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6年海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公务员2009-07-26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06年海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2)

  8.网络色情以至网络犯罪,对于中国执法部门来说仍然是一个新课题。我国现在仍然没有专门的网络管制法律,目前的依据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因此,当公安部长周永康提出要以“人民战争”来对抗网络色情业时,不少人都感到了这两者之间的技术落差。

  《国际先驱导报》为此采访了专门从事网络传播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兰。

  《国际先驱导报》:从网络传播的角度来看,网络色情有什么特点?

  彭兰:与传统的色情业相比,网络色情的形式更为复杂多样:文字、的图片、的视频等各种类型的色情内容广泛存在于网络之中,网络的互动手段更是为色情的泛滥与升级提供了可能。

  从传播渠道来看,网络色情内容不仅存在于WWW网页中,也大量存在于电子邮件、的聊天室、的BBS、的QQ中,短信与网站的结合也是一种新的色情传播途径。同时,P to P技术(Peer to Peer:一种不通过网络WWW服务器而直接在用户的电脑上进行文件交换的技术)使得用户间的信息交换更为直接灵活,监控与管理更难,也为网络色情提供了土壤。

  从传播对象看,由于上网者以青少年居多,因此,受到网络色情影响的也应以青少年为主。事实上,在美国等国家,主要也是强调保护青少年免受色情内容的影响。

  总体来看,网络色情传播的技术灵活、的途径多样,成本也较低,因此控制较为困难。

  的《国际先驱导报》:据报道,中国的色情网站已达数百家,您认为网络色情发展迅猛参考资料网>原因是什么?

  彭兰:首先,色情网站运行成本较低,而利润很高。

  其次,对色情网站的监控与管理比较困难。一方面是技术的限制,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信息海洋,无法对内容进行全面监管。另一方面则是法律上的不完善。例如,各国针对网络色情的法律并不多,在美国,国会曾经通过了《通信正派法案》(又译《通信净化法案》等)和《儿童互联网保护法》等针对网络色情的法案。但这些法案被最高法院裁定侵犯了言论自由,因而最终未能实施。此外,网络的跨国界特点也使有关的法律适用问题存在较大障碍,不同国家对于网络色情的认定不同,对于其法律制裁程度不同,这也使网络色情很难控制。

  再次,网民存在着的色情的需求,也是色情网站迅猛发展的一个原因。网络的匿名性使一些网民的低层次需求得到凸显,而色情网站的存在又进一步刺激了他们的需求。

  《国际先驱导报》:您是否认为中国公安部、的高法、的信息产业部等数个部门联手围剿、的发动群众举报、的“见一个关一个”是一种有效和合理的做法?

  彭兰:目前国内发起的针对网络的“人民战争”应该是积极的,也应该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其实,在国外,也有类似的措施,例如,在英国有一个IWF(英国互联网监察基金会)机构,该机构有一条电话热线,专门接受网络上关于儿童色情的举报。国外,还有一个名为“互联网天使”的组织,这个组织在14个国家有成员,这些成员都是志愿者,其任务就是在网上寻找儿童色情网站,对其进行跟踪并向有关部门汇报。

  的《国际先驱导报》:在您看来,打击网络色情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

  彭兰:打击网络色情和其他网络违法活动应该是多管齐下,如:技术手段、的法律手段、的自律手段、的行政手段和民间监督等方式同时并举。

  另外,在国外,对于网络色情来说,网络分级制度也是常用的一种方式,它与电影的分级制度类似,除了在内容上分级外,还有一些技术手段来防止未成年用户访问分级内容,例如,利用信用卡、的数码年龄证书、的指纹扫描、的面部扫描等方式来确定用户的生理年龄等。

  的《国际先驱导报》:有不少民众提出为了打击网络色情,也应该严查为色情网站提供链接的商业网站和搜索引擎,您认为这个建议有可行性和法律依据吗?

  彭兰:这个问题从技术与法律的角度更复杂一些,我想至少应该考虑到几个因素,一是网站是否有意提供链接,二是网站是否有能力对自己网站的内容进行全面监管。如果网站并非有意提供链接,或者网站在技术上或人力上无法对所有内容进行监管,也许就不应该追究其责任。这方面可以参考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网络诽谤等其他网络法律问题处理时的做法。

  9.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在介绍当前互联网上淫秽色情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时认为,互联网上淫秽色情信息泛滥,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公害。网上淫秽色情违法犯罪活动呈现出4大突出特点:

  一是形式多样,触目惊心。淫秽色情网站提供大量的淫秽色情图片、的录像、的电影、的文字。有的还开办论坛,进行网上“性交流”“性交易”;有的利用视频聊天室,组织赤裸裸的色情表演、的“声音性交”“视频性交”等等。

