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公务员2010-07-14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1)



 

  二、数学运算

  46. A 解析:本题用尾数法来求解,原式的尾数为3+2+9+0+1+8+7+4+5+6=45,故结果的尾数应为5。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A。

  47. A 解析:这两个四位数的千位数至少相差1,而要使差值尽可能小,就要使大的四位数的后三位尽可能小,小的四位数的后三位尽可能大,符合要求的只能是5123和4976,二者的差值是147。

  48. D 解析:设阶梯共有X级,X除以4余2,除以5余1,根据同余问题“和同加和”的规律,X可以表示为20N+6,B、D均符合。又因为阶梯的级数可以被3整除,所以排除B项,本题正确答案为D。

  49. B 解析:6个日期数之和是123,平均数就是123÷6=20.5,也就是说中间两天的日期应该是20号和21号,这6天的日期依次是18、19、20、21、22、23。注意这是翻过的日期数,今天的日期应该是24号。答案为B。

  50. A 解析:设大厅的第一排有X个座位,那么根据项数公式可得17=(45-X)÷2+1,解出X=13。那么大厅总共可以容纳的人数是(13+45)×17÷2=493(人)。又因为大、中、小三个厅可容纳的人数依次递减50人,即小厅比大厅少容纳100人,那么小厅可容纳的人数是493-100=393(人)。答案为A。

  51. C 解析:设中、法、日、俄四国的评委给出的分数分别是A、B、C、D,根据题意可知:A+B=94×2,B+C=90×2,C+D=92×2,又因为

  A+D=(A+B)+(C+D)-(B+C)

  =94×2+92×2-90×2

  =(94+92-90)×2

  =96×2

  所以中国评委和俄国评委给出的平均分是96分,本题正确答案为C。

  52. D 解析:三人一起完成校对需要6天,那么三人每天的效率之和是1/6。因为甲每天的工作效率等于乙、丙每天工作效率之和,那么甲的工作效率为1/12,乙、丙的效率和也是1/12。设乙单独完成校对需要x天,那么根据题意可得到方程:

  1/12-1/x=(1/12+1/x)×1/5

  解得x=18,即乙单独完成校对需要18天,正确答案为D。

  53. C 解析:如下图剪裁,所得正方形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的面积与4个三角形B的面积之和。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54. A 解析:设两部电影都没看过的有x人,依题意可得:91+59-22+x=160,解得x=32。即有32人两部电影都没看过,答案为A。

  55. B 解析:最不利的情况是,取出了10根颜色相同的筷子,又从剩下的两种颜色的筷子中各取了1根,现在再任取1根,就能保证至少有两双不同颜色的筷子。即10+1+1+1=13(根)。故本题答案为B。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一、图形推理

  56. A 解析:观察题干中五个图形分别为独立的、分离的、独立的、分离的、独立的;所以下一个图形应选择一个分离图形,只有A项符合要求。

  57. D 解析:这两种图形的关系换算为:1个等于2个,可知数量依次减少一个,所以最后应该有7个,因此本题选D。

  58. C 解析:题干中的四个图形分别是由曲线、直线、曲线、直线构成,所以应选择由曲线构成的图形,而且题干中几个图形的笔画数分别是2,3,4,5,所以下一个图形应该是由6条曲线构成的,选C。

  59. A 解析:考虑特定元素即可,四角星每次沿顺时针方向移动1,2,3格,且四角星邻格内没有月亮,符合条件的只有A。

  60. D 解析:横向看,如果前面2个图中的小黑点都在圆内,则第3个图中小黑点个数为前2个图小黑点数目之和;如果前面2个图中的小黑点有的在圆内,有的在圆外,则第3个图中小黑点个数为前2个图小黑点个数之差。纵向看也符合这一规律。依此,最后一个图中应没有小黑点。正确答案为D。

  61. A 解析:由第1行和第2行的图形可以看出,每1行的规律是第1个图形的阴影部分与第3个图形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等于中间图形的阴影面积。故正确答案为A。

  62.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相同元素规律。前一组图形中,每一个图形都具有一个相同的元素——圆形;与之相对应,后一组图形中也具有一个共同的元素,即正方形。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中包含有正方形,故答案为D。

  63.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素数量规律。通过观察可知,本题的图案形状似乎没有规律可循。因此应从特殊元素数量的角度着手。前一组图形黑色实心图案数量分别为2、1、3,后一组图形前两图黑色实心图案分别为2、1,为使两组图黑色实心图案数量相等,正确答案应含有3个黑色实心图案,只有C项符合,故选C。

