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事业单位进人考试模拟试题4

事业单位2009-03-27gzu521.com信息来源

A-A+

事业单位进人考试模拟试题4(2)


4.“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命题表明( )。
A.人是社会的主体 B.历史是由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 D。历史规律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
5.由于过量砍伐,使得我国某些地区的森林覆盖面积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反常,灾害频繁。这种教训告诉我们( )。
A.事物的量变超过了限度,就会引起质变 B.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的前进运动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6.矛盾的精髓原理指(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绝对相对关系 D.普遍特殊关系
7.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是( )。
A.保持高速度增长 B.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C.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D.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
8.共产党的领导主要包括( )。
A.政治领导 B.经济领导 C.文化领导 D.思想领导
9.我国不可能实行同时同步共同富裕的政策,是因为( )。
A.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B.同步富裕是空想 C.劳动者的能力有差别 D.两极分化可以刺激生产力的发展
10.关于货币政策,正确的说法是( )。
A.货币政策就是通过调整货币的需求量,使货币的需求量和供应量相适应,从而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B.货币政策的总目标是保持经济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C.现实中存在着均衡的货币政策、比较“松”的货币政策和比较“紧”的货币政策三种不同的货币政策 D.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社会总需求不足,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11.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模式是( )。
A.国家基本保险 B.企业补充保险 C.个人储蓄保险 D.社会赞助
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 )。
A.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B.以物质文明发展的需求为方向 C.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 D.四项基本原则
13.在我国,司法机关的监督包括( )。
A.审判机关的监督 B.检察机关的监督 C.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督 D.公安机关的监督
14.被告人田某准备用匕首去杀丁某,但在去往丁某家的路上,突然肚子疼痛,便回家中,田某的行为不属于( )。
A.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 D.犯罪未得逞
15.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B.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C.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D.对于从犯,可以比照主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16.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有( )。
A.行政机关购买办公用品 B.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 C.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签订卫生管理承包合同 D.天气预报
17.我国民法调整( )。
A.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的财产关系 B.平等主体的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
C.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而发生的损害赔偿关系 D.婚姻家庭关系
18.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监督的有( )。
A.人民政协对法律的监督 B.社会舆论的监督 C: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
D.共青团的监督
19.专门议事协调机构的协调有( )。
A.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协调 B.各级绿化委员会的协调 C.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协调 D.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的协调
20.我国公务员进行职位设置时,必须在确定( )“三定”的基础上进行。
A.职能 B.机构 C.编制 D.职务
21.下面哪些是政府职能机关?( )
A.人事部 B.民政厅 C.公安派出所 D.计委
22.公文的签收是由( )完成的。
A.外收发人员 B.通讯人员 C.内收发人员 D.机关领导人或部门负责人
23.通告的正文部分由哪几部分构成?( )
A.发布通告的依据,目的 B.通告事项 C.结语 D.执行的具体要求
24.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 )。
A.法定正式公文 B.通用公文 C.非法定正式公文 D.专用公文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古今中外所有哲学家和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
2.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我死以后,世界不是改变了而是停止了。
3.斗争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
4.个别包含一般,但一般并不包含个别。
5.真理是相对的,所以真理是多元的。
6.哲学上的物质就是实物。
7.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比重的减少,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8.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利用外资。
9.只有彻底否定民族传统文化,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0.股份有限公司在企业总数中所占比例很大。
11.“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生产力是否得到发展”。
12.动摇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等于动摇了基本路线。
13.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并不都是法的渊源。
14.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
15.一个国家通常只有一个法律体系因而也只能有一种法律意识。
16.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可以构成挪用公款罪。
17.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无论何种情况下,行政机关都有可能成为行政相对方
18.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所以对于享受宪法权利,承担宪法义务,所有公民都是相同的。
19.“行政领导者”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行政领导主体的职务活动、职务行为;二是指行政领导主体。
20.在政府机关中从事党务社团组织的专职工作人员也是国家公务员。
21.村民委员会也是一级国家行政机构。
22.指示这类公文不限制制发权限,党、政、军各级领导和机关向下布置工作时均可制发指示。
23.为使上行文能及时得到处理,应在文中多标注几个主送机关。
24.处置办毕公文包括立卷归档、清退、暂存与销毁。
第二部分 主观题
四、案例分析题
1.黄某,男,19岁,农民。1988年10月经体检、政审合格后,县征兵办公室确定该青年到某军区炮兵师服现役。但是,黄某突然隐匿,逃避征兵。事情发生后,县征兵办公室找到他的父母,进行说服教育。他父母始终不说出儿子的去向。后经查找,发现黄某藏在其姑母家。县征兵办公室把黄某找回,进行了批评教育。黄某拒不答话。后来了解到他逃避征集的原因主要是其未婚妻扯他的后腿,就又做他未婚妻的工作,仍未做通。根据宪法、法律的有关规定,某乡人民政府依法强制黄某履行了兵役义务。问:某乡人民政府强制黄某履行兵役的宪法根据是什么?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事业单位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事业单位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事业单位模拟试题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