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年教师面试教学技能:提问技能

教师2011-08-25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12年教师面试教学技能:提问技能(3)

  6.问题设计要有顺序性

  即按教材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的原则对问题进行设计,先提认知理解性问题,然后是分析综合性问题,最后是创设评价性问题。这样安排提问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使教学活动层层深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7.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就是指问题的条件、结论、方法或者过程开放。由于问题开放,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思考和想象可能的情况,问题的设计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并继续探索学习下去。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得到培养。

  8.问题设计要有挑战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是简单地就能得出答案,而是要经过探讨、合作、思维,最终得到解决。问题要落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内,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发出挑战。让学生感觉到问题很熟悉,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又无法解决,学生必须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经过讨论协商,再加上教师的启发、点拨、提示,最后完成这一问题的认识,而且有的同学还能提出比较新异的想法。

  9.问题设计要有探索性

  探索性的问题注重对过程与方法的研究,给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学习氛围,这类问题的设计要使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使学生思维产生火花,同时要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探索性的问题能让学生思考,学生需要调动已学过的知识,并且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还需要合作学习、交流,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教学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遵循探索性原则。

  10.问题设计要有生成性

  生成性的问题就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而培养问题意识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设计能生成问题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用教师的问题引出学生的问题。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它就能引发了学生的一连串问题,这就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提问要讲究时机

  教学视角是课堂选择提问时机的重要依据。提问的时机一旦迎合了教学需要并与教学视角相吻合则选准了“最佳时机”。

  1.根据教学进程恰当把握

  教学进程是把握提问时机的决策因素。教师可根据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时机包括:当教学到达教材的关键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疑难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精华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矛盾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深奥处时等。

  2.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的心理状态来加以把握

  学生的心理状态多种多样,如当学生思维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当学生疑惑不解、一筹莫展时;当学生胡思乱想、精力分散时;当学生有所感悟、心情振奋、跃跃欲试时……

  总之,提问时机要把握恰当,做到当问时则问,善于捕捉学生的“愤悱”状态,在学生“心欲知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时,不失时机地用问题的钥匙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寻找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三)提问要注意态度

  教师向学生提问时的态度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1.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提问环境

  提问要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也可以制造适度的紧张气氛,以提醒学生注意,但不要用强制性的语气和态度提问。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消除学生过度紧张的心理,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问题的回答,大胆发言。

  2.教师在提问时要保持谦逊和善的态度

  提问时教师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以及与学生的距离、在教室内的位置等,都应使学生感到信赖和鼓舞'而不能表现出不耐烦、训斥、责难的态度,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回避、抵触的情绪,阻碍问题的解决。

  3.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回答

  对一时回答不出的学生要适当等待,启发鼓励;对错误的或冗长的回答不要轻易打断,更不要训斥学生;对不作回答的学生不要批评、惩罚,应让他们听别人的回答。

  4.教师要正确对待提问的意外

  有些问题,学生的回答往往出乎意料,教师可能对这种意外的答案是否正确没有把握,无法及时应对处理。此时,教师切不可妄作评判,而应实事求是地向学生说明,待思考清楚后再告诉学生或与学生一起研究。当学生纠正教师的错误回答时,教师应该态度诚恳、虚心接受,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探讨。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教师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教师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教师复习资料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