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冲刺复习指导

公务员2011-11-09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12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冲刺复习指导

  一、历年真题分析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有逻辑填空和片段阅读两大题型。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将以往的选词填空题型新命名为逻辑填空。逻辑填空主要考查考生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和对汉语基础语法知识的掌握,还考查对句子语境的准确把握以及对相关领域的习惯用语的熟悉程度。片段阅读是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重要考点,主要考查考生对整个文段或文段中字、词、句的理解、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007-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考查情况分析表

考点 题量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实词 两空 4 9 7 8 12
三空 4 2 2 5 0
一空 0 0 0 0 5
成语 一空 2 1 3 2 3
两空 1 1 2 0 0
三空 2 0 0 0 0
实词+成语 两空 6 6 4 2 0
三空 1 1 2 3 0

  【中公分析】由上表可知,近五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填空题总题量一直稳定在20道,主要是对实词与成语的考查,其中对成语的考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点体现了公务员考试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视。从考查形式上看,一空、两空、三空都有,两空为主要考查形式,而它又以实词+实词、实词+成语的组合形式为主。从考查难度来看,两空题的难度相对较大,对考生能力要求更高。

2007-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考查情况分析表

考点 题量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主旨观点型 10 8 13 12 10
主题概括型 4 4 5 3 6
语句连贯型 4 2 0 1 0
细节理解型 2 3 0 0 1
推断下文型 0 1 1 0 2
寓意理解型 0 1 1 1 0
语句理解型 0 1 0 3 0
标题提炼型 0 0 0 0 1

  【中公分析】由上表可知,近五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片段阅读题的总题量也一直保持在20道,与逻辑填空题各占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一半。从题型来看,以主旨观点型题目和主题概括型题目为主,这反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题的考查倾向——重点考查考生对文段的精神主旨、主题大意的把握能力。从难度来看,主旨观点型、主题概括型、语句连贯型题目的难度相对较大。2011年出现的新题型——关键词型题目是主旨观点型题目的一个变形,这里的关键词其实是对文段内容的高度浓缩。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试题材料来源延续了以往的风格,即材料多出自主流媒体。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材料内容则呈现出如下特点:

  1.关注热点,尤其是片段阅读题目的材料涉及了经济改革、人民币国际化等热点话题;

  2.贴近生活,关注健康教育话题;

  3.文化气息浓厚,视野开阔;4.很多材料直接或间接与阅读相关,这与倡导全民阅读相一致。

  二、复习要点总结

  对于言语理解与表达来说,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最先应该对言语的特点进行分析,例如数学的核心特点是公式,逻辑的核心特点是规则,而言语的核心特点是抓材料的语境和关键信息。本着这样的核心思想才能打开学习言语的思路。

  (一)学习理论要在前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要以理论的学习为先,言语也不例外。首先要掌握由词到句子的特点,了解相关的知识。词有实词和虚词之分,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和连词在句子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要分清其中的一个词究竟属于那个词类。其中关联词的作用尤其重要,复习时要识记关联词的类型和关联词的作用,以便更好的分析语境。在此基础上,熟悉词语之间的区别有哪些,例如语意的轻重程度、词义的范围大小、搭配的对象等相关角度要清楚。

  (二)核心方法要抓稳

  片段阅读是这几年常考的题型,对于片段来说其中的核心方法要把握,例如其核心大法——关键信息识别法,大家就要掌握。要快速准确地解答片段阅读题首先要能抓住文字材料的重点、关键信息。“关键”是比喻紧要的部分或对事情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对片段阅读题目来说,它就是对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文段材料内涵最有帮助或最有效用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定位文段的论述对象和重点、划分出文段的结构,继而帮助我们排除错误选项,锁定正确答案。

  (三)全面总结要坚持

  言语类的题目相对数学、逻辑表现的另一特点便是其具有的主观性,因此常出现争议题目,很多考生在遇到争议题目时只是考虑到这个题目的答案究竟是什么,但是却忽视了这正是一个信号。如果这类题目出现的较多,一定是有其规律和特点值得大家分析,应该及时地进行分析,找到其内部规律所在,这样就可以丰富考生的理论体系,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应对千变万化的考题,提高大家的应变能力。同时,如果已经做了一遍题,或者是已经听过了一遍理论知识,考生也不要停或者是不再看了,因为每次听、每次做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在里面,第一次听会觉得很新,想要尝试,而第二次听,是带着试验后的成果再听,会更有收获。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