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务员考试名师言语模块篇章阅读辅导:作答策略

公务员2010-10-14gzhgz.com信息来源

A-A+

公务员考试名师言语模块篇章阅读辅导:作答策略(6)

 
(六)
 
成语是习用的固定词组,在汉语中的多数由四个字组成。“四字格”是汉语成语的常见
 
形式,也是汉语使用者最喜欢的形式之一。
 
吕叔湘先生曾这样指出:“四音节好像一直都是汉语使用者非常爱好的语音段落,最早的诗集《诗经》里的诗以四音为主。启蒙课本的《千字文》、《百家姓》、《李氏蒙求》、《龙文鞭影》等等都是四音。亭台楼阁常有四言的横额。流传最广的成语也是四言为多。”为什么 “四字格”成语备受使用者喜爱呢?其中有诸多原因。首先,因为它是最具有汉语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汉语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以偶 为佳”是古人崇尚对偶的美学观,本质上也是认识世界的哲学观。古人对客观美的认识,就是成双成对的:“天”和“地”,“方”和“圆”,“日”和“月”,“山”和“川”等等。反映 在文学艺术上,对联要求上下两联字数、结构相同,平仄相对;诗歌讲究对仗,尤其是律诗, 颔联和颈联是一定要用对仗的。古人之所以格外重视四言,是因为“四言”是惟一的字数较 少却既能一次四分又能两次偶分的一种形式,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从语言内部考察,“四字格”结构灵活多变,它几乎能配置任何一种语法关系,满足结构变化的需要。再从音律上看,“四字格”大多能平仄相间,体现出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由此可见,汉语成语在形式上选择了“四字格”,其根深深扎在汉语文化的土壤中。从现代心理特


 

点来分析,它能提高记忆的效率。可见,“四字格”作为汉语文化特有的一种“经典”形式,
 
确有它的精妙之处。
 
从内容上看,成语也是汉族语言文化的精华所在。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如狐假虎威、守 株待兔等,这些成语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闪动着智慧的火花。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如点石成金、南柯一梦等,这些成语往往反映某种精神或说明某个道理,使人们受到鼓舞或得到启示。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如一鼓作气、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有些是历史事件的概括,有些则是历史人物的言行。还有一些非典故性的成语,大多来自古代的作品,其中相当一部 分是古代一些名家的名篇。这些名篇,也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由这些“珍品” 锤炼出的成语,往往是作品的精华所在。如儒家经典《论语》一书产生的成语,收在《成语 探源辞典》中的有 166条。这些成语,有的就是《论语》中的原文,如哀而不伤;有的则把较长句子[      ],变成四音节成语,如患得患失;还有的是把出处不同,而意思相关的双音节词合在一起,构成四音节成语,如屏气凝神。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但无论是用哪种方法, 其结果都是保留了原文中的精华部分。
1.    “四字格”成语备受使用者喜爱的原因是(    )。
 
A.  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结构灵活多变,音律和谐,便于记忆
 
B.  最具有汉语的庄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汉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
 
要求
 
C.因为“四言”是惟一字数较少却既能一次四分又能两次偶分的一种形式
 
D.“四字格”的根深深扎在汉语文化的土壤中
 
2.    文中[ ]应填入的词语是(    )。
 
A. 掐头去尾 B. 精简压缩 C. 去糟存精 D.断章取义
3.    下列成语的来源可分为四类:有的出 此文转贴于贵大在线 http://WWW.gZu521.NET 自寓言故事,有的出自神话传说,有的出自历史故 事,有的出自古代一些名家的名篇。
①名正言顺      ②开天辟地      ③图穷匕见      ④钩心斗角
 
⑤画蛇添足      ⑥精卫填海      ⑦黔驴技穷      ⑧卧薪尝胆
 
其中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是(    )。
 
A.  ①④    B.  ②⑥    C.③⑧    D.⑤⑦


 

5.    根据本文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对于内容而言,“四字格”往往更讲究声调的平仄协调
 
B.  成语即四音节的具有深刻意义的固定词组
 
C.“四字格”表义的高度概括性是其最大的特点
 
D.“四字格”成语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均体现了汉语的精妙
 
6. 文中提到由《论语》中产生成语,不属于其中方式的一项是(    )。
 
A.  引用书中的原文原句
 
B.  将出处不同但意思相关的双音节词合并
 
C.将较长的句子紧缩成四字成语
 
D.保留书中的精华所在,引申成喻意深刻的成语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