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复习讲义第二章:阅读理解

公务员2011-11-09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12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复习讲义第二章:阅读理解

第二章 阅读理解

  近些年来国考阅读理解题量均为20道,题型多样,考点丰富,呈现以下突出特征:

  (1)阅读量大。因此应试者在平时的阅读中要注意对阅读速度的练习。

  (2)阅读材料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文化性、反思性。材料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来自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中国日报》、《半月谈》、《三联生活周刊》、《了望》等报纸刊物,二来源于许多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的讲话报告以及精英人士、文化名人的文章。

  (3)考点杂糅呈现上升趋势。不同考点试题之间区别难度越来越高,某些考点的混搭考查越来越明显。

  (4)错误选项的干扰性强。

2007-2011年国考阅读理解考情统计

阅读理解 题型分类 题量 难度层级 出现频度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表面主旨 12 11 10 3 7 ★★★★ ☆☆☆☆☆
隐含主旨 3 6 7 10 6 ★★★★ ☆☆☆☆
杂糅主旨 0 0 1 0 1 ★★★★ ☆☆
细节判断 1 1 1 3 2 ★★★★ ☆☆☆☆☆
语句衔接 2 1 1 3 4 ★★★ ☆☆☆☆☆
词句理解 0 1 0 1 0 ★★★ ☆☆☆
标题选择 1 0 0 0 0 ★★ ☆☆
态度理解 1 0 0 0 0 ★★★ ☆☆
小计 20 20 20 20 20 ★★★★ ☆☆☆☆☆

  第一节 表面主旨

  表面主旨题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材料主要内涵的理解能力,它要求应试者把握阅读材料的表面、直观的意思,通过查找提炼关键词、梳理材料结构来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主要意思,从而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表面主旨类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考点:结构构成类、关联引导类、主体判断类、混搭考查类。每一类题目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相应的解题技巧。

  【例1】  (国考2011)中国历代异常发达的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早就无数次告诫世人:权力的私有及其日益专横,只能导致万民涂炭、王朝崩溃的惨祸。但是由于所有这些深痛剖析永远难以进入法律层面而成为制约统治权力的刚性力量,所以它们只能转而定型为一种“代偿”方式,即思辨、文学和伦理等领域中的深深涵咏和喟叹。因此,在中晚唐开端的中国皇权社会后期文化中,以李商隐等人的作品为代表,不仅“咏史”之作数量日益庞大,而且诸多经典之作极其警策,具有空前沉郁的历史悲剧感。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 告诫世人吸取历史兴亡的深刻教训B. 剖析权力私有必然造成的社会危机

  C. 评价李商隐等唐代诗人的创作成就D. 说明咏史诗作诞生的社会政治背景

  【解析】 D。结构构成类表面主旨题。

  本题的行文脉络为“分-总”式,文段的前两句话论述了历代的政治哲学、历史哲学早已看清权力私有的危害,具有醒世作用,但是不能融入到法律层面的刚性力量之中,只能转变为文学作品流传于世。文段最后一句总结前文(标志词是“因此”),解释了“咏史”诗作大量诞生的原因。由此可知D项为正确答案。

  名师点评 A、B不选,因为它们分别属于分句中引入部分和转折的铺垫,属于第一个层次里的内容;C项偷换对象了,不应是诗人而是咏史诗,同时重点不是成就而是背景。

  表面主旨题是阅读理解最为常见的、不可缺少的题型之一,应试者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阅读材料时,有意识地执笔标注材料中的关联词、关键词等,要注意材料中的特殊标点,如双引号、冒号、破折号等,并注意与之相关的语句。

  (2)主体明确的材料,可以采用主体判断法排除选项中与主体无关的选项。

  (3)根据材料中的关联词所引导的关联关系,确定关联词所引导的主要语意,当有多种或是多个关联词时,可由大到小压缩,往往最后一个关联词表示的关联语意比较重要。

  (4)通过分析、判断,判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结构关系,确定材料所要表达的语意,一般来说,出现例子、原因、引用、正反证等往往略看或不看,关注其前后独立的具有概括性的判断句。

 第二节 隐含主旨

  隐含主旨题要求应试者根据阅读材料合理推断其中隐含的重要信息,判断作者的意图、倾向、目的。做隐含主旨题时对引申义与材料表面义的关联度要拿捏适度。

  根据近几年的国考来看,作为持续的热点,隐含主旨考点的试题从题量和频度来说每年都维持在5-8道,其题量大、频度高、难度高。

  根据阅读材料题材、文体构成的不同,以及选项设置的特征,隐含主旨的考点可以细分成三个小考点:直接推断类、道理推断类和秒杀排除类。

  【例1】  (国考2011)美国着名学者伊顿曾预言:“我们深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的最高经济利益,将主要取决于我们同胞的创造才智,而不取决于自然资源。”伊顿的预言在今天已经变为现实,金融危机、能源和矿产资源价格急剧上涨,世界经济滞涨风险苗头显现,国民的创新能力得到许多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人力资源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B. 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将逐步降低

  C. 国家要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国民的创造能力

  D. 国民素质的高低将决定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

  【解析】 C。本题属于主体判断类直接推断的隐含主旨题。

  文段第一句正面引入伊顿的预言,其强调的关键词是“创造才智”,随后作者结合现实点评,提出“国民的创新能力得以重视”,其核心词是“创新能力”。所以材料的主体词就是“创造能力”,包含此主体的选项只有C。

  名师点评 A项“人才资源”空泛,不具有针对性;B项没有抓住主要意思;D项“国民素质”太过笼统,从材料中找不到根据。故ABD都不选。

  【例2】  (国考2008)一个年轻人寄了许多份简历到一些广告公司应聘,其中有一家公司写了一封信给他:“虽然你自认为文采很好,但从你的来信中,我们发现了许多语法错误,甚至有一些错别字。”这个青年想如果这是真的,我应该感谢他们告诉我,然后改正。于是他给这个公司写了一封感谢信。几天后,他再次收到这家公司的信函,通知他被录用了。

  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     )。

  A. 机会往往在不经意获得B. 公司招聘时更看重求职者的态度

  C. 谦虚能获得更多知识和别人的尊重D. 良好的文字功底是成功求职的前提

  【解析】 B。考查故事启示类道理推断的隐含主旨题。

  材料讲述了一个年轻人求职成功的案例。公司在信中指出了这个年轻人的不足,年轻人在接到公司的信后,随即写了感谢信,并自觉弥补不足,竟被公司录用。年轻人的成功就在于他有感恩、认错和改正错误的态度,因此,B为正确答案。

  名师点评 A项理解有误,“不经意”的说法没有体现,若是意外录取算作“不经意”的话,作者也是想说明为什么“不经意”能成功,A不选;C项干扰性很强,不选,因为这段话并没有说明年轻人因为谦虚而获得了什么知识,没有说明“谦虚”和“获得知识和尊重”之间的关系,“谦虚”一词实际上没有体现,因为年轻人自己不足,没有资格谦虚;D项对故事的理解没有抓住关键,文字功底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