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把握作答流程

公务员2010-06-07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把握作答流程

 第二章

  把握作答流程

  第一节  审题策略

  一、审题的作用

  所谓审题,就是通过对申论作答要求的审视、思考、分析,了解作答的基本要求,确定作答采用的方式、文体,大致明确作答的中心任务和立意方向。

  应试的第一步就是先看考题,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先审题有助于考生更快把握住材料的主题。申论的作答要求中常常包含或者涉及申论的主题,先读题目,后读材料,可以率先把握住材料的主题,便于全面把握材料。

  【示例】2010?国家?省级?第四题

  参考给定资料,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思想深刻,观点明确;2.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畅达;3.总字数900—1100字。

  【点拨】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省级)的主题是“海洋的开发与保护”,而第四题就直接指明了这一点。可见,在全面阅读材料之前首先阅读题目,对把握主题是有好处的。

  第二,先审题有助于考生更有目的性地阅读材料。国考申论给定材料共6000多字,内容庞杂,其中只有一部分对作答有重要作用,首先阅读题目可以帮助考生在阅读材料过程中,更有目的性地寻找相关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示例一】2010?国家?省级?第一题(1)

  “给定资料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示例二】2010?国家?市级?第一题(2)

  “给定资料3”中,环保专家认为“兵库县堪称‘环保错位’的典型”。请结合资料内容,对“环保错位”的实质进行阐释。(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点拨】

  以上两题都是要求就材料中的某一词汇进行解释,如示例一中的“死海”和示例二中的“环保错位”。首先阅读了试题,就可以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尽早发现题目中考查的字眼,进行标注,并认真理解。

 第二节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在审清题目后,考生必须带着问题,从庞杂的给定资料中发现要点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归纳、概括,力求弃芜求精,从而为作答题目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即提取;炼,即概括、弃芜求精的过程。提炼在这里不仅是指从资料中寻找有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筛选和归纳,提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即解题的关键信息。

  一、深入研究给定资料

  (一)给定资料的分类

  1.从材料的内容性质来分

  给定材料按内容性质,可分为理论性材料、事实性材料、理论与事实混合型材料三种。不同性质的材料提炼和加工方式亦有所区别。

  (1)理论性材料

  理论性材料是对客观事物和实践的抽象概括。表现为:

  ①引述经典

  ②引述文章言论

  ③引述谈话言论

  ④引述法律条文

  ⑤介绍施政方针、政策

  ⑥介绍名词、定义、科学定律

  【示例】

  D部长:相对于西方民主国家,实事求是地说,我国目前所谓党政统一的领导体制肯定更有效。

  【点拨】

  本句即引述谈话言论的理论性材料。

  (2)事实性材料

  事实性材料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描述,是事实的陈述和实践的总结,形式可以是事例、典型、经验、做法、措施,也可以是数据、图表、文件、谈话,语言形式为叙述性的语句。表现为:

  ①列举事例

  ②列举数字

  ③介绍经验、典型做法、措施等

  ④介绍当事人的谈话或反应

  【示例一】

  浙江率先发展个体、私营、股份合作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经济形式,率先对集体经济和国有经济进行市场化改革,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形式等,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示例二】

  温岭市领导谈了“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

  【点拨】

  示例一中的材料为介绍经验,示例二中的材料为介绍当事人谈话。

  (3)理论与事实混合型材料

  理论与事实混合型材料指的是在一条材料中理论与事实内容并存,同时或先后出现,由事实推出理论,用理论阐释事实。

  【示例】

  上世纪后20年,浙江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大量的资本和劳动投入。但近年来,一般的工厂加工能力过剩,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的加工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遇到了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对手……[以上为事实]种种情况决定了科技和创新成为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推进的关键因素。[以上为理论]2006年,浙江全省科技活动经费支出405亿元,比2001年增长2.3倍,年均增长26.7%。[以上为事实]

  2.按材料的价值来分

  材料价值的判断主要取决于资料自身性质与作答需要之间的关系,能满足作答某题需要的材料,可判断为有价值;不能满足任何题目作答需要的,应判断为无价值。依据这一尺度,可将资料分为依据性资料、参考性资料、干扰性资料三种。

  (1)依据性资料

  依据性资料是作答时必须依据的资料,是作答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价值和地位高于参考性资料,特别是对概括、归纳等再现资料内容的题型,具有答案唯一来源的作用。

  (2)参考性资料

  参考性资料对于作答有一定的价值,经提炼后可以斟酌情况参照使用,不是非用不可,同时对于原因分析、提出对策类题型有较大的价值,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取舍。

  (3)干扰性资料

  干扰性资料在直观上与有价值的资料有表面的某种相似性,实质则与问题本身和作答要求均无关系,不能反映问题,也不提供作答思路和线索,而是分散作答者注意力、把作答思路引向歧途、混淆视听、增加作答的难度。这种类型的材料在目前的申论材料中已经不多见了。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写作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