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9国考申论难度具备四特征 行测题目回归理性

公务员2008-12-01腾讯信息来源

A-A+

09国考申论难度具备四特征 行测题目回归理性(2)

2009年国家公务员申论题细致分析

胡俊军: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接着詹凯老师分析一下今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的考题。我一直主张作为一个考生先看题,我们先来审题,到底这个题目要求我们在考场上做出什么样的回答,第一个题是一个很典型的材料概括的题目,以前我也经常跟朋友们分析申论考试的时候,让大家关注,概括到底是要我们概括什么?是要概括整个材料的主要信息,主要内容还是材料当中的主要问题。显然今年考试的这一道题是要概括我们材料中间所反映的一个主要的问题,这个题目是要求我们概述给定材料反映的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们要审题的是材料当中所反映的,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成绩是显著的,问题还是多方面存在的,所以很多问题概括的时候脱离材料,自己根据自己的判断去做出了一些回答,这样的话不符合我们题目的要求,比较容易跑题。所以概括的时候一定是要紧扣材料。

詹凯:我记得今年的考题有好几个地方专门用双引号引了,说“根据给定材料”。

胡俊军:第二是当前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第一是经济发展方面的,第二是材料中提到的,这是我们要概括的问题的两个限定,从这个审题来看。

第二道题是一个选作题,仅限于报考行政执法类和地市级以下的综合管理类的考生做答的。这里面也有两个小题,一个就像刚才詹凯老师提到的,要给定材料三里面的一个具体的人,就是以林老板的心态进行分析,要指出他的心态所反映出的本质的问题。我认为这依然是一个概括性的题目,就是要透过现象来抓住本质,就是用一个简短的语言来分析指出他的心态所反映的是什么样的问题,依然是一个概括性的问题。

第二道题的第二小题也是对给定材料,提出了我国解决粮食问题的对策,其中材料中有一个网友在网站上发表了一个评论,说解决粮食问题主要是依靠提高粮价,他问有没有道理,让我们来分析。我以前也跟网友们和其他的朋友们谈到过,其实我们申论考试的主要的题型就是三种,一是材料概括,第二是原因和对策分析,第三是综合论述。这一道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原因的分析,它提出了这样一个对策建议,你认为它好还是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分析原因,如果不好,不好在哪里,分析原因。第三道题也是一个选作题,限于报考副省级以上的综合管理类的考生做答。第一个小题目也是针对材料五关于内地省区欢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这样一个口号提出了质疑,让你分析到底这个提法有没有道理,对还是不对,这一道题其实和刚才行政执法类所做的第二道题有相似之处都是针对一个问题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让我们的考生去评判这个建议有没有道理,如果有道理,道理在哪儿,如果没有道理,你的理由是什么也要进行分析。这道题从形式上类同。

詹凯:本身就要考察一些相似的能力。

胡俊军:第三道题的第二小题,某学术团体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对策。我们来分析四个对策到底存不存在问题,如果存在问题怎样去修改,大概是这样的一个题目,事实上有很多同学看到这样的一个题目以后,我相信会有一部分考生仅仅会从文字上来探究对策建议写得好不好,事实上我希望考生们要认识到一个问题,申论考试大纲里面已经明确提出来我们真正要考察的重点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这样的一个题已经有一个对策建议在这个地方让你来评判它哪些地方错误的,事实上也是对于解决粮食问题,我自己应该来提出什么样的对策建议,然后对照原来的对策建议,如果我根据材料所提出的建议是这样的几条,而他提出的这几条可能有些不具有可操作性,有些可能不具有可针对性,这样我们把他的问题挑出来,事实上就解决掉了,依然是一个提出对策的题目。可能这个方式跟我们直接提出对策有一点点差异,就是别人提出了对策,你对它进行批判和修改,就是这样的一个区别。

第四大题也就是我们说的一个综合论述的这样一个题目,就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和安徽的考察引发我们的许多思考,也结合这个背景材料里面介绍的胡总书记在这两个地方考察的这样一个材料,然后来题目自拟写一篇文章。

詹凯:今年是自拟题目了,不像前两年是给定题目。

胡俊军:当然自拟题目的时候我要提醒大家,有的同学题目已经拟好了,但是没有写在答卷上,这样白白葬送了我们得分数。如果是命题作文的话,即使是给定了题目,由于应该把这个题目抄在最后的答案纸上,否则的话就会丧失一些分数。但是在最后一道题里面依然针对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的职位和行政执法类和地市级以下考生提出的要求也不一样,对副省级以上的考生要求深入思考,紧密结合给定材料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问题,对副省级以上招聘的公务员他们的要求较高,而且要求论述要更深刻,问题要看得更宏观。对于行政执法类和地市级以下的综合管理类的考生可以结合材料中所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写一篇比较深刻的文章。你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问题来写,而对于副省级以上的要求对于所反映的问题要全面的来写,所以考生在把握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我到底属于哪一类考生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去做答。

从材料来看,我个人认为分为两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问题,这个从第二则材料一直到第六个材料还一直是谈到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问题,比方说谈到了我们广东、东莞还有沿海的一些城市,在过去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面,它的经济飞速发展,但是发展到现在,过去建立起来的那些产业结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样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去的产业主要是以来料加工的这样一种方式为主,也就是说我们那些生产的企业原材料是从国外进口的,同时生产完产品以后也主要是销往国外,就是题目中所谈到的,两头在外,中间加工。我们只是承担了一个相当于是一个加工的车间,那么在这里面,随着我们现在经济的发展,这个产业结构就已经不适宜现在发展的形势。这里面比方说有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包括人民币的升值以及我们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使得企业的成本在不断增加。还有第二个方面,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限制。因为它只是承载一个加工的这样一个环节,所以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就是没有大幅度的提高,所以要解决这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问题,我觉得这里面更突出的问题是关于自主创新的问题。

