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判断辨析题详细解读

公务员2012-11-15gzhgz.com信息来源

A-A+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判断辨析题详细解读(3)

  7. 生产加工涉及的范围很广,如汽车、仪表、电器、电子、服装、鞋帽以及医药、食品、粮油等等,几乎涵盖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

  有关人士指出,随着外资的进入,跨国公司在我过建立粮食加工企业,粮食流通领域的竞争会愈演愈烈。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也能促进粮食加工业的体制改革,但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管理,尽快出台应对措施。在这个问题上,食用油加工业的情况发人深思。

  同粮食市场不一样,我国食用油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许多油品和只要原材料从国外进口。Y集团是国外某打公司在华投资的以粮食加工为主的企业集团,也是国内最大的粮食加工集团。上世纪80年代在深圳蛇口设厂,为中国引进了小包装食用油的概念。此后十几年间,Y集团先后在深圳、青岛、天津、广州、上海、武汉、西安、成都等主要城市投资设厂和开设贸易公司,成为国际知名的粮油加工贸易商,成功塑造出一批著名品牌,为推动中国粮油行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不断提高,2000年以后,小包装食用油逐渐取代散装食用油成为市场主角,也成为整个食用油市场附加值最高、最赚钱的行业、有数据显示,Y集团国内小包装食用油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

  令人关注的是,Y集团先后在中国累计投资40余家粮油食品以及相关的生产加工企业,经销商超过2000家,遍布全国400个大中城市,构成了在中国庞大的经销网络。有关人士认为,Y集团的利益扩张,使中国的粮油企业失去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换来一个无比强大的竞争对手。

  8. 当前粮食问题举世瞩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最近说,全世界新增加了1亿缺粮人口;粮农组织说,37个国家因粮价飙升而导致骚乱;今年4月,世界银行发表报告称,过去3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181%,食品价格上涨83%。4月19日,全世界最不发达的49个国家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国际社会共同解决粮食危机。

  阿根廷的潘帕斯地区素称世界级粮仓之一,人们一直坚信,那里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食物都是上帝赐给阿根廷的礼物。但在现实的冲击面前,阿根廷政府不得不考虑再次提高大豆、玉米、小麦的出口关税。

  莫尼克是埃及的一名清洁工,每月工资80美元。“带5美元去市场,只能买到3千克大米,剩不下几个钱,根本卖不了其他东西。”莫尼克说,因为有好几个孩子要养活,她家里现在每天只吃一顿饭。

  国际粮食市场的这一巨变,让很多大米进口国处境艰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市400家国营粮店门口,每天一早就排起等候的长队。由于粮食工作不力,H国总理在一片职责声中黯然下台。

  9.下面是记者就我国粮食问题对国家粮食局领导Z先生的采访摘录。

  记者:您能不能介绍一下目前国家粮食库存的情况?

  Z先生:这几年粮食供求是基本平衡的。因为连续几年大丰收,所以到年末库存相对稳定。国有粮食的销售,不算2008/年的收购,也可销售1年多。

  记者:现在有一种声音认为我们的粮库库存有假,您怎么看待这种声音?

  Z先生:我们这几年的抽查,包括我们当前掌握的情况,都表明我们的粮食库存量是真实可靠的。

  记者: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您对此怎么看?

  Z先生:耕地是在减少,但党和国家对这个事情非常重视,18亿亩耕地的红线是不能破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保证。18亿亩耕地,意味着我们能够保证粮食产量至少在1万亿斤以上,从现在的消费水平看,这能够让我们的粮食供求基本平衡。

  记者:2008年大家对粮价问题都非常关心,您觉得粮价什么时候会见底,大概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价格水平?

  Z先生:2008年供求基本平衡,主要粮食品种小麦、稻谷、玉米供大于求。在这种情况下,粮价很难涨得很高,如果说出现粮价涨得很高的情况,国家也一样有能力采取措施来平抑。我们有足够的库存,使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对此我们很有信心,也请大家放心。但是对于有关部门来说,要解决好粮价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一方面要提高农民种田补贴,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手段调控好农业物资的价格。如果这两方面的问题解决好了,粮食问题或许根本算不上一个问题。

  10.据悉,今年我国粮食总产有望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实现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5年增产。但某专家认为,我们绝不可高枕无忧。他说,从长期来看,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农产品作为发达国家重要的金融工具,将一直被作为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工具使用。伴随着生物能源大面积铺开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就是明显的例子。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几十年前曾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转基因产品,是美国控制粮食的手段之一。比如玉米,原产墨西哥,是当地人的主食,美国利用高科技手段研制出的转基因玉米大量进入墨西哥,结果是墨西哥农民必须向美国购买转基因玉米种子,而美国则把自己的转基因技术当成受保护的专利。这是要挟以此为生的其他国家农民的专利。

  他认为,国内情况也不容乐观。今年随着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农民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致使大面积耕地荒废,我国农民的种粮意愿在下降。政府补贴赶不上花肥、农药等农资上涨的速度,今年,化肥与农药价格等均处于上涨期,即便在政府预算安排“三农”投入5625亿元的前提下,部分双季稻改种单季稻的趋势。

