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0年政法干警招考(专科类)申论预测题:虚假新闻

招警2010-07-27gzu521.com信息来源

A-A+

2010年政法干警招考(专科类)申论预测题:虚假新闻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1.《新闻记者》2010年第1期公布2009年中国十大假新闻,“女老大包养16男”“翁帆怀孕”等假新闻都在其列。综观2009年的假新闻,与往年相比,有如下若干鲜明特点:

  呈现两头多中间少的态势

  2009年的假新闻,年头岁尾较多,而中间几个月份相对较少。这与监管部门重拳出击不无关系。不少虚假新闻一经发现,不等秋后算账,立即曝光处理,没有丝毫的犹豫,且处罚力度加大。

  权威信息源未必权威

  2009年有不少疑似假新闻,但因消息出自权威信息源,难以将板子打在媒体身上。比如上海“钓鱼执法事件”,事发后浦东新区有关权威部门立即发布调查结果,信誓旦旦声称依法执行任务,向媒体发布了消息,而几天后即被证实这完全是一派胡言。这种造假的“新闻”,不能算在媒体头上。

  主流媒体的新闻网站尚未“人流”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2009年不少假新闻都来自主流媒体的新闻网站,如《奥巴马将向金正日赠送苹果电脑、iPhone手机》的假新闻,源自环球网;疑似假新闻《今起鸟巢、水立方免费开放3天》来自新华网;《杨振宁向媒体证实翁帆怀孕3个月》的假新闻,产自中国日报网。

  隔年旧闻包装成假新闻再次出笼

  《国考最热岗位报录比超4700:1》,准确的出产年份是2008年,却被“翻新”,在2009年再次出笼;《中国0.4%的最富裕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的炮制年份是2006年。

  媒体群体造假屡屡出现以往造假,往往是个别媒体“单兵作战”;而2009年涉假,却是众媒体“协同作战”,真是咄咄怪事!比如《中国海军索马里护航逼出跟踪潜艇》,涉假者就有《华西都市报》《青岛早报》;《石家庄积雪比人还高》,涉假者包括《新快报》《西部商报》《黑龙江晨报》等等。

  2.中国网民数量已突破3亿,上网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打开电脑接收邮件、浏览信息、查阅资料等等。但是网络上的虚假信息也害人不浅,让人防不胜防。

  最新的例子是2009年2月中旬吵闹的“房地产列入十大振兴规划”的假消息。消息一出,各大媒体和网站纷纷转载,股票市场的房地产板块也闻风而动。深究这一假消息的传播链条,可以看出,始作俑者还是网络。从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对成思危的采访中可以看出,成先生也是从有关网站看到这样的消息,然后在和他的学生交流中谈了自己的看法,后来被媒体获知讲课内容,再附以“名人”效应传播,这是一个相互加深、相互影响的过程。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只剩一个行业就齐全时,无疑会引发大家的猜想,因为房地产对经济的关联度比较高,所以假消息有了传播的假设空间,而媒体刻意找名人炒作无疑放大了这种作假倾向。而权威消息的缺乏也是假消息乘虚而人的因素。和其他产业振兴规划的报道不同的是,所谓的房地产振兴规划始终没有来自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消息,同时,所有的首发报道也非来自权威主流媒体,除了成思危相关言论的报道外,还有一家媒体声称他们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某官员的证实。

  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宣传处处长侯召迅曾撰文指出,个体炮制+小众追捧+网站失察提供平台甚至直接造谣并推进传播+大众轻信盲从+广泛传播,最终形成了虚假新闻信息的舆论场。

  在规范网络虚假新闻的同时,也要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即限制网民发表言论和发布真实新闻的自由,那就等于“把脏水和孩子一起泼掉”。有时候,网络上流传一条假消息也许传播面还不是很大,如果传统媒体也参与进来,降低判断采集信息的标准,势必会引起更大的混乱,丧失公信力。

  3.近年来,报纸上“纠错”式新闻屡见不鲜,且大有增多的趋势。这个现象既让人喜,也让人忧,喜的是,它反映了我们国家新闻事业的活跃,出现虚假新闻就有人出来澄清、纠正,不使谬误继续传播;让人忧的是,“纠错”式新闻增多,说明需要纠正的虚假新闻还很多,有媒体刚刚刊登的消息,很快就有别的媒体出来纠错,称前者报道有误,是虚假新闻。如:

