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务员申论热点话题:环境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

公务员2009-04-21gzhgz.com信息来源

A-A+

公务员申论热点话题:环境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2)

  材料六:治理荒漠化

  近年来,每到春天,一场场铺天盖地的黄沙自甘肃河西走廊腾空而起,从西北到东南,几乎席卷大半个中国。这个历史上曾以“丝绸之路”闻名于世的“西部金腰带”,如今,正在风沙的危胁下渐渐褪色,处处可见废弃的村庄,撂荒的耕地,成片成片枯死的林木。成了沙逼人走,生态失衡的“难民区”。生态专家在考察河西走廊后认为,这里不仅是我国风沙东移南下的大通道,而且还是我国北方主要沙尘天气的策源地之一。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接吐哈盆地,南依祁连山,北偎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东西长1000多公里,南北宽几十至上百公里。数千年来,河西走廊因它厚重的历史而闻名于世:不仅是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干线路段之一,中原王朝与民族政权相互争夺的重要战场,而且也是各民族往来、迁徙、交流、斗争、融合的见证。

  然而,今天的河西走廊却因自然和人为的双重因素,成了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成了“沙尘暴”的罪魁祸首。北部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正在加快向南侵移的步伐;南北祁连山水源涵养带也因干旱加剧了雪线升高;中部绿洲地带则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水资源越来越少,耕地大片大片的沙化,呈现出沙进人退的态势。昔日民勤、金塔、武威等走廊上的“明珠”,如今成了有风就起尘的主要策源地。

  分析:河西走廊荒漠化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干旱、缺水、多风等自然原因形成的;其次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加剧了生态的破坏。应当停止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植树造林,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减少沙尘源地;实施以合理利用水资源、强化生态建设、科学规划和确定土地人口承载量、实现走廊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战略,开展大规模节水灌溉工程、风沙治理工程和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恢复和保护河西走廊的环境。

 材料七:气温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近百年来的气候变暖被认为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大幅度上升的结果,而引起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以二氧化碳为例,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由于人口的剧增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社会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剧增加,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其次,森林毁坏使得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同样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气候变暖将会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如中高纬度地区居民因冬季寒冷的死亡率降低;由于出现暖冬,取暖所需能源减少。但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将是以负面影响为主。种植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气候变暖使蒸发加大,沙化威胁巨大。农业生产成本将大幅增加。气候变暖引起的缺水量将大大加剧我国华北、西北等地区的缺水形势,对农业灌溉用水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影响,尤其是在降水减少和蒸发增加的地区。

  气候变暖对人居环境产生影响,居住在河边和海岸带的居民受气候变暖最普遍、最直接的威胁是洪涝和滑坡。人口居住密度很高的低海拔海岸区的城市,将会因为气候变暖而处于海水上涨的威胁之中。在我国,居民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受气候支配的初级资源产业,气候变暖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将更严重。

  分析对策: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和监测;高度重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开展清洁发展机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加大教育与宣传力度,引导公众和企业选择有利于保护气候的消费模式和生产方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多开发新能源,以减少传统能源的利用比例;通过节能、降耗、减排等多管齐下,减少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参与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维护国家环境与发展权益,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新贡献。

  材料八:环境污染致癌

  宣威地处滇东,煤矿资源较为丰富。由于煤矿的大量开采,带动着相应的炼铁、炼焦、炼锌、水泥、火电站等行业的兴旺,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带来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也是相当巨大的。大量排出的有毒气体和灰尘让全市笼罩在一片有毒烟雾之中,饮水受到影响,大量有毒气体和灰尘飘散在空气里,吸进村民的肺里,数千人被癌症夺去了生命,空气和水污染已成为村民致癌的致命杀手

  近日,政府的一项调查显示,空气污染、水污染及大范围使用食物添加剂和杀虫剂导致癌症成为去年我国的头号杀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的健康专家陈智周说,“恶性肿瘤高发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空气和水污染正日益严重。很多化工企业都建在河边以便排污。此外,过度使用化肥和杀虫剂也使地下水遭到污染。被污染的水会直接影响土壤、庄稼和食物。”空气污染是引发肺癌的主要因素,因为有害颗粒一旦进入肺里就无法排出来。      

  该调查显示,城镇地区的癌症死亡率已上升至19%,农村上升至23%。农村地区92%的死亡主要由10种疾病引起,排在前三位的是癌症、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近年来,关于“癌症村”的报道越来越频繁。新华社去年六月的一则调查报道称,癌症高死亡率在一些污染严重的地区已成为事实。从1987年至2005年,广东省上坝村有250多人死于癌症;从1991年到2005年,河南省黄孟营村至少有114人死于癌症。其他省份也有过类似的报道,其共同原因是饮用了被严重污染的水。

  分析:面对现实,切实改善环境污染是唯一出路。解决措施:(一)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全民动员,共同行动。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社会的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三)大力宣传及贯彻生态文明观,要使生态文明的观念深入人心。(四)改革政府体制,不再单纯地以GDP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唯一依据。(五)健全法律法规,建立防污治污的综合性约束和监管机制。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惩罚和打击力度,使其“不敢污染”、“不能污染”。

  材料九: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技术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名义,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入国际市场进行限制。表现形式主要有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强制性绿色标志、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等等。发达国家把绿色壁垒变成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隐蔽制裁手段,以平衡自己在劳动力价格、运输和原材料价格等方面的劣势。据统计,欧盟禁止进口的非绿色产品中90%以上都是发展中国家的产品。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环境标准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绿色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制约越来越大。直接对我国出口造成严重影响的标准主要有: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陶瓷产品中的含铅量;皮革的残留量;机电产品与玩具的安全性指标;汽油的含铅量;汽车排放标准;包装物的可回收性指标;纺织品染料指标;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等等。以纺织业为例,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出口因绿色壁垒蒙受的损失已高达数百亿美元。  

  当今国际环境问题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发达国家一方面指责我们不环保,一方面向我们转移他们的污染行业并且封锁环保技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今后将会设置越来越多的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冲击将会越来越大。但中国迫切需要发展经济,又不得不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就意味着必须“与狼共舞”。

  分析:针对绿色壁垒,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的规则,维护对外贸易的正当权益。但是,国际环境问题的不公平现象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对外贸易的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尽快完成向生态文明的转型,走绿色崛起道路。我们要主动适应国际绿色技术标准,督促国内企业的绿色意识和绿色技术革新,使国内产业实现绿色化,提高出口产品在国际绿色消费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我国对外贸易在新形势下的迫切要求。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热点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