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0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表达题六种备考策略

公务员2009-07-10新东方信息来源

A-A+

2010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表达题六种备考策略(2)

  误区三:“逐字逐句”与“一目十行”。即阅读时要么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生怕漏掉任何一点信息;要么一目十行,一眼扫过就急忙去选择。这两种阅读方式在言语考试中都不太可取。“逐字逐句”的阅读有两个缺点,一是,阅读速度较慢;二是,阅读时没有重点,不容易把握文章的中心和结构。而“一目十行”的读法虽然速度比较快,却往往忽略了重点,容易掉进命题人的陷阱里。

  例如:国考09年第47题

  47.一种经济理论或者经济模型是对经济现象的某些方面的描述,它要比其描述的现实简单。理论要舍弃不重要的东西。至于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取决于经济学家的假设。假设不同,提出的理论也不一样。经济学家们对同一现象往往有很多的理论解释,主要就是因为强调的东西常常不一样。因此,理论就不等同于真理,可以争辩,可以错,也可以被推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如何发展经济理论             B.如何看待经济理论

  C.经济理论的主要功能           D.经济理论的内在本质

  首先,从问题“这段文字意在说明什么”我们得知,题目需要我们找出这段文字的主旨,很明显题干末尾有个重点词“因此”,那么“因此”之前的内容可以略读,重点是要阅读并理解“因此”之后的内容。选项B最为合适。对于这道题,阅读时既不适合“逐字逐句”,也不适合“一目十行”。

  误区四:过于依赖专业知识。即当遇到涉及自己了解的专业知识时,为了节省时间不去阅读题干,直接选择答案。当然,我们做题时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但不能过分依赖,因为,问题是结合题干所提出的,脱离了题干的内容,有时会陷入一种思维定势,而掉进命题的陷阱。

  三、六种备考策略

  最后,就如何提升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得分率,我们推荐几种备考和做题的方法:

  1、注重平时的积累。多看报纸和一些期刊,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一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二是掌握时政热点,利于常识的复习;三是可以多了解一些评论文章的写作手法,也有利于申论的复习。这样可谓是一举三得。

  2、善于发问。在平时阅读报刊文章时不仅仅是读,还要善于自己发问,如,这段的主旨是什么?结构如何?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等等。

  3、阅读时要留意文章或者片段的重要信息。科技文的重要信息主要是科技概念、科研发现、科研过程、科研的意义、前景等,阅读时要注意获取这些方面的信息,往往是考察的重点。社科文和文学性的文章,要注意学术观点、论断,写作的意图,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等,这些都是重要信息。获取了这些重要信息,对提高答题速度是非常有帮助的。

  4、以真题为主,模拟题为辅。真题,尤其是国家考试的真题,是公务员考试的风向标。通过真题的练习,我们可以更真实的了解考试的难度、特点,把握命题的变化趋势。

  5、分类总结。做题时要善于分类总结,例如,片段阅读可按照主旨题、细节理解题、推断题等将所做题目分类。或者按照题目考察的重点分类,例如,考察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考察对关键词、关键句的理解等等。经过分类可对题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下次再遇到同类题型时能够节约做题时间。

  6、熟用技巧。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解题技巧很多,如寻找关键词句、结构分析法等。有的同学虽然知道这些方法,但做题的时候就将这些技巧仍到一边,仍然按照自己的思路解题。这样,做再多的练习收效都是甚微的。因此,练习时要经常提醒自己,这道题是否可以运用某种技巧?这个技巧在这里是否合适?尽量将题目和技巧结合起来,这样熟练之后,这些技巧才能在考场上发挥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