  2009年2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刊登消息说:“北京市今年不会征收机动车排污费”。消息称,“此前有媒体报道,北京市环保部门透露,今年北京市将征收机动车排污费,并将适时召开听证会,听取各方意见。”而“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日前证实,到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尚未发布任何有关机动车排污费的政策规定,北京市2009年也没有此项安排。”

  2008年12月13日,北京有媒体刊登消息《南北大众年底可能暂时停产》。文中说,“上海大众将从本月中旬至明年1月初停止整车生产半个月;与此同时,一汽大众也传出了将暂时停产的消息。”第二天,新华社就播发专电称《传言有误,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不会停产》。消息中说,“记者14日电话采访了这两家企业,回答说消息不准确,两家企业目前都在正常生产,不会停产。”

  2009年1月7日,北京一家报纸刊登报道称,“针对媒体报道‘住房公积金用于汽车消费,的消息,记者多方核实,最终了解到——住房公积金买车,这事不可能。”

  2009年1月18日,有媒体报道说,“国足领队蔚少辉怒斥假新闻,激动得哭了起来。”文中说,蔚少辉表示,“有一条假新闻自己看后很生气。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知情者曝国家队内部人心涣散,殷铁生有可能辞职。”“其实很多记者是没有经过任何采访就写出了这样的报道,我们的舆论环境能不能好一点,真实一点?”

  4.2009年6月7日晚上,《新闻联播》播出了一段长2分18秒的2009年高考新闻,对应的新闻画面是全国各地2009年考场内外的情况,就在1分08秒时,新闻画面上的一辆绿色公交

  车赫然挂着一条上书“距2008年奥运会开幕还有63天”的横幅。虽然镜头一闪而过,但还是有细心的观众发现了。当晚就有网友在网上发帖称央视《新闻联播》造假。6月9日下午,《新闻联播》在央视国际网站就此事向广大观众致歉,在致歉信中称此事是一次误播事件。

  《新闻联播》栏目表示,他们对此进行了详细调查——这条新闻由各地方台传送的高考画面汇编而成,其中误编的新闻画面采用自江西电视台上传的新闻。当天,江西台值班编辑将2008年高考时拍摄的资料画面,编人当日新闻上传至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编辑未能发现画面中的问题,在没有对画面细致把关的情况下,导致节目在《新闻联播》中播出。

  《新闻联播》栏目表示,对相关责任人,将依据台里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同时,该栏目也迅速将此事通报给包括江西电视台在内的各省市电视台新闻部门,再次重申新闻画面要确保真实、准确。与此同时,《新闻联播》栏目还说,“对于向我们提出质疑和批评的观众与网友,我们再次表示感谢!也请你们继续关注和支持我们的节目,把《新闻联播》办得更好。”

  5.新闻贵在真实和客观,这是新闻界的金科玉律,也是新闻从业人员和媒体机构应该恪守的基本准则。然而,时有发生的虚假新闻却让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人在搞虚假新闻?为什么要炮制虚假新闻?炮制虚假新闻的媒体及记者,其客观公正何在,其职业道德何在?

  应该看到,在媒体的市场化浪潮中,一些新闻从业者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践踏职业道德底线,或捕风捉影、胡编滥造地传播尚未被证实的小道消息,或无中生有,凭空炮制出能够引发轰动效应的“独家新闻”。在某种程度上说,产生虚假新闻的根源是媒体的商业化追求。一些媒体在竞争中被蒙蔽了良知,经营意识增强的同时道德意识却在逐渐减弱。它们为了吸引受众眼球、制造轰动效应,为了追求高点击率,在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放松了对新闻的把关。