  11.今年9月胡锦涛同志前往河南考察后,网上有作者发表了一篇谈粮价的文章。其中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要鼓励粮食生产,基本的政策取向是提高粮价和补贴,降低农资成本。但种粮补贴受制于财政状况,不可能无限扩大。所以,粮价才是粮食政策的关键。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而言,粮价上涨比增加补贴要实惠有效。按2007年的粮食产量,中央财政1028亿元的种粮补贴摊到每公斤上为0.2元。也就是说,粮价每公斤再上涨两毛钱,农民兄弟就能把从中央财政获得的种粮补贴挣回来。这两毛钱的涨幅,按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75.92公斤粮食来算,人均支出仅增加15.2元。如果每公斤涨五毛呢,那么就可以增加农民收入2570亿元,而这换成财政补贴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实现。因此,只要粮价上去了,农资价格涨一点没关系,补贴低一点也没关系。

  我们现在之所以不敢大幅提高粮价,是担忧粮价上涨影响低收入人群,其实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因为农民基本上不需要买粮,完全可以种粮来满足自己吃的需要。因此,真正受粮价上涨影响的是城镇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中的低收入者。但这种影响完全可以通过补贴来避免,而且这种补贴,要远比种粮补贴少。我们可以测算一下,2006年城镇居民低收入户的人均粮食消费为78公斤,按占城镇人口比例20%计,为11541万人。假设粮食价格每公斤上涨0.2元,那么低收入人群每人增加粮食消费为15.6元,如果这部分钱全部由财政来补贴,仅需18亿元,远远低于1028亿元的种粮补贴。即使财政给所有国人都不贴,上涨0.2元,也仅需支出200亿元,还是要不种粮补贴节约。

  粮价上涨的受损者,一是政府。因补贴低收入人群而支付财政资金,但前面算过,规模不大,政府完全可以承受;另外的受损者则是城镇居民中的中、高收入人群。但这部分支出对他们的消费总支出来讲并不大,相信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农民支持城市那么多年了,现在确实该城市反哺农村了,提高粮价其实是效应最直接的一个反哺政策。因此,在当前的政策框架中,提高粮价是关键之策、点睛之笔。

  问题:

  一、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符合给定资料的内容,对符合的选项,在括号内打“√”;对不符合的选项,在括号内打“×”,对于你认为不符合的选项,分别说明理由。字数不超过200字。(15分)

  A。对于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国家已经确立了“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但目前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流动人口子女因各种原因难以进入公办学校,而是选择到打工子弟学校就读。这主要是由我国教育制度造成的。()

  B。我国的户籍制度联系着一定的社会福利与权益,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着城市居民享有较多的就业、福利等社会资源,而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庞大的农民却成为社会资源分配较少的阶层。这种“数量悖论”,即是指人的数量与获得资源分配份额之间并不存在着一定的正向关系,在某些方面极有可能存在反向关系,即数量众多的人,被分配到的资源却少之又少,在现阶段的我国是个不容回避的事实。()

  C。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国家提供教育设施,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机会和物质条件。()

  D。美国联邦政府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流动人口教育政策,美国宪法也没有把受教育权利作为基本的人权,相关法律和政策主要留给州政府来制定,即通过州政策制定流动人口教育法律和政策保护流动人口受教育权。()

  【题型分析】

  判断辨析类题目考查的主要是对材料信息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在这些选项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直接摘抄材料;第二,对材料的内容进行概括;第三,对材料的内容进行推理和引申。前面两类材料都是符合材料的,只有第三类材料才可能出现与题目内容不符合的问题。这就需要考生回到材料,仔细比较材料与题目备选项的异同,重点是“求异”,即找出推理和引申部分与材料所表达意义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A。( × )

  【理由】选择到子弟学校就读的主要原因不是由我国的教育制度造成的,而是因为公办学校的教育资源有限,需要优先保障本地学生,因而设置诸多“门槛”来控制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数量。

  【解析】题目的前半部分摘抄自材料3,“这主要是由我国教育制度造成的”是推论的内容,那么这个推论是否恰当呢?我们仔细看看材料3,为何家长放弃送孩子进入公立学校就读呢?我们看到原因是“ 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调查发现,有67.7%的人因“公办学校不招收外地进京人员子女”和“孩子在公办学校受歧视”而被迫选择放弃送孩子到公办学校就读”。材料中还提到“这个答案似乎与国家政策不一致”,也就是说我们在政策上并没有限制。公办学校不招收外地子女主要是由于“公立学校限于校舍面积、教师数量等问题,首先要保证本地学生能够享受到教育资源”。所以并非制度问题,而是受到资源的限制,因此这个推论是错误的。

  D。(  ×  )

  【理由】根据材料,州政府制定政策主要是为了保证本州的公民的教育利益,保护流动人口的教育权利是“通过保护迁徙权利”来实现的,这种保护往往由联保政府和法院来执行。

  【解析】材料7中很明确的说道“各个州往往对流入人口在本州获取教育利益设置一定的限制条件,限制其它州的居民单纯为了从本州获取教育利益而迁入,以保护本州常住居民的利益”。所以不是州政府而是联邦政府和法院在保护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权,因此材料才有“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利益和担当的角色并不完全一致”的说法。且下面也说到“美国在这方面的特点在于通过保护迁徙权利来保护迁徙和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权。”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写作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