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事业单位考试《公民道德建设》第3章复习讲义:社会主义荣辱观

事业单位2011-03-03gzhgz.com信息来源

A-A+

事业单位考试《公民道德建设》第3章复习讲义:社会主义荣辱观(2)

  三、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科学是人类在探索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结晶,科学把人类从愚昧无知的束缚中中解放出来,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摆脱愚昧无知,走向科学和文明的历史。科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已知世界提供着越来越多的新鲜知识,同时也在揭示着越来越广阔、越来越深邃的未知世界,科学的光芒照耀着人类前进的方向。

  1.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一是科学技术的认知功能。科学技术对人类战胜迷信、愚昧,提高认识能力,对文化教育的发展,对改变人类精神和道德面貌,都能起到促进作用,这些就是科学技术认知功能的体现。二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科学的每一次重大进展,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化,带来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工业革命,电磁学理论的技术应用带来了电气化时代,信息技术带来了知识经济时代。三是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社会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或迟或早会引起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四是科学技术的生态调节功能。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本亚明曾说:“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这点人们迟早会明白。”当代科技革命空前放大了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也空前放大了破坏生态和毁灭自然的力量。因此,科学技术的基本职能和价值目标应该是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2.科教兴国,国之大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是中国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的一项国之大计。(1)科教兴国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当今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实质上已成为科技实力的竞争。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优势就必须科教优先。(2)自主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翻开世界近代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谁在当时革命性技术的自主开发上领先,谁就成为世界强国。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3)人才资源是国家富强的关键。当今世界的竞争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归根到底则是人才一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就是综合国力。在科教兴国的大背景下,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3.崇尚科学,倡导文明。科学思想并不是人们先天就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产生的,必须通过社会实践和教育引导逐步形成。(1)崇尚科学需要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人类从愚昧野蛮走向光辉灿烂的文明世界的漫漫征程始终贯穿了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怀疑批判、开拓创新的精神。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不能迷信传统,迷信权威,墨守成规:科学精神是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密,是科学的发展,技术的创新,不仅依赖于人们对科学的服膺和尊重,更依赖于人们勤于探索和团结协作。C2)崇尚科学离不开科学教育。科学教育不仅是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活动,而且是一种面向大众的文化建设活动。一个日益重视科学的社会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内对科学进行最广泛的普及,以使人们深入了解科学和恰当地调整公众对科学及其应用的见解及态度,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和促进科学的普及。 (3)崇尚科学必须反对愚昧无知。******同志指出:“科学的贫乏会导致无知的贫困,也会导致精神的贫困。精神的贫困是一切愚昧和迷信产生的重要原因。”崇尚科学,反对愚昧,就要始终保持崇高的精神追求,就要不断地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就要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科普氛围,就要敢于同形形色色的伪科学和封建迷信作斗争。

  四、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1.劳动是人类创造财富的基本活动。劳动不仅创造财富,也是最为光荣的一项社会活动,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安身立命之本,是身心健康之源。热爱劳动和尊敬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不仅创造了人类自身,而且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学说的基本观点。人们在从事生产活动的基础上还要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结成政治、经济、思想等其他社会关系,并由此构建组成了人类社会。从劳动的自身意义看,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

  (2)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社会财富来源于劳动,劳动既有具体劳动,又有抽象劳动。从社会财富的使用价值来说,财富来源于不同生产领域各种特殊形态的具体劳动;从社会财富的价值方面来说,则来源于劳动者的抽象劳动。我们生来就是一群劳动着,劳动创造了七彩的世界,创造了社会的财富。(3)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长期的劳动创造中,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推动了社会和自身的进步,同时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

  2.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四个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劳动。(l) 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都应该得到尊重。劳动是一个基本的经济范畴,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式,无论哪种形式的劳动,都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具体内容和推动力量。现代社会,社会化大生产决定了劳动分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平等的、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尊重和保护。(2)尊重劳动和创造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社会,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社会的劳动和创造,是社会和谐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关系到国家方针政策的稳定,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尊重劳动和创造,集中体现在劳动成果的分配上。因此,我们应在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的同时,认真贯彻执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分配政策,使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3)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过程中,劳动、资本、土地、先进技术、科学知识、经营管理以及信息都是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在这些生产要素中,劳动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土地必须依靠劳动才能得到开发和种植,资本必须依靠劳动才能得到有效经营和管理,科学知识、先进技术、经营管理、信息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表现出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最广一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3.劳动是立身之本、立国之基。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劳动孕育创造历史。要牢固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从人生观的角度看,劳动是为人民服务的本钱,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条件;从最低要求看,劳动是每一个人的谋生手段,一种生存和生活的能力。对劳动报什么态度,是衡量人们道德水平的重要尺度,即劳动具有鲜明的道德意义。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劳动不仅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谋生手段,更是每个公民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国亿万人民用自己的劳动去辛勤创造。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应把劳动看做自己的光荣职责,在劳动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坚决摈弃好逸恶劳的思想,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实践,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事业单位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事业单位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事业单位复习资料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