  被视为新闻的生命的“真实、准确”,成了次要甚至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这种蓄意炒作的方式,不仅违背了媒体的基本职业操守,也给自身的公信力造成了严重损害。虚假新闻泛滥的背后,显示出的是千疮百孔的媒体信用。而信用的缺失则在受众中引发“破窗效应”,当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地发现,新闻媒体也存在着“说假话”、“乱说话”的情况时,媒体公信力也轰然坍塌。如此强调虚假新闻的社会危害性,并非危言耸听。毕竟,与过去相比,今天的信息传播速度、范围、影响力等都有了相当大的不同。虚假新闻也随着网络功能的日益强劲,传播面、影响力也愈加广大。“80%的人开始发言,沉默的大多数夺过了少数人的麦克风和摄像机,人们从精英背后走出来,话语权平等!这就是长尾时代。”在长尾时代,新闻传播逐渐由传统的媒体主导变为以平权为特征的双向传播。在这种环境下,媒体的任何失误和过错,都会被放大再放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更是媒体形成影响力、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基础。为追求轰动而造假,轰轰烈烈之后,不仅个人身败名裂,更会让整个新闻行业、所有媒体从业者为之蒙羞。不难想象,当作为社会的守望者和诚信代言人的媒体都在“添油加醋”、“以讹传讹”之时,就不仅仅是媒体公信力的下降,而是整个社会诚信的缺失和不信任的加剧。一旦媒体与受众间的“信任”被打破,付出的代价将无法估量。

  6.曾一度备受指责的“史上最牛官腔”,被媒体证实纯属子虚乌有。通过当事人、现场亲历者和沈阳消防影像资料的多方对证,地震时北川县政法委书记张周凯并没有喊“救救我,我是张书记”,此语乃是南方某报纸凭空捏造出来的,该报道则是一条虚假新闻。

  一条引起社会巨大争议的热点新闻竟然是假的,这一亵渎新闻职业的恶劣事件,不啻为一桩丑闻。这样的记者,这样的媒体,其职业道德何在,其客观公正何在?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新闻的存在是新闻界的耻辱。实际上,当初“最牛官腔”报道出来的时候,就有不少人质疑,并且呼吁理性看待这一事件,但在歪曲渲染和恶意嘲讽占舆论上风的时候,这些声音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好在,假的终究会被揭穿,现在人证物证俱在,这种极不光彩、极不职业的造假行为终究让人们鄙视。

  7.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副司长朱伟峰将虚假报道归纳为四种:虚新闻、假新闻、恶新闻和劣新闻。他解释说:“虚新闻带有文学色彩,建国初期的一篇报道就较为典型。那篇新闻讲述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到银行取款,人民币被大风吹到地上,好心的路人们纷纷帮其捡回,最后发现钞票还多出一张。这篇新闻当时被评为好新闻奖,但最后发现是假的。虽然此种新闻并未造成不良后果,但由于系记者编造、并不客观真实,一定程度上会损害媒体公信力。假新闻则是从头至尾由记者一手炮制,且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及后果,引起受众恐慌,例如‘纸包子事件-,。恶新闻即媒体机构或记者出于别有用心的目的,严重歪曲事实真相,甚至进行恶意诋毁和炒作,以达到其险恶用心,背后往往有推手和利益集团在作祟。一条恶新闻有可能导致一个企业的破产、一个家庭的破裂、一个生命的结束。劣新闻则主要是指失实新闻,它是记者本身素质不高、知识掌握不全面、考察问题时不细致、写作时张冠李戴等原因造成的”。

  三、申论要求

  1.用2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的主要内容。(20分)

  2.结合给定材料,用250字左右的篇幅分析虚假新闻屡禁不止的原因。(30分)

  3.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进行论述。要求:内容充实,论述深刻。(5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近年来,国内虚假新闻大有蔓延之势,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界的信誉,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虚假新闻制造传播的主要原因有权威信息不畅和应急反应缓慢、追逐经济利益、媒体行业自律不够、从业者素质较低等原因。打击虚假新闻,除了以新闻职业道德约束为行业惯例外,还需要有法律法规的制约,特别是应严格追究制造传播虚假新闻者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

  2.答案提示虚假新闻屡禁不止既有新闻单位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客观环境的不良影响的因素。

  (1)主观因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不够系统不够牢固;采编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不适应社会要求;日趋激烈的竞争使媒体在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时把握不准方向;媒体内部管理工作不完善,未能及时根据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新闻队伍的变化填补管理制度上的缺失等。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招警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招警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招警模拟试题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