  64. B 解析:折叠后,左下角带阴影的方格所在的面只能在右下角带阴影的方格所在面的右侧,因此,B项所示图形不能由给定的图形折成。

  65. D 解析:两个倾斜箭头所在面不可能相邻。

  二、定义判断

  66. C 解析:本题采用关键信息法排除即可。“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和“接受更大的要求”是重要条件,定义项中体现了一种递进关系,即先接受“较小的要求”,再接受“更大的要求”。结合选项来看,A项中王大妈接受乡亲们“借针线、照顾小孩”的要求,是因为“热心”,体现不出为给乡亲们前后一致的印象;B选项中,同事们也没有对小张提出更大的要求,体现不出登门槛效应;C选项中给外地游客指路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给外地游客带路相对而言是一个“更大的要求”,而且蔡同学觉得应该“好事做到底”就是为了保持外地游客对自己印象的一致性,这属于登门槛效应;D选项中送货上门可能是小刘的工作要求,也可能是小刘主动的,体现不出登门槛效应。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67. C 解析:差别待遇定义项中的主体是“一国”,而A项中的主体是科威特和伊拉克两国,故排除A项;差别待遇是按照国别而做出的,B项中所征收的个人所得税是按照其收入水平决定的,不属于差别待遇,排除B项;C项中体现了A国给予外国企业的待遇要优于对本国企业的待遇,这就属于差别待遇;D项中的阿姆斯特丹是一个城市,而不是一个国家,所以不符合定义项的主体要求,予以排除。本题选C。

  68. B 解析:由定义项中“把任务规定得明确、组织条理分明和委派职责分明”等,可以得到选项中只有B合适。

  69. A 解析:控制论可以运用于其他特殊学科中,而且思想是很多学科所共通的。

  70. D 解析:只有D项没有体现乡村人口向都市人口、生产或生活方式的转化。

  71. B 解析: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区别主要是看前提中是否考察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A项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不能够概括所有的四边形,所以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推理;B项中考察了一班所有的36名同学而得出结论,这是一种完全归纳推理;C项中“铝受热后也会膨胀”并非一般性知识,即并不是一类事物的属性,所以不是归纳推理;D项中从一个“有志者”成功的例子,就得出所有“有志者”都会成功的结论,这显然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推理。因此本题选B。

  72. D 解析:定义中的关键信息是“根据一定表现的现象或虚假的信息”和“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结合备选项来看,A项中人们对爱因斯坦职业的判断是从其穿着打扮判断得出的,而且出现了判断本身与真实情况不相符合的情况,故属于认知偏差;B项中小欧男朋友仅仅从第一次约会小欧的表现来对小欧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这是首因效应,属于认知偏差;C项中郑亮只有在领导视察的时候才打扫卫生,使得领导认为郑亮的办公室一直很干净,这是“虚假的信息”,并导致了领导判断的失误,所以这是认知偏差;D项中,周立伟能够“旁征博引”,这能够说明周立伟的知识面很宽,所以大家得出“他知识渊博”的结论是没有什么偏差的,故不属于认知偏差。本题选D。

  73. A 解析:关键词是“生态”,选项B、D均不是因为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的迁移。C项是自主致富,不符合题干中“扶贫”这一要素。

  74. D 解析:D项没有表现出“设身处地”,没有产生“共鸣”。

  75. C 解析:既然控制是纠偏矫正行为,这就说明发展趋势不可能是只有一种,所以C项错误。

  三、类比推理

  76. C 解析:唉声叹气属于并列结构的成语,用来形容因为痛苦、憋闷而发出叹息的声音。爱财如命是动补式成语,A项排除。跋山涉水属于联合动宾式成语,形容旅途上艰辛劳苦,B项排除。手舞足蹈是联合主谓式成语,D项排除。万水千山属于并列式结构的成语,形容路途艰难遥远,C项正确。

  77. 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出处。“完璧归赵”和“破釜沉舟”都出自于《史记》。“狐假虎威”出自于《战国策》,“刻舟求剑”出自于《吕氏春秋》,A项排除。“草木皆兵”出自于《晋书》,“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B项排除。“口蜜腹剑”出自于《唐书》,“举一反三”出自于《论语》,C项排除。“知己知彼”和“以逸待劳”都出自于《论语》,D项正确。

  78.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主语和宾语的对应关系。有些病毒可以引起流感;有些歌剧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故本题答案为C。

  79. C 解析:侵权事件发生后通过新闻报道予以曝光;溺水情况发生后,通过人工呼吸进行抢救。能构成类比关系的只有C项。需要注意的是D项,只有具备社会意义的事件才有新闻报道的价值,但溺水情况发生都需要紧急救助。

  80. C 解析:生产成本决定产品价格,而产品价格影响着企业竞争能力;个人能力会决定个人收入,而一个人的收入则影响着他的生活水平。本题正确答案为C。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