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8年公务员考试录用大纲解读和冲刺攻略

公务员2007-10-22北京国际商务学院信息来源

A-A+

2008年公务员考试录用大纲解读和冲刺攻略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已于10月20日由国家人事部对外公布。从今天开始距离考试时间还有48天,08年考试有何变化,以及如何充分利用冲刺阶段的短暂而又宝贵的时间,再给自己增添几筹决胜的砝码,这是各位考生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我们很荣幸请到了北京国际商务学院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培训中心的几位专家来为大家解答相关问。

  主持人: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
安易 北京国际商务学院特聘教授、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培训中心申论教研组、言语理解与表达教研组专家。南开大学中文专业及政治学专业研究生,拥有二十年中文教学、编辑经验及近二十年的高级公务员经历。担任过某教育杂志社总编、正高级编审、多所高校及多家研究单位的客座教授及政府机关高层领导职务。著有关于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经济研究论文、专著20多部,与人合著出版《教育公文写作》一书,其学术成果获得过国家级、省部级社会科学成果奖。具有丰富的政府机关行政管理工作经验,潜心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多年,熟悉了解国家各项法律制度,精通各类国家机关公文写作。
王怡舟 北京国际商务学院特聘教授、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培训中心数量关系科研组专家。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从事多年一线数学、化学教学与科研工作,曾担任某重点高中特级教师和校长职务、中央部委某机关高层领导职务,主持过近十年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几十篇,对公务员考试中数量关系的命题与解题规律有独到见解。 裴亦非 注册会计师,高级审计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生,北京国际商务学院特聘教授、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培训中心资料分析科研组及面试科研组专家。曾担任国家某机关领导职务,主管审计数据统计分析研究及行政人事与教育培训工作多年,多次主持公务员面试工作,对公务员考试有着全面、系统地研究与把握,在资料分析和面试指导专题方面备受学员推崇。
刘惊涛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职业律师,北京国际商务学院特聘教授,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培训中心判断推理科研组及常识判断科研组专家。在省级司法部门任职多年,具有丰富的基层法庭工作经验,审理过大量的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并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300多篇,知识面广,逻辑思维能力强,对公务员考试中判断推理与常识判断部分有深入研究,并总结出有效的备考与应试方法,深受学员欢迎。

  主持人:各位老师、专家好!08年的公务员考试大纲已经出来了,考生们都很想知道,08年的大纲和07年大纲相比有那些变化?
  裴老师:
2008年公务员考试录用大纲相对于2007年的考试大纲来说,更加严谨、科学和具体,对考生从事公务员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测查更为注重。
  就“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来说,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除了要求考生具备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以外,还明确提出了思考和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考查目标;数量关系部分则强调了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技能;判断推理部分在表述上由测查逻辑判断推理能力变为了测查应试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常识判断部分仍然着重测查应试者对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资料分析部分测查的是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形、表格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
  就“申论”来说,2008年公务员考试录用大纲相对2007年的考试大纲在表述上没有大的变化,对考生的测查重点仍然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仍然保持2007年的水平。提请注意十七大出现的新观点和新提法,尤其是和国计民生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申论的考查问题,这也是考生特别关注的话题,能不能更具体的讲一讲。
  安老师:
今年《大纲》对“申论”考试的表述,与去年一样,没有变化。根据我们对往年、特别是2007年“申论”试题的分析,对今年“申论”考试及备考,有如下预测和建议。
  1、试题难度不会再有增加。去年是历年“申论”考试中变化最大、最难考的一年。变化大和难度大主要体现在:A、材料的文字长,包含的问题多;B、材料的作答要求改变了过去“三步曲”、“三段论”的模式,一变过去常有的提出对策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回答问题。这种答题方式与公务员的日常工作密切相关;C、去年的写作也是一改往年的自拟标题,是以“命脉”为题的命题作文。
  2、从去年“作答要求”的变化看,“申论”更侧重对从事日常行政管理工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察。虽然去年没有明确的“提出对策”字样,其实这项要求是隐含在回答问题之中,同时对写一份“汇报提纲”、拟定个“活动方案”、制定个“工作计划”等这类公务员的常项工作应具备的能力要给以关注。“作答要求”的提出方式会有变化,可能不再囿于过去的“三段式”,但基本要求和要考察的四项基本能力不会变。
  3、“申论”的写作虽然去年是命题,但自拟标题的写作仍然需要特别重视,因为这才是申论写作的真正特色所在。自拟标题,考察的就是你头脑的灵活性,你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角度和深度。申论是很个性化的考试,特别是写作。同一个问题,你选择什么角度、拟定什么样的标题、如何展开论述,以及文章的结构、语言等,几乎是开放性的。
  4、关于今年“申论”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认为眼界和思路都需要放开。往年多为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问题,这些当然需要重视,比如,节能减排问题、自主创新问题、农业标准化与食品安全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公平正义问题,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如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都需要关注。对于十七大报告中的一些新的提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翻两番:由“总量”到“人均”、“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统筹兼顾”多种重大关系,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摆上重要位置;把“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5、关于“申论”的辅导,我们主要是结合历年考试的真题、试卷,讲解应对申论这几步要求的要领和方法——阅读理解、归纳概括、试策对策和写作;介绍与申论密切相关的一些重大理论、决策,重点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热点问题,着重分析原因,讲清对策、论述的政策、理论要点。

