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务员考试专家谈07地方申论热点--宏观调控问题

公务员2007-05-21金路公务员信息来源

A-A+

公务员考试专家谈07地方申论热点--宏观调控问题

一、问题 

  当前我国投资增长有过快势头;人民币升值有过高趋势;股市出现过热,部分股民风险估计不不足,大有全民炒股的趋势;部分过热行业(如:房地产)升温现象仍然存在,土地资源消耗过快;房价、物价、药价、学价、医价、公共服务(水、电、气、暖等)价格增长过快,部分价格宏观调控失去作用。  
  
  
  

  二、意义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宏观调控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宏观调控并非应急之策,而是长久之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宏观调控,对个体和局部而言,或许会有短期的阵痛;但对整体和全局而言,则是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长期保证。 

  三、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原则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把握宏观调控目标的内涵和要求。 

  ——促进经济增长。就是要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经济增长是社会财富增加和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物质基础,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经济增长需要与资源供给和市场需求相协调。我们要根据需要和可能,保持经济适度较快增长。经济增长速度低了不行,过高也不行。速度低了,经济增长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矛盾难以解决;速度过高,势必造成经济关系紧张,重大比例失调,导致经济大起大落。促进经济增长,不仅是增加数量,而且要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效益,还必须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本世纪头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这个增长速度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应当说是比较快的速度,也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发展速度。我们要全面看待经济增长,既要看增长速度,还要看增长的结构、投入产出效益以及资源和环境的代价。 

  ——增加就业。就是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就业门路,努力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始终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就业是民生之本,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更大的精力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增加就业,必须统筹城乡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民工进城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推进改革,都要有利于扩大就业。 

  ——稳定物价。就是要保持商品与服务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会影响市场主体对经济运行前景的判断和信心,扭曲资源配置,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作用。在物价总水平持续较快上涨时,要抑制通货膨胀;在物价总水平持续出现负增长时,要抑制通货紧缩。当前要重视防止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平衡。就是包括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金融交易在内的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我们要坚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略有结余的方针,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深化金融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以上宏观调控四大目标,必须统筹考虑,不能顾此失彼。在不同时期,宏观调控的重点会有所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 

  四、宏观调控的措施对策 

  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有矛盾、有问题并不奇怪。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对问题和矛盾的症结有清醒的认识,找到破解矛盾和问题的有效之策。 

  第一,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重视当前发展,也要考虑长远发展,不能只顾当前,牺牲长远,要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整体,从根本上说,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是一致的。局部要服从全局,全局要照顾局部,兼顾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处理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进程,必须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改革。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增强经济的活力和效率。同时,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和政府的指导,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第二,控制投资过快增长。对所有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凡是违法违规的,都将坚决纠正。在清理中,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违法违规项目和符合法规的项目区别开来,把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和一般违法违规行为区别开来,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将加快清理进度,既不能走过场,又不能拖延时间。同时做好缓建项目的善后工作,尽力减少损失。坚决控制城市盲目扩张和拆迁规模过大的倾向,坚决防止和纠正城镇建设和房屋拆迁中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等大拆大建行为。 

  在坚决控制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少数行业的同时,更要注重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对投资项目也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做到松紧适度,不“急刹车”、不“一刀切”。对有市场、有效益的产业和企业以及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则要继续给予支持。不仅要重点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还要加强社会、卫生教育、科技等公益事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控制投资总规模和优化投资结构,最重要的是管好信贷和土地。国家将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优化信贷结构,同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坚决执行国务院关于审批农用地转作非农建设用地的规定,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同时,要研究建立抑制滥占耕地的有效制度和办法。 

  第三重点突出。调控全面紧缩,而是有着很强的针对性,重点要解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建设严重问题要区别对待,采取“点刹车”。 

  第四力度得当。调控在局部问题有所显露、还没有演化为全局性问题时采取措施的,是一种事前的预防性调节。调控的回旋余地较大,调控不是“急刹车”措施,而是要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根据不同领域的情况,适时适度加以调节,较好地把握调控的分寸。 

  加强土地管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控制信贷过快增长等措施的出台都要有节奏、按步骤稳妥推进。从调控手段的运用看,主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财政货币政策双管齐下,相互搭配,财政政策由前几年的积极取向逐渐向中性方向转变,货币政策转向适度从紧,在调控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市场机制还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特别是政府行为推动部分行业投资超高增长的情况下,单纯的市场手段难以达到目标,在土地管理等方面适当运用一些行政手段,来制止行政违规越位错位,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五抑扬并举。调控不是目的,而是为了经济更好的发展。因此,调控要采取冷热兼治、双向使劲的对策,在抑制部分行业过快增长的同时,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基础薄弱、煤电油运供应紧张等问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直接补贴粮农、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为农民、农业和农村带来重大利好;大力扶持电力、煤炭、运输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 

  第五坚决控制价格上涨过快势头。对涉及人民生活房价、物价、药价、学价、医价、公共服务(水、电、气、暖等)价格国家要采取最高限制调控;要完善价格制定制度,提高价格制定的透明度,对公共服务(水、电、气、暖等)价格的调整要采取价格听证制度,解决随意乱涨价;严厉打击乱涨价、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行为。 

  第六化解股市风险.加大结股市的监管,严厉打击不规行为;加强股市风险意识教育.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热点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