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典型考题解析

公务员2010-08-14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典型考题解析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部分是对考生的一个基本技能的测试,各部分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单元。各部分都有自己的特点,考生在两个小时的时间内自由变换,这本身也是考察考生的统筹的能力。

  而判断推理部分,通常放在最中间的位置,它的难度就像它的位置一样是属于中等的。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难点是数学部分,简单的是言语理解与表达。而判断推理部分是和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相关又有所提高的,其思维有些相反的内容,比如言语重在看词句表达的含义,逻辑重点看的是词句间的逻辑关系,要抛开语义内容。

  判断推理题型众多,还在题量上稍有变化。这部分题目的趣味性高,考生复习起来不觉枯燥,做出题目来很有成就感。我们通过这两年的真题感受其特点,找到复习的方向。

  一、图形推理

  图形推理是判断推理的第一部分,也是很多考生遇到的一只“拦路虎”。我们习惯了文字解析,破解图形的抽象信息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图形推理题型不断变化、图形日趋复杂、解题点多变,也大大增加了解题难度。   

  例题:例1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典型考题解析

  答案为A.解析:这道题颇有些难度,因为选项中出现的图形都不尽相同,而且图形的数量也没有什么规律,因为都是两个图形相互覆盖,无法根据这个规律选出正确答案。再看覆盖的位置也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从图形之间的细微差别中寻找思路。即图形的内在属性,(包括曲直,对称,封闭)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被覆盖的图形都具有光滑曲线,而覆盖的图形恰恰相反,都没有光滑曲线,而是由直线段构成的,因此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为A项。这道题曾一度难倒了很多考生,因为关于图形构成线段的曲直的考查这还是第一次,考生应注意这种解题方法。

  例2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典型考题解析

  答案为D

  解析:这个题目是10年国考图形第一题,本来图形由5增加到10已经给考生以视觉冲击了,这个题目还综合考察了样式。其实这个题目考查的是对称,自身的对称加整体的对称,分别是横向对称,竖向对称,双对称,双对称,竖向对称,那下一个就是横向对称。这个图形提醒我们备考时要有宏观思维,我们往往把眼光放在微观处拔不出来,那么这种题目就看不出规律了。

  二、类比推理

  这个出现没几年的新题型短短几年已经发展到尽头,从题型到难度上来讲已经没有上升的空间了,所以降到5题。但是地方上还在热考,它的难度已经不是二元关系,而是把常识知识加以融合。就是以类比的表象考查背景知识。以三词型和四词型为主。

  如:1、骨骼对于( ) 相当于( ) 对于房屋

  A?人体 梁柱   B?上肢 窗户

  C?关节 钢筋   D?肌肉 电梯

  答案A.前者是后者的部分,且都是支架式的部分。

  2 、 打折:促销:竞争

  A.奖金:奖励:激励 B.日食:天体:宇宙

  C.娱乐:游戏:健康 D.京剧:艺术:美感

  答案:A.解析:打折是促销的一种方式,而促销是竞争的方式。符合这个前后关系的只有A项。

  三、定义判断:

  这部分是变化最小的,题量也保持在10道。而出题的内容上由法律一枝独秀向百花齐放转变,定义更与现实社会相关,比如考过的职业枯竭,职业社会化等。

 

 例题:职业社会化是指个体按社会需要选择职业,掌握从事某种职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从事某种职业后进行知识、技能更新再训练的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职业社会化的是:

  A.食堂管理员张某看到很多领域急需翻译人才,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并取得翻译资格证后到某公司任职

  B.青年张某参军后被分配至汽车班,学得精湛的修车技艺,退役后自己开了一间修理部

  C.某公司会计李某热爱厨艺,业余时间参加了一个培训班,学习营养知识,提高烹饪技艺

  D.下岗女工陈某在抚育孩子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后在朋友建议下开办了一所幼儿园

  【答案】A。解析:“职业社会化”这一定义的根本在于:根据社会需要选择职业并掌握某种职业技能。A选项提到“很多领域急需翻译人才”,这是社会需要,而食堂管理员张某从这一需要出发,掌握翻译技能并到某公司任职正好符合这一定义。B选项“张某参军后被分配至汽车班”,并没有提到“根据社会需要选择职业”这一要点,故不选。C选项也没有体现出“社会需要”,只是提到出于“热爱”。D选项也没有提到这一点。因此正确答案为A。

  四、逻辑判断

  这个部分是重难点,也是拉开考生分数的部分。这部分题型如果细分的话会有十几种。但我们要重点把握其考查趋势,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怎么考,或前些年考查的题型上。如真假题型基本不再考查,结论型翻译型也少,重点是对论证型的掌握,其中又以削弱型为主。 现在的难点是往往两个答案都有削弱作用,我们需要做出二级辨析,看哪个最削弱,这就加大了考查的难度。

  例题: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座唐代古墓中发现多片先秦时期的夔文(音kuí,一种变体的龙文)陶片。对此,专家解释说,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

  A?在这座唐代古墓中还发现多件西汉时期的文物

  B?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

  C?并非只有先秦时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书写夔文为能事

  D?唐代的墓葬风俗是将墓主生前喜爱的物品随同墓主一同下葬

  【答案】B。解析:削弱型题目。先找到题干的推理结论: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要质疑它,结论已经是事实,即出现不符合时代的夔文,我们质疑的是陶片是被雨水等原因冲刷进来的,B项正好符合。A、C无关项,D项有一定程度的削弱,但不如B项强。

  例题:“东胡林人”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在遗址中发现的人骨化石经鉴定属两个成年男性个体和一个少年女性个体。在少女遗骸的颈部位置有用小螺壳串制的项链,腕部佩戴有牛肋骨制成的骨镯。这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审美意识已开始萌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判断?

  A.新石器时代的饰品通常是石器

  B.出土的项链和骨镯都十分粗糙

  C.项链和骨镯的作用主要是表示社会地位

  D.两个成年男性遗骸的颈部有更大的项链

  【答案】C。解析:削弱型题目。题干由“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发现的少女遗骸中有项链和骨镯”得出“人类的审美意识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开始萌动”的结论。要削弱该结论,只要说明项链和骨镯并不是审美意识的代表,而是表示社会地位,即C项削弱了题干中的结论。其他各项都属于无关项,不能削弱题干结论。故答案选C。

  以上 ,是对近两年国考判断推理典型真题的解析, 真正找到考查重点,找到考查难度,在备考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把有限的精力放到有限的时间中,学到更多的有用的东西。愿广大考生备考顺利!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判断推理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