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评:现代化有一次二次之分?

公务员2007-04-03gzhgz.com信息来源

A-A+

时评:现代化有一次二次之分?

  农业现代化在中国绝对不是增加多少化肥、农药、拖拉机、四季大棚那般简单,而须首先突破“地制束缚”,以资本作媒介,市场作载体,使土地“流动”起来,向种田能手集中。由此看来,中国农业离现代化何止只差8年!

有个“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最近公开宣称:咱国家可能在8年后实现“第一次现代化”。嘿嘿,现代化还有一次二次之分,新鲜!

啥叫“第一次现代化”——课题组教导大众: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变就叫“第一次现代化”。这个观点被某些报纸搬到版面上,又走样为“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还需8年”。

中国当下贫富差距悬殊、城乡社会断裂、阶层之间分配失公等一系列社会不和谐难题,都与9亿多农民的生存现状直接关联,其突出矛盾都集中于“三农”问题。一方面“‘三农’问题依然严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语),另一方面有人又乐观预言8年后农业实现现代化,二者如何统一起来?

农民、农村、农业三者,农民是本、农村是基,农业无非是农民和农村的“存在形式”。现实中,农民的贫困和农村的凋敝是“三农”问题的主要方面。农业耕作方式或原始或现代,只与农业的生产方式有关,与农民的贫困与富裕并非正相关。农民与其他社会阶层的贫富差距是典型的相对性差距。放在今天的美国,农业现代化程度全球最高,可倘若联邦政府取消大额农业补贴,美国农民就是赤贫阶层。所以,国际经验早已反复验证,以经营企业化、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为特征的现代化农业,只解决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至于农民的合理收入,还得依赖各国大额补贴。

前文提到的经营方式、生产规模、产品标准三项,还只是农业现代化的一般特征,要使前三项成立,还得有个不可或缺的大前提——农地集约化。一家一户守着一亩三分薄地,企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都是天方夜谭。要想集约化,土地必须相对集中。集中土地,先得减少农民(变成市民),而不是自发无序地到城市做民工。农民变市民(在城市定居下来)要大额本钱,农民最大的潜在本钱是土地……于是,环环相扣作逻辑推理,农业现代化在中国绝对不是增加多少化肥、农药、拖拉机、四季大棚那般简单,而须首先突破“地制束缚”,以资本作媒介,市场作载体,使土地“流动”起来,向种田能手集中。所以,只要地制不改,中国农业离现代化何止只差8年!

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中国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地方和中央政府、历代国家领导人都为农业现代化做过各种尝试和努力。早在1954年,毛泽东就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农业”。1964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国家四个现代化,其中的“一化”仍是农业。1978年重提四个现代化,农业仍首当其冲。可是,农业现代化始终未能“开化”,以至于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国家主动调低了“化”的目标,改称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可是,即便在上述地区,尽管又经历了十多年,现代化农业仍未能真正建立起来。

2004年以来的中央一号文件一年比一年务实,今年的一号文件不再笼统提农业现代化,而是比较具体地提“发展现代农业”。表面看,目标越设越低,但却越来越注重从现实出发。从长计议,地制改革未能取得重大突破前,以“四化”为特征的农业现代化,在农地集约化未能实现前是难有作为的。而且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并非是个独立工程,它是破解“三农”困局中的一个“子工程”。相对于耕作制度的落后,乡村治理难局更令人头痛。明白了这些道理,做学问的和做媒体的,都得谨慎发声。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热点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