  二是教唆引诱,气焰嚣张。一些淫秽色情网站不仅给网民以感官刺激,而且教唆、的引诱网民进行淫秽色情活动。有的提供色情交易联系渠道;有的公然在网上招嫖,组织、的介绍卖淫嫖娼活动。

  三是非法经营,牟取暴利。网上淫秽色情信息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牟取暴利。一些不法分子伤天害理、的赚黑钱,靠制贩、的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大发不义之财。

  四是危害严重,反映强烈。网上淫秽色情信息泛滥,严重污染网络环境,毒害人们思想,败坏社会风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网民70%是30岁以下的青少年。一些青少年由于长期沉湎于网上淫秽色情信息,有书不读,有学不上,荒废了青春,迷失了人生,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对此,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痛心疾首,强烈要求清除这些网络“毒瘤”。

  白景富说,中央部署开展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得民心、的顺民意。他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切实增强责任感、的使命感,全力以赴投入到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中去,坚决打好这一仗。

  10.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也借助这个渠道四处传播,家长们对此十分担心。7月23日上午9:30,教育专家、的教育部国家督学金学方作客新华网就此问题与网民进行了交流。

  网上信息对孩子有吸引力但网络也是把双刃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对最近在网上掀起的扫黄风暴还是很赞成的。我的想法主要是从有利于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个角度来说的。

  我们的教育实际上不只是学校教育观,应该形成一个大教育观,这个大教育观就是孩子们的教育实际上是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的社会教育来共同完成。当然,这三者各有各的责任,从教育的主渠道、的主阵地来讲,应该是学校。但是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教师。而社会是大学校,也可以说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社会的公民都在进行着表演,这里面就有正面的教源,也有反面的教源。孩子们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生活在家庭之中,生活在学校之中,所以无论是学校、的家庭还是社会,都应该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当前,网络的建设,网上信息对孩子们无疑是具有吸引力的,对他们成长是有很重要影响的。网络信息应该看作双刃剑,它把世界缩小了,人的距离拉短了,构成一个虚拟化的社会,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很多有益于他们成长的知识。同时网上有些信息确实是糟粕。有些人出于盈利的目的,有些人出于阴暗的心理,在网上制造黄毒,来腐蚀侵害未成年人,这确实对孩子们的成长是一种威胁,对青少年儿童是一种腐蚀。

  我们应该扬长避短、的趋利避害,让网更充实、的更丰富,网上的信息量更大、的更精参考资料网>彩,更吸引孩子们,使他们通过上网能够得到科学的知识,有益于他们健康成长的东西,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操。另一方面,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技术手段,比如搞防火墙、的过滤的软件,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网的管理上采取措施。在家庭上网时,应该提倡小的孩子上网时,父母拿出一定时间陪同孩子上网,有引导的。举个例子,上世纪80年代上影一部影片叫做《苔丝》。写一个女孩被少爷奸污之后有孩子,少爷把她抛弃了,她在地里干活时喂孩子奶,这个时候,镜头直接向苔丝的胸脯推过去了。这个过程当中,有些社会青年起哄。有的家长跟我说,孩子下来之后就很奇怪,问为什么这么做?父亲就跟他说,因为她是母亲,她爱她的孩子,那是一种责任,那些人起哄是不对的。所以父母和孩子一起上网看一些东西还是必要的,及时的给予引导梳理。我们不能堵,应该引导,这样引领孩子健康成长。另外教师应该更深入的了解孩子。现在学生知道的东西,老师不一定知道。所以要求教育工作者深入学生,了解他们,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朋友,是他们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央这么重视,各级党政这么重视,一定会把网络建设的更好,也可以说这是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建设。

  所以最近掀起的网上扫黄风暴净化网络信息环境,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是很必要的。但我个人认为,风暴毕竟是有时限的,应该把一个有时限的和长期举措结合起来,建立良好的机制,通过法制的建设,通过道德的约束,通过有力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能够使网络的净化持之以恒。要不然一段风暴过去之后,这些霉菌、的这些黄毒慢慢又会滋生出来,这样对孩子们的成长不利。

  青少年成长阶段既敏感又脆弱需要学校、的家庭、的社会共同引导未成年人犯罪总体趋势还是在下降状态。我看过一个资料是降中有时候有一点小回升。应该看到未成年人的成长,主流是好的。从各级党政领导、的各级教育部门,广大学校的校长、的教师以及广大的家长,对孩子们的教育还是非常关注的,在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当中做了不少工作,有些工作还是很有成效的。所以主流是好的。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从无序走向有序过程当中,社会上存在一些不良的文化影响。青少年正在成长,他们很敏感,同时又比较脆弱,在分辨是非能力方面相对比较弱,自制能力相对比较弱。所以有些青少年在一些不良影响下,有些违纪违法行为,甚至有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具体到黄色淫秽和性犯罪问题,具体未成年人性犯罪数字是上升还是下降,可能公安部门统计的比较准。其实,不光是网上,包括画册、的书刊、的影视,最近有一些漫画,这上面也有黄色的东西。孩子们在这种诱惑和引导下,有一些行为上的错误、的越轨,但如果不及时遏制,有一部分人会滑向犯罪的道路,走上不归之路。

