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教师2010-07-08gzhgz.com信息来源

A-A+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2)

  四、中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思维质的飞跃

  1.在提问方面,与儿童相比,中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思维具有三个质的飞跃。

  (1)提问趋于探究性

  儿童好问主要在于扩充知识,问题偏重于“是什么”;中学生的问题则侧重“为什么”,主要在于寻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尤其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提问则更具有探究性和思辨性。

  (2)提问具有开拓性

  儿童提问范围较窄、直观性强,主要围绕自身能够接触到的事物。中学生由于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大、学习内容的增多、自我意识的发展,导致提问的问题宽泛,涉及诸多自然和社会现象,直至科学规律与人生意义。在高中阶段,学生能以其丰富的想象和抽象的思维,摆脱时空束缚,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思考社会与人生、历史与现实、未来与理想、信仰与人生等具有哲学性的问题。

  (3)提问具有批判性

  儿童提问往往接受成人的现成答案、易于得到满足,中学生不限于现成答案,多持质疑、批判的态度,从而使问题富有逆反性和挑战性,也使他们更易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2.在求解方面,中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思维具有两个质的飞跃。

  (1)能运用假设

  儿童求解问题,或者向成人直接索取答案,或者经验性地归纳,缺乏假设过程。中学生能撇开具体事物,使用以概念支撑的假设进行思维,使问题的解决过程合乎科学性。

  (2)具有预见性

  儿童求解问题缺乏步骤、方法上的预先思考。中学生则有预见性,会撰写计划、思考步骤,有条理地求解问题。

  真 题 1+1

  1.“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的是知觉的()。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为“知觉的基本特征”。“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说的是有相关的知识经验的人在知觉当前事物时会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进行理解,可见体现的是知觉特征当中的理解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2.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注意字体颜色的搭配,这是因为()。

  A. 活动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B. 新形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C. 色彩对比鲜明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D. 刺激强度大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对“无意注意”这一知识点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化来组织教学,刺激物强度的对比关系会影响无意注意,刺激物之间的强度、形状、大小、颜色或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别特别显著、特别突出,就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可见,字体颜色的搭配就是为了使色彩对比更加鲜明,以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故本题选C。

  3.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校对他人文章时,却很容易发现,这是由于()。

  A. 注意分散B. 粗心C. 知觉整体性D. 定势

  【解析】 该题迷惑性较强,实际考查的是考生对“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这一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正是由于定势的作用才使得不容易发现错误,而校对他人文章时,由于没有思维定势的影响,就会更容易一些。可见,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教师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教师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教师复习资料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