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0年政法干警招考(专科类)申论预测题:教育乱收费

招警2010-07-26gzu521.com信息来源

A-A+

2010年政法干警招考(专科类)申论预测题:教育乱收费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1.《国务院关于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接收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在接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办学任务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按照和公办学校学生一样的标准享受免除学杂费政策。

  国务院文件在重申“两为主”(以流人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三方面要求:

  一是做好统筹规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根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流人的数量、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等,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和发展。

  二是足额拨付公用经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实际接收人数,对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公办学校足额拨付公用经费。

  三是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力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流人较多、现有教育资源不足的地区,政府要加大教育资源统筹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大对校长和教师配备的支持力度,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国务院还要求,在接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办学任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与当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一样享受免除学杂费政策。对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继续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对确需寄宿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

  2.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10日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国家投入1600多亿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政策。这样一来,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项目就很少,而且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教育“乱收费”现象已经得到解决。(《人民日报))2009年11月11日)教育“乱收费”现象真的解决了吗?就在前几日,国家统计局一项最新调查显示,高昂的教育费用已成为有适龄子女居民家庭中一项沉重的负担,有七成的家长觉得难以承受。而在稍早时间,网友们对新任教育部长表示出“五大期盼”,其中之一就是“整治教育乱收费”。面对整治教育“乱收费”的强大社会呼声,不知道何以能得出“乱收费已解决”的结论。

  如果能想到,有的地方政府并没有履行教育投入的责任,切实保障义务教育经费,而且挪用、挤占中央与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如果能想到,有的地方存在严重的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导致择校热高烧不退,择校费、借读费难以禁止,并以变相的捐赠、赞助名目出现;如果能想到,在实行义务教育全免学杂费之前,我国义务教育曾实施“一费制”,其他收费项目也被禁止,可为何不少地方仍严重存在各种巧立名目的收费;如果能想到,在国家有关部门严查乱收费的背景下,为何多年来教育乱收费列行业不正之风的榜首,那些乱收费地区、学校的责任人,并没有真的被严肃问责——作为教育官员,还会有这样的结论吗?

  2008年,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对54个县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调查情况,发现部分地区存在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等四大问题。而就在2009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还发出一个有关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通知,称教育乱收费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治理成果还不巩固,反弹压力不容忽视。

  3.财政部透露,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1980.62亿元,增加382.08亿元,增长23.9%。

  2009年,财政部安排662.5亿元,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经费增长16.1%。2005年12月国务院在全国部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2007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5亿学生和78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到了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2008年,免费的范围扩大到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据了解,2009年开始,将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争取三年内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在实施农村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政策的基础上,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达到中央出台的基准定额,即小学300元、初中500元。

  从2009年起,国家还将用三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岩崩、泥石流、热带气旋、火灾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另外,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方面,财政部安排补助资金57.7亿元,增长44.9%,支持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中央财政补助120亿元,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附属设施条件,安排建设资金137亿元;安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及国家助学贷款补贴经费240亿元。

  中央财政2009年继续支持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并逐步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免费,安排补助资金45亿元,增长115.3%。继续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安排高等教育支出502.55亿元。

  4.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一项最新调查显示,高昂的教育费用已成为有适龄子女居民家庭中一项沉重的负担,有七成的家长觉得难以承受。这些费用主要包括补课费、择校费、住宿费、生活费等。(《华西都市报》11月9日报道)

  在统计局的薪资统计中,每次通报的数据都是公众的工资水平呈上涨态势;而且这几年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不断加大,按说公众不会有太过强烈的“上学贵”的感受。然而,这项统计局的调查却显示“七成家长认为教育费用高”,而且是“难以承受”,释放出强烈的危险信号。

  在调查中,家长们普遍反映难以承受的教育花费集中在补课费、择校费、住宿费、生活费等几个方面。不难看出,这几个方面其实都不是教育花费的主体,而是正常学费、书费支出之外的衍生花费。而就是这样的非主体花费,却让家长们不堪重负,家庭子女平均每月消费的金额在整个家庭收入的比重最多占到四分之一以上。这其中,固然有着住宿费和生活费这样的必须性支出,却更包含着补课费、择校费这样的选择性支出。也就是说,在补课费、择校费方面,有一些消费是家长“主观”造成的,负担加大有一些“活该”的成分。

  “活该”这话说的虽然真实,但其实过于苛刻,因为在补课费、择校费形成的巨大社会教育漩涡里,任何一个家长都无法挣脱其中,都是被这个漩涡带动着前行的。说白了,这是教育不平等、教育资源不均等分配的真实体现。补课费、择校费大有市场的前提,是家长们认为没有好老师教、上不到好学校,就难升上更好的大学,以致将来找不到好工作,最后在社会上挣不到钱。这其实是家长集体性“望子成龙”,且带有子女未来生存恐惧强迫症的结果。