詹凯:因为它是科学发展观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胡俊军:这是材料所反映的第一大类问题,第二大类问题是说到一个农村的问题,这里面讲到了一个粮食生产的问题。第二个方面也谈到了农村的土地管理制度的问题,在粮食生产的方面,他也谈到了一些比如说像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的问题,粮食价格的问题,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的问题,总体上来讲,背景材料总体上是这么一些,当然我们如果站在更宏观的一个角度来看的话,它既讲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又讲到了我们农村的粮食生产以及农村的发展的问题。我们也可以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比方说材料七要通过一个材料既谈到了前面的加工的问题,产业结构的问题,后面也讲到了农产品的问题。我们也可以把它站在更高的角度统筹一下,就是统筹城乡的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这个高度的话,就会站得更高一点。

具体来讲,刚才说到了产业结构的问题主要是原来的科技含量比较低,劳动力成本现在在不断的增加,而且生产的成本不断提高,所以有一部分企业已经是不堪重负,比方说我们刚才说到了材料三里面的林老板的一个心态的问题,有很多考生就会关注,这个题目到底怎么来答,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心态。

詹凯:我记得好像是卖鞋的。

胡俊军:他原来是一个鞋厂,现在在广东那个地方生产,刚才说到了他不太愿意再出口了,他不愿意接美国的大卖场还有贸易商的订单,觉得风险比较大,另外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上涨给他的影响也比较大。

詹凯:不可控因素增多了,是吗?

胡俊军:关键是作为一个经济发展,他要了解我们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比如说现在这一段时间国际金融风暴以后,国外的这种需求在明显的降低。

詹凯:鞋都穿不起了。

胡俊军:出口产品受到极大的限制,现在国内也有一些产品在降价。这个时候有的人建议,你能不能迁到内地去,比如说迁到城乡接合部或者是更靠近农村的一些地方,那些地方劳动力成本会低一点,但是林老板表示,还不太愿意迁,同时又有人建议他你能不能走出一个低端化的生存的模式,你能够增强这个企业的研发能力,推出高端的产品,但是林老板也表示,他没有这个能力。从这里面,实际上就可以看到,他的这样一个产业在过去几十年曾经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产业结构现在面临着调整的必要。也就是说,他没有创新的能力,不能开发高端的产品,也就是说他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

詹凯:感觉是各方面都受到制约了,地域扩张也不行,产业升级换代也不行。

胡俊军:但是往内地迁的话,可能能够解决一部分企业的问题,但是不能够解决整个产业结构的问题。后面就要谈到了,材料五中内地的省区打出了欢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口号,把东莞模式引入到内地,事实上材料里面已经对它提出了质疑,这里面有它提出的有道理的一个方面,那就是说,有一部分企业迁到内地以后,它能够降低一些劳动力的成本,第二个方面就是现在的这些加工当国外的需求在降低,出口已经不是一个最主要的一个销售的区域和渠道的时候,他更看重国内的消费的市场。这个时候,迁到内地以后,其实它的物流的成本,运输的成本也会降低一些。就是说内迁以后能够解决一些企业的问题,但是我还是认为它不能够解决一个产业结构的问题,不能够解决一个产业的问题,就是说他本身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

所以在材料一里面就谈到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里面提出的几句话,我们也能看到整个材料的主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就是说这个大企业集团在各个方面的综合的实力都会比较强,特别强调的是它的自主创新的能力。要增强这个产品的科技含量,用科技的含量作为一个新的卖点刺激经济的发展。

谈到农村的粮食的问题的话,开始提到了一个粮食安全的问题,比如说国际粮食的价格高涨,我们国家到底库存的粮食有多少,当然这个材料里面谈到了记者访问国家粮食局的一位领导,这位领导给了我们介绍了,第一个方面就是现在我们国家的粮食的供求基本上处于一个平衡状态。第二个方面就是谈到了我们要保护耕地,要确保十八亿亩的耕地不能够被侵占和破坏。

第三谈到了粮食价格的问题,这位领导也提出来要解决好粮食价格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他提出了两方面,我觉得这两方面可以当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作为一个对策方面的一个思考,第一个方面是要提高农民种田的补贴。另外通过技术手段来搞好农业物资的价格。

第一个材料里面,胡锦涛同志在河南焦作考察的时候也有一位村民提出了一个希望,希望粮食价格高一点,政府补贴多一点,农资价格稳一点,胡总书记提出发展粮食生产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技。

主持人:这句话上课的时候我反复跟学生强调过。

胡俊军: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胡总书记提的这句话和采访国家粮食局的领导说的这句话其实是一脉相承。为什么说呢?粮食局的这位领导说的话只是把胡总书记提到的观点更加具体化了,这个政策比方说提高农民种田的补贴,这是国家的一种政策,第二是要靠科技,领导提到了,要通过技术手段来搞好农业物资的价格的问题。看完这个材料以后,对于刚才提到的材料11里面有一位网友说解决粮食问题的关键是提高粮食价格,不必要担忧那些低收入人群的影响。这个观点显然有它的缺陷。所以我觉得整体上来说,今年的申论考试的题目难度不小,对于很多考生来讲还是不太容易把握。

主持人:非常感谢胡老师。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综合辅导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