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0国家公务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

公务员2009-08-03华图教育信息来源

A-A+

2010国家公务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2)

  5、有关方面预测,2009年可能是一个群体性事件高发年。那么,真实情况到底如何?有一种说法认为,现在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经济建设中,每个方面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矛盾产生是不可避免的。还有一种论调认为,对“刁民”要硬气,不加以强硬对付不足以显示国家机器的强大。当然,秉持这些态度的人毕竟是极少数。正确应对群体性事件,必须加强科学研究,谨慎从事。同时,不得不承认,的确有极少数一些人,横征暴敛,老百姓稍有不从,就随便动用警力,甚至干脆把人逼上绝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单光鼐研究员长期关注这一领域,并对最近几年中国社会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做了深入研究。与一般研究人员不同,单光鼐多次亲赴事发现场做实地调研。熟悉基层调查的社会学方法,能驾轻就熟很快“进入”现场与各方面的人士沟通,使得他能够在掌握比较真实全面的材料基础上,对目前的群体性事件进行较为理性而客观的深度分析。

  单光鼐认为,现有的群体性事件蔓延,大多呈现为两种形态:其一是无诉求、无组织、多带有情绪宣泄的集体行为,如前几年的万州事件(重庆市万州区一名自称局长的男子与其妻当街暴打挑夫后,引发公愤致使出现群体性事件);其二是有明确诉求目的、组织化程度稍高一些的集体行动,其中有的事件因其持续时间较长、组织化程度较高,已见“社会运动”的端倪,如前些年的汉源事件(四川汉源因移民对补偿标准有意见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而有的事件起初是诉求、目标明晰的集体行动,随着其他人裹挟进去,又演变为没有目的仅是发泄愤恨情绪的集体行为,整个事件表现为两种形态的混合体。如前两年的广安事件(因医患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大竹事件(因女工离奇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和去年的瓮安、孟连、陇南事件。

  此外,目前群体性事件的诉求以经济、民生利益居多,如提升劳动福利待遇、提高移民补偿标准、抗议企业污染环境、追索医疗责任、要求查明亲属死因、抗议客车涨价等等。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则这样认为,群体性事件破坏性升级,不是因为老百姓的诉求多了,而是由于一些干部的责任心少了。为什么干部的责任心少了?因为他们的利益不是与群众,而是与投资者和官场联系在一起。看到了这一点,就更容易掌握群体性事件蔓延的“症结”。 

  要积极关注与关心农民工和大学生群体。凭借新闻人的敏感,新华社重庆分社新闻部主任黄豁认为,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正在加剧,沿海不少中小企业已经停产、倒闭,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必然增加就业压力。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超过600万,加上截至2008年年底尚未就业的100万左右“老毕业生”,2009年将有700多万大学生同时抢“饭碗”。与此同时,2009年国有企业下岗或失业人员将比往年增多。一旦因就业困难,失业率“高起”导致个人生存危机,社会矛盾就有可能尖锐化——农民工和大学生两个群体将成为当前最敏感的领域,它们中间有可能隐藏着群体性事件高发的主体。因而,要高度关注和解决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就业、社保、思想政治教育等问题。其一,回乡农民工有可能成为“新闲民”危机。现在已经出现估计超过1000万的农民工返乡,问题是他们能在农村和小城镇找到生计吗?他们留在城市的话,会不会成为新贫民;回到农村的话,会不会成为失去了土地的“新流民”?农村能不能成为城市经济荣枯的蓄水池?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嵘认为,受金融危机波及后城里的工作岗位就那么多,春节后将有更多的农民工会选择不出来打工。大部分农民工在家乡多少还有一点土地,短期内他们的基本生计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但是如果较长时期内没有得到改观的话,对输出地的治安稳定也是一种挑战。因为这些农民工虽然还不至于成为“新流民”,但是其中的一部分成为“新闲民”是肯定的,闲下来了,没正经工作了,没事做了,总有人会自己琢磨点别的事做。于是,如何化解“新闲民”危机就成为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其二,大学生是劳动力市场高风险人群。2008年12月4日,郑州的一次招聘会上发生踩人事件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他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有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在社会不能满足其就业要求的情况下,有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任何国家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不完全就业问题,但是要有一个“度”。目前中国这么多的择业人口,现实显然无法满足。国家相关部门已采取措施,可能会缓解就业压力,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因而,失业及就业的巨大压力有可能成为导致大学生与社会间紧张、冲突关系的第一因素,并有可能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高风险人群。

  单光鼐认为,大学生从来就不是什么社会不稳定因素,他们是最有朝气、最有希望的社会力量。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在金融风暴的背景下确实有很大的压力,党和国家对这个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且正在积极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个问题确实很严峻,因为中国的对外经济依存度很高,外需减少以后必然会影响国内的实体经济,必然会导致经济总体的趋势下滑,这就有可能给就业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任何人都不可小视这个问题。

  6、有些转变正在地方官员的层面悄然发生。对于河北省元氏县县委书记李义增来说,这个冬天,他的“学习任务”非常紧。11月17日,他刚刚结束全国县委书记大轮训,又被要求参加河北省党校的干部研讨班,李义增说自己最近的“学习任务”一个接着一个。不仅李义增一个人很忙,11月份,全国2000多个县委书记都很忙。按中共中央要求,从11月10日起,用二十多天的时间,对全国近两千名县党委书记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李义增说,这次学习内容不仅有中央文件,还有经济管理、基层治理和突发事件应对等实际操作。

  正是因为群体性事件矛头往往指向与群众有直接利益冲突的基层政府。在此背景下,迅速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避免新一轮与群众利益相关的改革政策在基层被虚化、异化,已经成为中央高层越来越重视的一件事。

  三、作答要求

   1、结合给定资料3、4 试分析群体事件频发的原因。字数不超过300字。要求:全面、准确。(20分)

  2、针对给定资料提出具体的解决群体事件的对策建议。要求: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不超过400字。(30分)

  3、请联系“给定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 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字数1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结合给定资料3、4 试分析群体事件频发的原因。字数不超过350字。要求:全面、准确。(20分)

  参考答案【常规题型】

  (1)部分干部作风不实。部分基层干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不到位,依法行政水平不高,官僚主义作风严重,部分干部对待群众态度冷漠,作风不实,遇到群众要求解决的矛盾纠纷,采取一躲、二推、三拖、四哄的态度,或者干脆不理不睬,引起群众积怨不满,认为只有造势,小题大作,才会解决问题。

 (2)各种具体的利益冲突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一是因对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不满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如撤区并乡选址,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二是因企业经营亏损、破产、转制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三是因征地搬迁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3)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低,法制观念淡薄或对法律条文的断章取义是导致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因。

  2、针对给定资料提出具解决群体事件的措施。要求: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不超过400字。(30分)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写作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