  然而社会是现实的。与“七成家长认为教育费用高”相对应的是2008年3月24日《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调查显示“四成居民认为与所受到的教育质量相比,当前的教育花费是不值得的”,并且学历水平越高的群体中,持“不值得”观念者的比例更高。二者之间,很容易关联在一起,联系的纽带就是当下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以及大学毕业生薪资水平的低下。

  5.重庆市中招办开始进行今年中招现场录取,首批联招重点学校录取分数线纷纷出台,考分不够的学生如果想进入重点名校,按规定只有在“三限”政策(即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范围内择校。

  调查发现,在重点学校录取分数线出台前,家长们已经“抱着钱”挤爆了各名校。各大名校分数线出台前,来报名就读的“择校生”就已经挤爆了。“6月底发成绩,联招线出台后,不少家长和学生前往学校咨询录取的情况,很多感觉分数不够的考生就选择缴钱择校。”市直属学校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招生办几乎是天天人满为患。

  “收不了了,这个分数很难进我校。”前几日,记者向某重点校负责人咨询一位660分的考生能否被录为择校生,这位领导表示,择校生名额早已收满。

  记者了解到,市级重点学校招收择校生的起步价在2.5万左右,要求学生考分达到联招线590分以上,也有学校适度放宽到560分(区教委划定的指导线)。学生分数在联招线以上,按起步价收取择校费,如果分数不够,差一分增加100元。

  一般联招学校的起步价在9000元左右,择校生录取分数划在560分,也实行差一分增加100元的政策。

  该市渝中区一所重点中学去年择校费起步价在2万左右,今年增至2.3万左右。江北、九龙坡、南岸等主城联招学校“门槛”也有所增高。

  择校费少则近万元、多则数万元,但一位给孩子报名重点名校的家长说,如果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他觉得很值得。

  学生择校的热情没有家长高,“考分比同学差一大截,上学的学习压力好大哟!”一位学生告诉记者,他根本不想进重点学校读书,上名校是父母在“包办”。

  一般情况下,提前给学校预缴择校费比考分出台后要优惠些。很多重点学校在初三下学期就可以提前预收高一学生,某重点中学招生负责人透露,“元旦前后到2月份优惠力度最大,择校费是现在的一半左右。”

  6.当人们不满于就近入学的学校质量时,择校行为就发生了。择校成为了一部分虽然没有买好学校附近的高价房,但肯支付择校费的家庭的选择,他们通过向学校支付一笔赞助费,就可以使子女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现实的争论中,人们对于择校行为的批评集中在两方面:第一,择校引起了社会不公平,出不起择校费的家庭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第二,择校行为直接成为了学校乱收费屡禁不绝的一个根源。因此,有人认为,只有严厉地禁止择校,才能杜绝社会不公平,制止学校乱收费。真的是这样吗?问题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即使禁止了择校,只要优质教育资源是稀缺的,而住房市场上居民的居住地选择是自由的,那么富裕家庭仍然能够通过居住地的变换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其结果还是高收入家庭获得高质量教育,这时候的房地产市场就会将学校的价值体现在高房价上。

  即使取消了就近人学政策,人们仍然会通过其他机制来竞争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很多地区,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初中在招收小学生时取消考试,而代之以对“能力”的考查。这时候,富裕家庭相对于低收人家庭就更有能力让自己的子女通过接受昂贵的才艺培训,发送“高能力”的信号,其结果仍旧是穷人家的孩子,特别是穷人家的高能力孩子就学利益受到损害。要清楚,减少教育高收费的一条途径在于加强学校间(特别是私立学校间)的竞争,学校间竞争激烈了,学校就将激励通过降低收费来吸引学生,并且为低收人家庭的高能力孩子提供补贴。而在学校间缺乏竞争的情况下,无论是取消择校费还是降低学费,都只会使得居民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转向房地产市场。

  中国出现的教育不均等的现象,除了历史的原因之外,还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方式没有经过科学设计的原因。简单的教育市场化并不能保证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更有意义的是对教育市场化改革中各种方式的利弊得失进行科学的研究。

  7.在人民网的人民热线栏目有一话题:补课费何时“寿终正寝”成谜,政府发文就能取消?其中谈到,广州市教育局发文要求各中小学校取消补课费,此举得到许多人的支持。报道中还提到,一些中小学校教师在正常上课时不把内容讲全讲透,留在补课时再讲。而学校以此来收取补课费。这种说法在社会流传很多了,在许多人看来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学校和教师收取补课费在另一侧面反映出学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学校经费紧张和教师的收入微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还未得到完全的贯彻落实。尽管这几年,中央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但地方财政吃紧,而且各学校历史欠账太多,学校运营困难,教师收人缺乏保障。

  实际上,补课的学校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广大的农村学校几乎不存在补课。因为学校不可能向收入更低的农民收取补课费。补课问题不是想像中的那样严重。如果单靠政府发文禁止来解决补课问题,是难有效果的。因为以前一些地区发文禁止,甚至处罚过一些学校、一些人,但后来问题依旧复发,而主管部门只能听之任之。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招警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招警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招警模拟试题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