  性教育包括许多方面。健康性教育应当伴随人的一生,其实我们对青少年的性教育,过去叫做青春期教育,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周恩来总理在世的时候就曾经提出过,要对青少年进行性健康教育。后来北京以及其他一些大城市都进行过青春期教育的试点。其实青春期教育也好,性教育也好,包括的方面比较多。就性教育来讲,它包括性生理、的性心理、的性道德、的性行为、的性卫生、的性法制等等。在这方面,教育部门着重在性生理、的性道德方面,对性心理、的性行为、的性卫生、的性法制方面的教育相对比较弱一些。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看,完全只局限在性生理的教育上远远不够,应该使中小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更全面一些,把性心理、的性道德、的性卫生、的性法制有关的内容适度、的适当地扩充进来。为什么讲适度呢?因为在长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时候,广大教育工作者有一个困惑,如果讲得太深容易变成教唆,如果一般的泛泛的讲,有时候又不起作用。好多学校开了这个课时,效果不好,孩子们在听的过程当中,实际上不听课做别的作业,有的孩子还起哄,所以这个课的效果不大好。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有些大学性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始编一些书,为青少年学生搞了一些性健康读本。我觉得这些书编得比过去强多了。但是作为一个课程,教育的内容,还需要下大力度普及。教育部常常讲四个字,叫做知、的情、的意、的行,应该把知情意行结合好,应该给他们灌输科学的知识,同时在行为上有一个良好的行为规范,引导他们有健康的情趣,有自制的意志力。把知情意行结合好,我想性教育会比过去更有效果。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也需要广大家长的支持。有些家长认为我们根本不知道性知识也结婚生孩子,这是自然的事,不用专门讲。在这种情况下,使得有些学校在进行性健康教育时也有一定顾虑。性教育可以说是伴随人的一生。不能说小孩在成长的阶段,你一下子给他,他消化不了,可能有些地方就会出现问题。在做的当中,学校和家长应该沟通好,而且家庭做哪些教育,学校做哪些教育,互相配合好。这样有利于青少年儿童更好地渡过青春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包括性的成熟、的性的健康发展。

  网络吸引青少年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网络本身的技术手段,确实带有时代特征,具有吸引力。看似网络是很开放的,但细想起来,网本身又是很隐秘的,因为它是虚拟的环境。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互动。而且网上提供的一些游戏、的信息和知识,可以把世界缩小了。而且知识方方面面,非常广泛,这确实有吸引力。

  好奇、的求知是人的本能。所以很多孩子愿意上网。在网上他觉得得以施展。另外,他很多话不愿意跟家长和老师说,但是在网上可以尽情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还有网上有些东西是游戏,这些游戏具有挑战性,迎接挑战,显示自己的能力,这也是人的本能。所以孩子愿意在网上,甚至迷恋的废寝忘食、的夜不回家。有些网吧还管吃、的管临时休息,孩子们日夜在那儿奋战,干吗呢?他要战胜,要在游戏上获得高分。这就把孩子们吸引了。所以我们应该看到,这是网为什么吸引一部分少年儿童的原因。

  怎么办?封堵是不行的,或者对孩子采取严厉约束的手段,这不是办法。放任自流也是不对的,要正确的引导。从根本上说,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人生目的,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好,什么是错,要用正确的生活目标树立远大的志向来引导他们。

  同时我们应该开发好的游戏软件,有我们中华民族特色的、的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而且有趣味性,有思想教育意义的网上游戏软件。制作要精美,要把趣味性、的思想性很好的结合起来,用这个来战胜不良的游戏软件的影响。实际上有很多网络游戏不止是游戏,而且带有政治性。所以我们应该组织力量开发。学校教育教师应该重视起来,家庭也应该重视起来,每一个社会的公民成人都应该有良知,不能够见利忘义。特别是网吧,为了自己的盈利,不惜采取各种手段来蛊惑青少年,引诱他们,让他们偏离了健康成长的道路,甚至迷恋陷于网吧中,结果耽误了功课,影响了健康,甚至造成家庭的悲剧。甚至是偷盗、的抢劫。他看了暴力的东西之后,甚至是杀人,甚至把自己的父母都杀害了。所以应该加强力度。

  从公安部门、的法制部门加强网站行为规范的管理和监督,对违法的坚决惩罚,形成社会举报制度,而且对举报人重奖。治一些有害的网站网吧时,让他们一次破产,永远有切肤之痛,不能够隔靴搔痒、的蜻蜓点水、的雨过地皮湿,如果这样,无疑养痈成患。我们应该不但有扫黄风暴,而且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不懈,永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参考资料网>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