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冲刺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公务员2012-02-07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冲刺模拟试卷及答案(二)(8)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唐律疏议》之所以是“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对后世和周边国家产生深远影响,是因为它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而非“原则”、“观念”或“性质”。本题答案为C。
2.【答案】C。解析:“鲜为人知”意思是很少人知道,这与“当地人们的热烈欢迎”相矛盾,排除A。“势单力薄”与“势穷力屈”都是强调力量薄弱,而“偏居一隅”强调的是范围狭窄,由句意可知,新兴剧种在“当地”这一范围内是极受欢迎的,因此,“偏居一隅”更契合语境。正确答案是C。
3.【答案】A。解析:B项迷惑性比较大。“忽然”与“突然”相比较,“突然”表示情况在很短的时间里发生,突如其来,令人觉得很意外,一时无法应付;“忽然”表示事情很快地发生或变化,相比“突然”,令人意外的程度要小。原句意为变化很快,但没有特别强调令人意外的意思,故选“忽然”更合适。
4.【答案】C。解析:由句意可知,空格中所要填入成语用来形容说话方式,且意思要与“说话和善”相反,四个选项中“凶神恶煞”一般用来描述神情,“深恶痛绝”一般用来描述态度,“穷凶极恶”一般用来描述行为,只有“恶语相向”可用来形容说话方式。故本题答案为C。
5.【答案】A。解析:“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明白透彻;“如梦初醒”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据“井蛙观天”“孤陋寡闻”可知题干含贬义色彩,故排除C、D。“如坐云雾”比喻头脑糊涂,不能辨析事理。“不知所以”意为不明白什么原因,“察时势”逻辑上不关乎原因,排除B。本题答案为A。
6.【答案】A。解析:由句意可知,现今这么多的“大师”中,固然有真正的有才学者,但更多的是滥竽充数之辈。“大师”是不少的,缺的是真正的大师。故可排除“匮乏”。式微:泛指事物的衰落,用在“大师”后不合适。排除B。“泛滥”偏贬义,感情色彩更符合句意,并且由“真假难辨”可知,第二空填“鱼龙混杂”也合适。因此本题答案为A。
7.【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因为他不知道该相信哪一块手表”可知,句意中并未涉及“舒服”或“愿意”之意,排除A、B两项。根据句中的“在一个企业里出现两种不同的标准”可知,句意说的是由于出现不同的标准而使人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故“人心涣散”与句意不符,排除D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8.【答案】D。解析:精密:精确细密,强调“精确”,多用于形容仪器、设备等;周密:周到而细密,强调“周全”,多用于形容计划、调查等;严密:周到,没有疏漏,强调“严谨”,多用于形容理论、论证;根据词语适用的对象,可知题干中的搭配关系只能是“精密的仪器”、“周密的调查”、“严密的论证”,故正确答案为D。
9.【答案】D。解析:由“限于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没有”可知,第一空应填一个表示“持久”的词语,B项中“历久弥新”与D项中的“经久不衰”均符合题意,但“考察”一词与“问题”不搭配,所以排除B。
10.【答案】C。解析:“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常与“情操”搭配。“培养”,指按照一定的目标进行教育和训练,使成为合格的人才。“熏陶”,指人的思想、行为、爱好等逐渐受到影响(多指积极健康的)。校园生活对人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用“熏陶”更能体现这种渐进的过程。“历练”,经历世事得到磨练,与“读书求学”搭配恰当。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
11.【答案】A。解析:第一空,“时代的联系”搭配不当,排除C。题干中没有体现“反省”的意思,故第三空若填“反省”则有失妥当,排除D。一鸣惊人:一声鸣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与题干所强调的注意平时点滴积累的文意不符,排除B。
12.【答案】D。解析:先看第二空。“素昧平生”指彼此一向不了解,与某人从来不认识。由前一空的四个选项可知,我对松花江很有感情,不可能不了解,排除A。既是“大名鼎鼎”则不可能“闻所未闻”,C项两个成语前后矛盾,排除。比较B、D两项,“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缘铿一面”指想见上一面,但总是差那么一点缘分。结合句意,D项的“缘铿一面”更符合句意。
13.【答案】A。解析:承前启后:继承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结合句意可知这两词均不符合,排除。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由句中“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可知用“前仆后继”更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
