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让领导干部自然下自愿下

公务员2016-04-14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16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让领导干部自然下自愿下

  [背景链接]

  北京市近日下发《北京市贯彻〈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提出进一步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及时将那些锐意改革的干部大胆使用起来,宽容改革探索中的失误,明确违法违纪免职等七种“下”的渠道,为因家庭困难、负担重、身体不适应等不愿继续担任领导职务的,提供了“自然下”“自愿下”的渠道,破除“上荣下辱”“下必有错”等错误观念,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标准表述]

  [意义]

  明确七种干部“下”的渠道,在问责情形和不适宜任职干部调整方面增加了“辞职辞退”的选项,这将给公平公正操作提供依据,规定越具体、越明确,争议越少,越有利于实际操作。这切实弥补了制度短板,让干部下得合理,下得合法、下得服气,必将在激励干部队伍干事创业,奋发有为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让干部“自然下”和“自愿下”,体现了观念和方法上的双重进步。从观念上看,过去很多干部基本上都秉承能上不能下的思维,只要是“下”,就容易被认为是觉悟低、有问题,从而形成了“上荣下辱”“下必有错”等错误观念。

  而提供“自然下”“自愿下”的渠道,在组织调整的同时兼顾干部个人意愿,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组织对干部的关心关怀,特别是积极引导干部群众正确看待“下”,从而破除“上荣下辱”“下必有错”等错误观念,这一举措值得期待。

  [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干部能上不能下一直是制约干部任用、抑制干部活力的制度性短板,成为备受民众诟病的官场痼疾。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受传统的“上荣下辱”“下必有过”的旧观念的影响,导致领导干部“不愿下”“不想下”;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制度短板,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被问责的干部要么“免职不降级”,要么风头一过又“官复原职”。这种“该下而不下”“有进没有出”的状态,不仅会助长“慵懒散”“为官不为”的不良社会风气,还容易堵塞上下流动的通道,造成干部队伍“稳定”由于,活力不足,责任流失的局面。

  [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总结如下对策:

  转变“官念”,让干部“下”得坦然。在传统“奖功不罚过”的心理暗示下,“下”成为绝大多数官员不愿被触碰的底线。因此,必须让广大干部群众熟悉了解能上能下的有关情况,引导众人转变“上”与“下”的“官念”,为干部“能下”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才能让干部放得下面子,丢得下思想担子,坦然面对能上能下。

  科学评价,让干部“下”的公平。什么样的干部该下,是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干部能上能下,既不能让该下的干部继续待在位子上,也不能对有错误的干部“一棍子往死里打”,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打击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勇气。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必须按照规范、定量、务实的标准,避免主观随意、黑箱操作、过多自由裁量来制定科学的干部评价体系,同时应注意注重民意导向,加强群众监督,让“有病”干部过不了关。

  合理调整,让队伍“下”出活力。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一些干部“下”来以后,往往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重,外界的舆论压力大,有的甚至被打入“冷宫”,若是能给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往往能够使其“知耻后勇”,更加奋发有为。因此,在疏通干部“能下”渠道的同时,还应该采取轮岗、脱岗培训、基层锻炼、改任非领导职务等方式,让“下”者有其位,“退”者有其用。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热点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