  主持人:在“行测”部分,考生感到头疼的要数数量关系部分,08年这一部分难度是否有所变化?冲刺阶段应该如何复习?
  王老师:
这一部分提出了新的概念,首次把技能明确为测查目标。2007年的“重点测查报考者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计算和判断推理的能力”,2008年变为了“主要测查应试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技能”,而且把这种技能具体到了数字和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题型题量基本没有变化,两种题型的比例仍然会保持5:15不变,难度不会再加深。
其复习方略有两条,一是重温复习成果、夯实知识结构;二是针对试题模式,研究应试技能。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整体,缺一不可。
  安排一定的时间对以前的复习做全面的回顾是非常必要的。这里的温习和以前的复习是不同的。简单地说,温习的任务是对成果的检阅,是对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数据库的整理。要点是常用系列数字、常见题型特点和基本数量关系、常用解题方法等等。对于解答数字推理题的观察分析法、运算比较法和假设尝试法,以及对于解答数学运算题所常用的形象思维方法中的图解法、尝试法、列举法、验证法和抽象思维方法中的分析法、综合法、假设法、参数法要特别予以注意。要重温以往完成的有一定难度的习题,着重巩固找到思路和切入点的方法,同时也要思考除了常规解法以外有无简算的可能。
  在临考期间研究应试技能是极其必要的。考生参加考试的过程就是与命题者智力博弈的过程。通俗地说,就是斗智。下面分别谈谈数字推理题的应试技能和数学运算题的应试技能。
  先说数字推理题的解法。解题的三个关键是入手、对号、切入这三个环节。
  入手的步骤是三步:首先考察是不是多重数列,显性二重、三重数列的项数明显较多,隐性二重数列,一般可以看出隐蔽的熟悉数列,经过与其他有规律数列叠加即可解决问题。然后是通过观察或运算看相邻的项之间有无可以重复的数量关系,如果有即可认为找到了规律,按规律求出待定项即可。主要的数量关系有等差、等比及其变式;移动求和差积商;平方关系;立方关系;组合关系等等。最后是找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说,研究数列的构成规则。
  对号是通过假设来实现的。命题者与考生的关系有类似出谜语和猜谜语的关系。因此,要揣摩命题者的心理,也就是要“攻命题者之心”,了解如何将基本数列改装成复杂数列的技法,从而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切入是解题的第一步。在选好步骤,初步对号的前提下,切入是实现战略决策的关键。例如,在考察通项公式时,要对所给数列的各项进行解析,大致有和差式、乘积式、乘方及和差式等等。所给数列至少有三个已知项,先解析哪一项大有讲究。切入得好,试题迅即成为囊中之物。
  再说一下数学运算题的应对技巧。试题大致分为三大类,即数字问题类、应用问题类和推理问题类,涉及近三十个题型。由于试题全部是四选一答案的客观性试题,所以就给巧解巧算提供了可能。快捷解题的主要方法是:计算类,可以使用尾数法、基数法、排除法等;验证类,凡属明确了由已知到未知的数量关系的可以转化为计算题,凡属知道未知数的特征或所含因数的,可以使用排除法;作图类,例如行程问题、分数问题,可以形象地心算求解,面积体积题一般都需画草图帮助求解。此外,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用假设法或情理分析法快速求解。推理题的依据主要是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抽屉原理、容斥原理、排列组合等。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综合辅导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