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学语文教学专业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4)

教师2012-07-02gzhgz.com信息来源

A-A+

中学语文教学专业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4)(3)

第一部分

一、填空题

1.备课

2.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3.准备律

4.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归因方式

5.150%

二、简答题

6.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①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过程的首要环节。只有存在问题,人们才有可能产生解决问题的认知活动。②理解问题。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③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常用的方式主要有算法式和启发式两种。④检验假设。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检验,即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问题解决的结果来检验;二是间接检验,即通过推论来淘汰错误的假设,保留并选择合理的、最佳的假设。

7.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它们各自的作用是: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身心发展的动力。

第二部分

一、选择题

1.B解析:B项四个字分别读zhènɡ、zhī、zhí、zhì,A项四个字分别读kuī、kuì、kuǐ、kuì,C项四个字分别读chòu、xiù、xiù、xù,D项除“肱”读ɡōnɡ外都读hónɡ。

2.B解析:A项“破斧沉舟”应改为“破釜沉舟”、“坠落”应[ 此文转贴于贵,大.在.线 http://wwW.Gzu521.neT] 改为“堕落”;C项“蝇蝇狗狗”应改为“蝇营狗苟”、“洁白无暇”应为“洁白无瑕”;D项“恢谐”应改为“诙谐”、“插科打浑”应改为“插科打诨”。

3.C解析:“焦躁”指着急、烦躁,坐立不安的样子。“躁动”的意思为因急躁而行动,不停地跳动。“说走就走,心在野外,心在路上”含有不停留、不安定的意思,与此相对应,第一空选“躁动”。“波澜”指大波浪。“纹理”指物体上呈现的线性纹路。“纹理”是静止的,所以不能用“跃动”修饰。故第二空选“波澜”。

4.B解析:A项“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辆等来来往往,接连不断;C项“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D项“暮鼓晨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由此可知,A、C、D三项中的这三个成语用在句子中不符合语境。

5.B解析:A句主语残缺,可将“发现了”改为“发现的”;C句“活动在……成功召开”不搭配;D句主语残缺,后一句“每年主要奖励在推进空间……个人或组织”无主语。

6.A解析:正确的排列顺序为:③想象的空间;②赢得了观众的拥护;①空间的想象;⑤让观众丰富了影片;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感受。

二、填空题

7.今上岳阳楼

8.惊涛拍岸

9.金凤玉露一相逢

10.此情无计可消除

三、阅读理解

(一)

11.A解析:益:与前面的“增”字相同,动词,“增加”的意思。

12.B解析:A项①句喻“增娇益媚”的行为,但②句不属于“损娇掩媚”的行为;B项①句喻“增娇益媚”的行为,②句属“损娇掩媚”的行为,符合题意;C项①句喻“损娇掩媚”的行为,②句是作者主张妇人平日不必佩戴首饰,并非“损娇掩媚”的行为。

13.D解析:A项,本文中心观点并非那句话;B项,新媳妇也要戴首饰;C项,“以金银翡翠为最佳,其次是犀角和珍珠”是无中生有。

(二)

14.不是这种艳丽隆重的妆饰,就不足够来抚慰他们的一番用心。

15.因为始终想象不出残疾的他(她)怎样对待那些多余的鞋子,思忖不出其中的理性意义,这令人感到困惑;而隐约感觉到的其中所蕴含的生命之美又常常令人感动。

16.①通过叙事进一步引起读者对残疾的他(她)买多余的鞋子的思考;②衬托后面身残志坚的舞蹈演员;③为后文揭示人生之美的哲理意义作铺垫。

17.①舞鞋代表了她生命中的完美与辉煌,摆在橱窗里对自己拥有双腿时完美生命的纪念以及对自己残疾后生活的激励。②未曾穿过的左鞋代表了她“挺过来”之后对新生活的正视,摆在橱窗里是为了告诉自己残疾后的自己仍然拥有完整的精神世界,仍然可以真实有力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不应该对自己的生命有任何的歧视。

18.①对于一个有追求、有尊严的生活来说,精神完整和美之对称的需要,是不可或缺和不容漠视的。②在某种意义上,身体的残疾赋予了人生更丰富的美和价值,身残志坚的人生更可敬、更丰满。

(三)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知己难求”与“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或者是渴望用世界而不得的感情)。诗人在凭吊屈原时,正处于满怀壮志而前程莫测之际,屈原举世都找不到知己,不容于朝廷,被谗言中伤,被逐沅、湘,行吟泽畔,不能为国尽力,眼睁睁看着楚国为虎狼之秦所灭,最终投江自尽的遭遇和命运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

20.最后两句作者触景生情,产生奇妙的联想。(或者虚实相生,超越时空的交流)。楚地的佳卉香茂密繁盛,年复一年,绿遍三湘大地,那不正是屈原辞赋中常见的贤人君子的象征吗?屈原的不灭的灵魂似乎仍在楚山湘水间徘徊往来。想象与现实融为一体。同样的遭遇,同样的情怀,使得诗人能够实现不同时空的交流对话,一种志士才人被压抑的苦闷得到宣泄,同时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四、写作 略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教师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教师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教师模拟试题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