1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A项“唱主角”的“角”应读jué;B项“掺和”的“掺”应读chān;D项“名噪一时”的“噪”应读zào。故答案为C。
15.【答案】B。解析:A项中“七、八十年”是概数连用,不用加顿号。C项中的问句是选择问句,第一个问号换成逗号,第二个问号应删去,因破折号在此起括号作用。D项全句为陈述语气,应将句末问号改为句号。
16.【答案】A。解析:曾几何时: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对这个词语我们要把握住两点,一是它指“过去”,二是表示“时间短”,运用时这两条件缺一不可。用来修饰慈禧太后的陵寝曾经很坚固,但还是禁不住军阀火药的爆破,既包含了“过去”也包含了“时间短”,当选。举重若轻: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问题。与C项句意不符,排除。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这个成语是拿一个人的现在与过去相比。而C项,并无此意,应用“另眼相看”。拾人牙慧: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与D项句意不符,排除。
17.【答案】A。解析:B项成分残缺,在“坐落”前加“的博物馆”或者“的建筑”;C项“人流”与“络绎不绝”搭配不当,可删除“流”;D项搭配不当,将“经”改为“在”,或者将“下”去掉;歧义,“迅速赶到的”统辖“医护人员”还是“医护人员、商场保安和在场群众”不清。
18.【答案】A。解析:B项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但“冷眼瞧着我们”不合氛围;C项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势不可当”夸张过分;D项把“机器声隆隆”的响声比作“催眠曲”,比喻不当。因此本题答案为A。 
19.【答案】D。解析:可以将选项进行分类,以①开头或以④开头,①说作品,④说其人,从衔接上看,显然④更合理。排除B、C。比较A、D,从结尾入手较好,③是今人对孔孟的评价,⑤是司马迁对孔孟的评价,其中“意”为主张、宗旨的意思,呼应②。自古及今,③结尾更好。
20.【答案】D。解析:除②句外,其他五句说的都是读书的好处,基于话题一致的考虑,其他五句应相连,排除B、C。②句说的是“要善于选择”,这与后文的“读好书”相对应,故②应排最后。本题选D。
21.【答案】C。解析:先确定首句,④项介绍作者的生长环境,应作为首句;由④引出生长的城市③中“厦门”,①是对③中“海水”的描写;⑥中“还有”是对③的补充;②是③和⑥的结果;⑤总结句。正确顺序是④③①⑥②⑤。
22.【答案】B。解析:文段首句即提出了观点——必须保持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金投资的合理比例,然后针对轻流动资金积累的偏见,强调了流动资金投资对企业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文段的主旨为B项。
23.【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列举了古代诗句中关于良马称谓的表述,指出“紫燕”和“飞燕”都是良马的代称,最后一句用“所以”引出文段的主旨——武威铜马直接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更为贴切。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24.【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态旅游,接着利用专家的说法说明现在社会上对生态旅游的认识是片面的,最后通过具体的实例说明生态旅游对珍稀动物的损害。由此可看出文段的观点是:现在社会上的生态旅游的片面认识与生态旅游要求的“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相悖。故本题答案选C。选项A仅是文段所举的一个例子,片面。选项B、D不能由文段推出。
25.【答案】C。解析:A项对应的原文是“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由此可见,作者强调的是文学艺术活动对生活现实的反映,而非生活现实与作者自我表现的结合,A项的表述错误。文中没有提及文学艺术活动的本质及文学艺术形象丰满的问题,B、D属无中生有,故本题答案为C。
26.【答案】B。解析:文段第一句讲混凝土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尤为重要,接着讲浇铸桩基最主要的因素是湿混凝土的温度,将湿混凝土的温度控制住便可在即使夏天冻土的上层发生融沉的情况下使深入地下的桩基坚固,承载力不发生改变,最后说明在永久冻土区修铁路,温度可能妨碍建设,也可能帮助建设。可见,B项的表述对文段的概括最恰当全面。A项和D项都只是文段部分内容,C项“修建青藏铁路的核心问题”扩大了文段的论述范围,文段表述的是在青藏高原的永久冻土区修建铁路。
27.【答案】B。解析:文段首句指出物质文化、技术文化的传播对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接着阐释了能够产生这一影响的原因。从整体来看,文段是围绕物质文化、技术文化对人们精神文化的影响展开的。故本题答案为B。
