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9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答卷范例评析(三)

公务员2008-08-18人事考试网信息来源

A-A+

2009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答卷范例评析(三)(2)

 三、 作答要求

  1.请用不超过200字的篇幅,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分)

  2.请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求: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0分)

  3.就所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用1 000字左右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楚,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

  答卷评析

  2004年8月云南省及省级直属单位招考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申论试题参考答卷及其评析

  1.请用不超过200字的篇幅,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分)

  【答卷1】

  实行和加强绩效评估是我国现时期转变政府职能服务社会所必须要经历的一项重要改革。在新形势下,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对建立一套科学的、务实的政绩考核制度进行着不同形式的探索。目前的一些考核办法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偏重上级评价,轻视群众公认;偏重GDP的增长,忽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偏重以“显性”政绩取人,诱发短期行为。领导干部要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不断完善的重要课题。

  【答卷2】

  政绩事关干部升迁,事关民心向背,事关事业兴衰。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如何考核政绩,已经成为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和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出现偏差,与政绩考核上存在的误区有很大关系。

  评析

  答卷1言简意赅,第一句即开宗明义,直奔主题,指出实行和加强绩效评估是服务社会的一项重要改革,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然后提纲挈领地概括了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答卷2相当失败。通篇材料均谈政绩考核制度,而该卷先叙“政绩的作用、政绩考核的作用”,最后才落脚到政绩考核上存在的误区上来,恰恰考生的笔又到此打住,未再深挖,导致评卷老师不明白“主要问题”到底是什么。

  2.请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求: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0分)

  【答卷1】

  (1)加强对社会形势的研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2)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将正确的、科学的政绩观落实到行动中去。

  (3)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估体制,严格考核指标和程序,监督政绩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答卷2】

  走出政绩考核的误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当务之急,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引导政绩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揽政绩观,准确地把握政绩观的科学内涵。

  (2)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确定政绩的目标取向。各级领导干部要创造政绩,应当按照“公共管理(或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确定政绩目标取向。

  (3)必须以科学的评价体系衡量政绩。衡量政绩必须辩证分析,综合考核,既要看当前的发展水平,又要看可持续性发展的水平。

  (4)必须以人民利益标准来检验政绩。要把大多数群众是否赞成和能否受益贯穿决策形成和决策执行的全过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评析

  从答卷1来看,这位考生没有掌握提出对策方案的基本原则和技巧,还不善于制策应对。首先,方案过于简单,申论要求“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但此考生仅用了不到90个字的篇幅就得出了答案,形成了方案欠具体的毛病。其次,流于形式,方案的每一条只用了一句话且都是抽象的口号语,不符合申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总体上看,这一方案可操作性很差。

  答卷2提出的方案比较具体,大部分措施都可以立即着手办理,难度也不大,且比较符合实际。其中第四条中“必须以人民利益标准来检验政绩”一项则是针对在解决问题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而提出的对策,说明该考生充分考虑到了方案的周密性,以填补该方案一旦付诸实施所可能存在的漏洞。不难看出,该考生是比较善于提出方案的。

  3.就所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用1 000字左右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楚,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

  【答卷1】

  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政绩

  政绩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反映,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经济和各项事业是否能顺利发展,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是否能顺利执行,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为谁追求政绩,怎样追求政绩,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

  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就要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改进政绩评价标准和考核方法,完善各项配套制度,妥善处理好考核的各种关系,确保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领导干部政绩。

  第一,要建立科学系统的政绩考核标准。在干部考核、考察中,只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的德、能、勤、绩、廉的评价方法和机制,才能做到公正、客观,减少主观盲目性。我们要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尽可能全面、系统地考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工作实绩应该包括的内容,并且尽可能将政绩考核内容量化,制定出针对性、层次性和统一性、操作性相结合的政绩考核标准。另外,领导干部政绩的创立,从决策前的调查研究,到决策的出台,再到决策的实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立竿见影。

  第二,要建立规范化的政绩考核制度。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应包括平时考核、任职前考核、定期考核。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克服重任职前考核,轻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的倾向。要通过平时检查工作、个别谈话、专项调查、派人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年度总结工作会等多种形式和渠道,了解考核对象的政绩。定期考核应坚持按干部个人述职、一定范围内的民主测评、个别谈话、调查核实、综合分析、评定考核结果等程序。

  第三,要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看干部。领导干部的工作政绩大小,不仅与干部的主观努力密切相关,而且也与干部所在地方的工作基础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不同基础条件的单位工作,尽管干部的工作能力相当,付出同样的劳动,在一定时间所取得的工作成效往往是不一样的。因此,考察干部的工作政绩,既要看干部的主观努力,又要充分考虑基础条件对于工作政绩的影响,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而要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第四,提高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政绩评判的参与度。一方面在民意测验过程中要根据拟推荐职位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参加民意测验的范围,并坚决查处民意测验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保证测验结果客观公正;另一方面要直接到群众中去,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全面了解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工作作风以及在群众中的反映,全方位地了解干部对上级领导机关负责与对基层和群众负责的一致性。政绩考核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反馈,并逐步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真实掌握群众公认的程度,增强政绩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答卷2】

  为政者当有政绩

  政绩,是从政者履行职责所取得的业绩,也是从政者德才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创造政绩是为了促进发展、造福人民。缺少政绩,领导干部就不足以担任相应的领导职务。领导干部应树立正确政绩观,为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工作,创造党和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政绩。

  为政者追求政绩,想干出一番事业,是具有事业心、责任感的体现。对于那些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应大力推崇,给予积极鼓励。但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敢于负责、勇于任事的精神,干事不积极、不认真,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工作上。对于这种现象如果听之任之,就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影响工作的推进和事业的发展。因此,既要杜绝假劣政绩,又不能姑息那些平庸懈怠、不负责任、不干实事的行为。

  干事要有干事的环境,创业要有创业的氛围。鼓励领导干部多出政绩、出好政绩,选人用人机制最为关键。没有奖优罚劣的机制和环境,许多有才干的人就会或由于存在“枪打出头鸟”的担忧,或抱有“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想法,缺乏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激情。只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制度,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干部考核应切实做到公开、公正、权威、有效,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并把考核结果与干部评先奖优、晋职晋级、选拔任用紧密结合起来,真正让实绩说话,让群众评价。

  领导干部讲政绩,前提是树立正确政绩观。抓发展,不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搞粗放增长的短期政绩;搞建设,不以漠视民生、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搞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泡沫政绩。领导干部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勤奋敬业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干出既惠及当代又泽及后人的真实政绩,取得实实在在、为人称道的突出业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做贡献。

  评析

  答卷1的标题是“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政绩”,而正文通体在讨论“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也就是说该篇文章文不对题。因此,该答卷得分较低。若抛开文题不对应的毛病,就正文本身而言,还是不错的,有理有据、论说充分透彻。

  答卷2立意非常明确,在标题中即开门见山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即“为政者当有政绩”。在结构安排上,作者围绕中心论点,用辩证思维,采取并列式的论述方法来组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几个部分共同支撑起中心论点。没有给人太过松散的感觉。综合起来看,是一份相当成功的答卷。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写作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