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网络政治制度化建设

公务员2010-11-23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网络政治制度化建设(3)

  (一)答案提示

  网络问政出现的原因:一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便捷的获取信息和表达民意的渠道;二是网络的匿名性和高效快捷的特征使民意的表达更加顺畅、更加真实;三是网民参政议政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对社会各方面问题高度关注;四是网络成为政府部门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政府部门对网络民意充分重视和积极回应,并采取行动解决存在的问题,使通过网络表达民意更加深入人心。

  (二)答案提示

  网络问政的“好看”是指政府建设的网站和信息公开的渠道等外在形式比较全面和丰富,网络问政的“好吃”则是指民众表情达意的渠道畅通、各种信息公开的内容落到实处,网民反映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网络问政不仅要“好看”,而且更要“好吃”,就是说政府不仅要做好各种硬件的完善,而且要建立网络问政经常性、制度化的通道和保障,建立沟通网民和政府的平台,及时更新各项信息,解决和处理网民反映的实际问题。

  (三)答案提示

  针对材料中提到的网络问政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在党政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中开展网络问政的宣传讲解,使他们认识到网络问政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克服对网络民意的逃避、懈怠心理,积极重视网络问政;

  二是政府部门加快建立制度化的网络问政渠道,使网民发表意见、官员听取意见和政府部门解决问题走上正轨,有章可循;

  三是政府部门建立听取民意的专门机构,如信息办公室等,负责筛选和甄别有效信息,集中网民的意见,提高网络信息采集的效率。

  四是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以及领导定期与网民交流的制度,积极回应网民的提问,倾听民众意见,为广大网民建言献策提供更多渠道。

  五是建立网友留言办理反馈制度,对网友留言的办理情况及时反馈,并督促落实,使网友知悉自己意见的处理情况。

  (四)答案提示

  多措并举,促进网络问政的制度化

  2008年被称为我国的“网络问政元年”,虽然我国开展网络问政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网络问政的发展却呈几何级数式增长,从“华南虎”,到周久耕,再到“躲猫猫”,网民参政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各级政府领导都在互联网上以一个普通网民的身份与民众进行交流,并问政于民。网络问政这种新型的民主形式,为广大群众参与政治提供了一个新型而有效的平台,成为沟通政府与民众的重要渠道。

  然而,在网络社会的大潮席卷而来、网民的参政议政热情逐渐高涨的形势下,从政府官员到网民本身,对网络问政都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网络具有的匿名性特征,不仅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便捷的表达意见、发表看法的途径,而且也滋生出许多谩骂攻击和人身伤害,对社会和无辜者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从政府角度来看,一是某些政府官员对网络问政存在惧怕和逃避心理,担心网络民意和监督会影响其声誉、成为不稳定因素,因此对网络民意置之不理,不闻不问。二是政府部门对网民意见处理不及时,信息公开的内容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无法满足网民对政府解决问题的期望。这一系列问题都说明:没有制度化的网络问政,不可能成为沟通政府与民众、广纳民智、倾听民声的长效机制。

  要使网络问政走上制度化的轨道,就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早规范政府与民众的行为,建立一种经常性的、双方互动的机制。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倡导网民文明上网、文明留言,提升网民素质。由政府宣传部门主导,开展各种文明上网宣传活动,屏蔽和删除任意谩骂、进行人身攻击的留言,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监控,阻碍民意真实表达;二是在广大政府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中开展网络问政的培训,使他们认识到网络问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政府部门建立网络办公室,专门负责收集和整理网民的留言,并将留言的处理情况及时反馈给网友;四是建立办理网友留言的执行和监督机构,及时解决网民提出的问题,监督政府部门的执行情况;五是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定期与网友进行交流,回答网友提问,倾听网民意见,定期开展网上办公会,为广大网民建言献策提供广泛渠道。

  网络问政实现了党和政府与普通群众的直接沟通,是对传统执政方式的有益补充。让“网络问政”科学的运作模式保持常态化,不仅要创新思维、更新观念,更要千方百计为网络制度化建设提供有效保障。只有政府官员认真对待来自社会各方的草根民意,并最终通过有效的执政程序,将其内化成一种良性的执政思维与行动,才能真正把网络问政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执政“生产力”,才能充分展现网络问政的内在魅力。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