28.【答案】D。解析:文段中说转基因稻米早在7年前就被发明了,却迟迟没有出现在市场上。原因在于“欧洲人一直对转基因食品持怀疑态度”。文段最后一句明确指出“西方人错置的道德观正夺去数百万穷国人口的生命。”可见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在于揭示欧洲人对转基因食品的歧视造成的严重后果。故本题答案为D。
29.【答案】B。 解析:文段以道•琼斯指数的例子说明,虽然看似涨幅巨大,但换算成每年的增长率其实并不高,只有5.3%。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每年百分之十的增长是不现实的。也就是说,“如果有人许诺每年给你百分之十的增长”,那多半是谎言。B项的结论衔接恰当。文段中并未提到“股评家的炒作”和“股市的短线搏杀、跟风炒作”,也无法判断“股市走向”,故排除A、C、D。本题答案选B。
30.【答案】D。解析:影视从文学中找题材,文学是“供”的一方,影视是“求”的一方。由材料可知,“大多数中国小说,不太适合改编成影视剧”,则中国文学与影视联姻,应当是“供不应求”。故D项错误。
 

31.【答案】C。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楷模”一词的由来。作者先是介绍了楷树和模树的特质,然后阐述如何由这两种树名演变到现在的“楷模”。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原指”一词体现出了文段为“楷模”溯源的意图。
32.【答案】C。解析:文段先后介绍的是:《左传》中的“一鼓作气”是说战斗的;“士气”的“气”是指斗志;“浩然正气”中的“气”也是带有战斗性的;“义气”、“正义感”、“正气”与“浩然正气”一脉相承。这些内容的相同点是都具有战斗性,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气是积极战斗的”,故正确答案为C。
33.【答案】C。解析:横线后的句子,举曹雪芹、钱钟书的例子和乾隆做对比,说明不爱张扬的却是真正的大作家,爱张扬的却不是真正的大作家。A、B两项说“大人物、大名声”,本题说的是“大作家”而非“大人物”,更没说“大名声”,可排除。前一部分虽然谈的是“大作家、大作品”,但是最后的落脚点落在“大作家”上,D项错误,排除,故选C。
34.【答案】D。解析:文段是在借次优思维的滥用来讽刺某些地区车改的荒唐,作者的态度是反对和谴责的。A、B、C三项只是单纯论述次优思维,而没有涉及车改,不如D项合适。
35.【答案】B。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论述的是“草根”与“精英”两大阵营日渐走向平衡,两者的差别趋于模糊化,而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平衡法则。A项未提到“草根”这一关键词,可首先排除。C项本身表述错误,两者只是在知识和智力上趋于平等,在经济基础和政治地位上还是有明显差别的,也排除。D项属主观臆断,无法从文段中推出,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B。
36.【答案】A。解析:10+11+21=3×14,15+8+4=3×9,3+5+7=3×5,13+17+18=3×(16)。
37.【答案】B。解析:13+15=3×6+10,14+16=4×5+10,11+9=2×5+10,(19)+7=4×4+10。
38.【答案】D。解析:6×9=28+26,3×9=15+12,4×6=14+10,0×9=(-6)+6。
39.【答案】A。解析:8÷4=19-17,10÷2=21-16,9÷3=16-13,12÷3=(17)-13。
40.【答案】D。解析:48-18=5×6,5-3=1×2,8-4=4×1,0-5=2×(-2.5)。
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冲刺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49.【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得a+b=45,100a+b=504(a-b),解这个方程组,得a=25,b=20。

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冲刺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冲刺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57.【答案】B。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A项,题干中给出的五个三位数中的个位数均不是2,不符合题意,排除A;C项,题干中给出的五个三位数中的十位数字均不是3,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题干要求每一个数与商品编号恰好都有一个数字在同一个数位上,在给出的五个三位数中,320与D项328有两个数字相同,不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择B。
58.【答案】B。解析:由“从第1棵树走到第15棵树共用了7分钟”可知从第1棵树到第2棵树要用7÷(15-1)=0.5分钟,30分钟可以走30÷0.5=60个间距,所以往前共走了(60+4)÷2=32个间距,可知走到第33棵树时开始往回走。所以选B。
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冲刺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