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河南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备考三须知

公务员2008-07-18京佳公务员信息来源

A-A+

河南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备考三须知(3)

第三、警惕新题型或新的考试内容的引入

2008年7月5日进行的河南省统一录用法院、检察院公务员的考试,是最新的一次河南省内公务员招录考试,其言语理解与表达题明显对以往的国考和河南省地方考试的命题范畴进行了拓展,出现了新的测查内容。因此,京佳公务员考试命题研究中心将这一新情况进行总结,为广大考生提供最新的命题动态。

2005年11月26日以前进行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试卷,曾经在常识判断部分陆续出现过文学基础题,比如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出现的要求考生对《枫桥夜泊》这首诗的中的“愁”字含义的进行把握。今年河南省法检考试中文学基础题纳入考试范畴,主要涉及的内容有:诗词古文知识、修辞运用以及语言得体性判断等内容。

1. 诗词、古文知识

本部分主要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对文学名著知识点的识记。

【例1】“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这是汉代的_______上呈汉文帝的《论贵粟书》中的句子,句中说的是_______。(选项略)

【例2】下列诗句表示音讯不通,相思之情无法传递的是( )。

A.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B.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C.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D.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2. 修辞运用:

主要考查对其理解与运用,要能分析、体味其表达效果,根据要求恰当的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八种常见修辞格: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例3】拟人和排比修辞

下列句子中,用了与其他三句不同修辞方法的是( )。

A. 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

B. 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

C. 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决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

D. 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

3. 语言得体:

所谓语言得体,也就是用语要适应语言环境。“语言环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指的是上下文,“外部语境”则包括言语交际时各种条件,如场合、对象、话题、表达方式、情境等等。

【例4】考查传统的文明习惯用语

下面是某作家给一封邀请信的回信的正文部分。请为信中空缺处选择一句得体的话。( )

收到你们的邀请信,我很高兴,可是, ,深感遗憾。特致歉意,敬希鉴谅。

A. 因工作繁忙,难以屈驾前往。 B. 因病难以莅临。

C. 因工作繁忙,难以光临。 D. 因病难以前往。

【例5】考查用语把握重点

下面四句话,用的词语相同,但强调的重点不同。其中分别强调“借书者”和“借何书”这件事的一组是( )。

①昨天他向我借了一本《三国演义》。

②昨天是他向我借了一本《三国演义》。

③昨天他向我借的是一本《三国演义》。

④昨天他是向我借了一本《三国演义》。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备考须知】

法检考试作为地方公务员考试的一种,所体现的新气象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它把文学基础知识重新引入地方公考试卷,是有一定考虑的。文学知识不仅是一个人语文积淀的体现,也是一个人修养和眼界的标识。研习史书,可以明鉴,读智者之书可以明理,古代的史学著作、文学著作传承社会文明,惠泽世代后人,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人、塑造人和激励人。京佳公务员考试命题研究中心认为,考生在紧张备考地方公务员考试时,可以抽出零散的时间,阅读语文课本中的诗词,识记文学常识。那些流芳百世的经典名句,不仅可以提高考生的文学修养,而且可以作为宝贵的点金石,帮助考生在《申论》写作中引经据典,谈古论今,令文章论说充分,文采飞扬,如此美文必将获得考官的青睐。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