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9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物价上涨与宏观调控

公务员2009-04-21中公教育信息来源

A-A+

09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物价上涨与宏观调控(3)

材料十:“两防”之路,任重道远

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大的亮点是政策基调的调整,明确地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提出“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货币政策将“功成身退”,取而代之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08年要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显然,货币政策将在今年的宏观调控过程中唱主角。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一国或地区为调节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前者发挥作用的主要手段是政府支出和税收,后者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当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将扩大支出及降低税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货币当局则利用减息等措施增加货币供给,这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当经济过热时,“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为经济降温。十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紧紧跟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随后国内通货紧缩压力加大,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货币政策倾向于增加货币供应量;2003年国内出现了贷款、投资及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次年开始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货币政策倾向于紧缩银根,如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2006年以来,经济增长明显偏快并终于在去年凸现弊端(股市和楼市走向非理性繁荣,物价高涨,我国进入通胀时代),于是宏观调控也随之告别了“双稳健”,代之以“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分析:可以说中央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是比较及时和明智的,实现“两防”目标的根本就是解决或者说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国际收支双顺差、国际热钱和银行资金等因素共同促成了国内流动性过剩,要想推翻这“三座大山”实在是任重道远。实际上十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六次上调存贷款利率,2007年货币政策就已经驶入了“紧缩性轨道”。

专题综合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1%,其中,城市上涨6.8%,农村上涨7.7%;食品价格上涨18.2%,非食品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8.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同样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4月份CPI同比涨幅高达8.5%,较3月的8.3%小幅反弹,但自2月时触及的近12年峰值8.7%有所回落。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已经成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一、造成物价上涨的原因

1、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2、成本推动。近十年来,我国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一直低位运行,与此同时,种植养殖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

3、供求结构失衡。由于去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跌到谷底,导致生猪存栏下降,部分地区出现的疫情,也加剧了生猪供应的紧张。食品类价格上涨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少数经营者串通涨价、合谋涨价,扰乱市场秩序,对价格上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内需增加推动了物价上升。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工资普遍上涨,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活跃,居民总体收入不断增加,有效拉动了内需,推动了物价上涨。

5、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带动。2007年10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虽然房价不直接计入CPI,但购房是中国老百姓最大的支出项目,房价持续上涨必然加大居民通胀预期,并通过房租、水暖费、装修等项目传导到CPI之中。

二、物价上涨的影响

物价上涨使得企业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极大的缩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造成了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困难;对农民而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冲减了粮价上涨带来的好处;对居民而言,由于涨价商品主要集中在粮食、油脂、肉禽蛋等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增加了居民的消费支出,尤其是使低收入群体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三、稳定市场物价的对策建议

1、以市场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供给的安全保障机制。要将农副产品的供给保障提高到与粮食安全同等重要的定位,建立预警机制和系统的保障扶持机制,增加短缺农产品的供给,确保农副产品供应渠道畅通。同时,要加强国家对重要农产品储备的调节作用。

2、拓宽资金运用渠道,防止货币供给过快增长。近几年我国贸易顺差大幅度增加,同时外汇储备增加导致货币供给过快增长。为缓解资金流动性过剩和货币供给过快增长产生的压力,需要进一步拓宽外汇储备资金运用渠道,继续鼓励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到国外投资。

3、要通过信息引导、规范市场行为,减弱通胀预期。尽管目前社会对通胀的预期明显较强,但除部分农产品外,目前大多数工业品是供大于求的,并不存在长期性内在大幅涨价条件。因此,必须通过强化信息引导来规范市场行为,从而达到减弱通胀预期的目的。

4、继续深化教育体制和医疗体制改革,抑制公共服务产品(如教育、医疗等)和垄断型产品或服务的“搭车”涨价的势头。同时,要增加对城镇和农村中低收入家庭的食品补贴,提高城镇最低生活标准,解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困难。

5、加强资产市场调控力度,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交易中的非法炒作行为。同时,鉴于2008年CPI仍将保持强劲上升趋势,应密切关注今年物价动态,适度延缓出台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等可能导致物价上涨的政策措施。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热点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