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务员考试行测:文字题剖析及真题点拨

公务员2008-08-28人事考试网信息来源

A-A+

公务员考试行测:文字题剖析及真题点拨

第三节 文字题剖析及真题点拨

  一、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包含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和流水问题。

  (1)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相遇时间=距离和÷速度和

  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两人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甲和乙一起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

  AB之间的路程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甲的速度×相遇时间+乙的速度×相遇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

  =速度和×相遇时间

  可见,“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问题。

  (2)追及问题

  有两个人同时行走,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当走得慢的在前,走得快的过了一些时间就能追上他。这就产生了“追及问题”。实质上,要算走得快的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比走得慢的人多走的路程,也就是要计算两人走的速度之差。如果设甲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时间(追及时间)内:

  追及路程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甲的速度×追及时间-乙的速度×追及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追及时间

  =速度差×追及时间

  可见“追及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差的问题。

  (3)流水问题

  我们知道,船顺水航行时,一方面按自己本身的速度即船速在水面上行进,同时整个水面又按水的流动速度在前进,因此船顺水航行的实际速度(简称顺水速度)就等于船速与水速的和,即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同理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可推知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公式总结:

  ①顺水船速=船速+水速;

  ②逆水船速=船速-水速;

  ③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④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例题1.(2008年北京市(应届)第16题)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进4公里,乙每小时行进5公里,在甲出发的同时,他头上方的一只蜜蜂也同时出发,朝乙飞去,遇到乙后,立即返回,再次遇到甲后,又向乙飞去,如此反复,直到甲乙两人相遇,已知甲乙两地相距18公里,蜜蜂每小时飞10公里,问蜜蜂在甲乙两人相遇前飞了多少公里?(  )

  A.17.2  B.20.0 

  C.19.6  D.21.3

  【解析】本题考查行程问题,需要注意蜜蜂和人行进路程、速度均不相同,但他们的行进时间是相等的,所以可以先求出蜜蜂飞行的时间,即两人从出发要相遇时经过的时间,即18÷(4+5)=2小时,2×10=20公里,此即为蜜蜂飞行的路程。故选B。

  例题2.(2007年山东省第49题)

  某学校操场的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甲练习长跑,平均每分钟跑250米;乙练习自行车,平均每分钟行550米,那么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经过x分钟第一次相遇,若两人同时同地反向而行,经过y分钟第一次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1  B.y-x=56

  C.y-x=1  D.x-y=56

  【解析】本题考查相遇问题。x=400÷(550-250)=43分钟,y=400÷(550+250)=12分钟,所以x-y=43-12=56。故选D。

  例题3.(2007年江苏省(B类)第78题)

  在村村通公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两个山村之间的公路都是上坡和下坡,没有平坦路。农车上坡的速度保持20千米/小时,下坡的速度保持30千米/小时,已知农车在两个山村之间往返一次,需要行驶4小时,问两个山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

  A.45   B.48  

  C.50  D.24

  【解析】本题可以看作是水流问题,只是把顺水、逆水换成了上坡和下坡。距离=时间×速度。设两地距离为S,那么有S÷20+S÷30=4,解得S=48。故选B。

  例题4.(2007年黑龙江省(A类)第20题)

  光每秒钟可走3×105公里,从太阳系外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上发出的光,需要4年时间才能到达地球,一年以3×107秒计算,求这颗恒星到地球的距离(  )。

  A.3.6×1012公里  B.3.6×1013公里

  C.1.2×1012公里  D.1.2×1013公里

  【解析】这是一道简单的计算距离的试题。由距离=时间×速度可知,3×105×3×107×4=3.6×1013公里。故选B。

  例题5.(2006年中央(一类)第39题)

  A、B两地以一条公路相连。甲车从A地,乙车从B地以不同的速度沿公路匀速率相向开出。两车相遇后分别掉头,并以对方的速率行进。甲车返回A地后又一次掉头以同样的速率沿公路向B地开动。最后甲、乙两车同时到达B地。如果最开始时甲车的速率为x米/秒,则最开始时乙车的速率为(  )。

  A.4x米/秒      B.2x米/秒 

  C.0.5x米/秒  D.无法判断

  【解析】本题可以利用相遇的公式来解决。画一线段图分析可很清楚发现在以慢车速度走完单程的情况下,以快车速度可以走完往返路程,由此可知乙车开始的速度为2x米/秒。故选B。

  例题6.(2005年中央(一二类)第43题)

  某船第一次顺流航行21千米又逆流航行4千米,第二天在同河道中顺流航行12千米,逆流航行7千米,结果两次所用的时间相等。假设船本身速度及水流速度保持不变,则顺水船速与逆水船速之比是(  )。

  A.2.5∶1  B.3∶1 

  C.3.5∶1  D.4∶1

  【解析】设顺水速度为t1,逆水速度为t2。依题意可得21÷t1+4÷t2=12÷t1+7÷t2,整理得21+4(t1÷t2)=12+7(t1÷t2),化简得t1÷t2=3。故选B。

 

 二、方阵问题

  横着排称为行,竖着排称为列。如行数与列数相等,则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此图形被称为方阵(也被称为乘方问题)。方阵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1)方阵总人(物)数=最外层每边人(物)数的平方;

  (2)方阵最外一层总人(物)数比内一层总人(物)数多8(行数和列数分别大于2);

  (3)方阵最外层每边人(物)数=(方阵最外层总人数÷4)+1;

  (4)方阵最外层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物)数-1]×4;

  (5)去掉一行、一列的总人数=去掉的每边人数×2-1。

  例题1.(2007年浙江省第15题)

  某部队战士排成了一个6行、8列的长方阵。现在要求各行从左至右1,2,1,2,1,2,1,2报数,再各列从前到后1,2,3,1,2,3报数。问在两次报数中,所报数字不同的战士有(  )。

  A.18个  B.24个 

  C.32个  D.36个

  【解析】此题可画出直观图进行解答。当从左至右报1时,从前至后报2的有8人,报3的也有8人,当从左至右报2时,同理可得,从前至后报1的有8人,报3的也有8人,即所报数字不同的战士有32人。故选C。

  例题2.(2007年河南省第44题)

  某仪仗队排成方阵,第一次排列若干人,结果多余100人;第二次比第一次每排增加3人,结果缺少29人,仪仗队总人数为多少?(  )

  A.600  B.500 

  C.450  D.400

  【解析】本题考查方阵问题。设该仪仗队总人数为x人,第一次每排有y人,则有y2+100=x(y+3)2-29=x;解得:x=500y=20。故选B。

  例题3.(2007年黑龙江省(A类)第15题)

  某学校学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的人数是60人,问这个方阵共有学生多少人?(  )

  A.272  B.256 

  C.225  D.240

  【解析】本题考查方阵问题。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为60÷4+1=16,所以这个方阵共有162=256人。故选B。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数量关系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