精神,正确认识和处理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在对社会奉献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要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守信意识,使大学生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认识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
  要充分利用我国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孕育的传统美德和我国五千年文化史积累的丰富的思想材料,按照古为今用、去粗取精的要求,熏陶和教育大学生。
  在大学生中深入进行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高校要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各个环节;要结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道德理念,强化道德素质,升华道德境界;要引导大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参考资料5:
  大学生思想道德潜在的危机及其动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道德取向的迷惘与混乱。在社会转型期间,主导(主流)价值系统受到挑战和冲击,原先理所当然的价值观遭到一些人的怀疑,乃至被否定。我们已知,市场经济被选择是因其有效率优势,而效率受人青睐的根本原因是它能带来更多的利润、财富或者说是金钱。当市场经济将效率作为首选价值时,也就等于在规则的设计上将金钱提升为社会价值尺度,这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使然。但有的人们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交换作用给予了最大限度地扩张,以至于仿佛人的各种需求和欲望都可以凭借金钱而获得满足和实现。正是由此,拜金主义在市场经济社会确实拥有了更有利于它生长的土壤。令人担忧的是,时下这种金钱与人的双重异化已在以不可小视的数量发生,许多本来属于理所当然的光彩价值观的东西,都被有的人当作了待价而沽的拍卖品。
  其次是道德调控的弱化与失当。一是道德规范失当。当前的道德规范表现出重理想,轻实际,重说教,轻操作的倾向。道德既在于“应该怎么办”,更在于“究竟怎么办”。而现在的道德教育是针对性可操作性差,空挡多,环境不好或缺失,以至于出现人们无所依托的社会道德空场。二是道德评价失据。经济评价拒斥道德评价的观念大大抬升。一些人认为,经济和道德分属于不同的领域,市场经济关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方面的评价,它与道德评价是对立的。现实中昧着良心干坏事——惟利是图而损人利己的“缺德事”随处可见。三是道德监督松懈。社会道德体系的背后需要强有力的监督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舆论,它是一个社会道德水平的试金石。当一个社会道德监督的声音非常细弱时,表明该社会的社会成员道德水平降低,社会已经出现道德危机。最后是道德保障的乏力。在社会转型期,大量不道德行为不仅仅是纯粹个人私德意义上的小节,也侵犯和损害了社会和他人的利益,已经突破了最低的道德和法律的界限,对此不只是要对其进行道义上的谴责,更重要的是要对其进行纪律或法律的惩戒。
  再次是道德导引的错位与困境。一是人生价值观的功利性比重加大。近年来由于一些人受西方萨特、尼采和弗洛伊德等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影响,使得这种功利化倾向在人们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关系的关键时刻体现得很强烈。譬如我们高校有的学生,在报考入学和求学动机时,从原来的崇名到现今的崇实;在毕业和择业的意识上,从原来的服从国家需要到现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处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和朋友之间等人际关系时,从原来的以人情友谊关系为重到现在的经济利益关系为重等。此外,道德评价的标准呈多维倾向,善恶不分、良莠杂呈的现象在社会变迁期纷至沓来,给社会主流思想道德及其评价体系造成很大冲击与影响。
  受社会上这些负面东西“多重同构”的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范式也呈现“多重同存”的情况。有的重于精神富有和人格修炼,有的追求物质享受。在人生价值领域,也有多种分野,或者是几种因素在一个人身上交织或交互发生。有的既赞同“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也赞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有的“以天下为己任”,也有的“以自我为圆心”;有的学生表层上求新、求变、求异,深层还是向往“知足常乐”;部分学生渴望竞争,但在行动上举足不前,害怕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有的人崇尚、羡慕高尚的人生,又不能无视物质与金钱的诱惑,徘徊于精神与物质、理想与金钱之间。如此复杂生动的人生理念,是社会生活变迁的客观体现,是青年大学生主体意识分化的必然结果。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热点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