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河北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申论(本科)参考答案及解析

招警2013-09-21gzu521.com信息来源

A-A+

2013年河北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申论(本科)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综合所给材料,总结“阅读立法”的积极意义。(20分)

要求:理解准确,语言流畅,条理清楚,阐述全面。不超过400字。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综合分析题,要求“总结‘阅读立法’的积极意义”,没有规定具体作答范围,需要通读材料,找出符合题意的相关句子,进行分类、加工提炼。注意在作答中要做到“条理清晰”,每个要点可以采用“总括句+具体阐释”的方式,清晰全面。

【参考答案】

“阅读立法”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①推动改善我国国民当前阅读现状。推动解决国民阅读水平低、公共资源和设施不足、阅读内容良莠不齐、缺乏政府管理保障等问题。

②培养公民阅读意识,保障阅读权利。通过促进型法律,引导国民多读书、读好书,提高人们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

③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更好服务大众。明确政府相关责任,促进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向服务公众转变,管理与服务并重。

④完善法律空缺,补正“市场失灵”。我国管理中缺乏必要的经济和法律手段,“市场失灵”弊端日显,急需促进型立法加以调控,解决“供给”问题,积极促进社会发展。

⑤体现公众的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这样一种公众参与型立法,体现公众更多参与政治经济活动,实施对公共事业的管理,与政府互动合作,实现“双赢”。

(二)根据所给材料,概括近年来我国“促进型立法”产生的背景。(20分)

要求:概括全面,表达准确,条理清楚,简明扼要。不超过300字。

【解题思路】

本题为归纳概括题,要求“概括近年来我国‘促进型立法’产生的背景”。虽然没有限定材料范围,但是通读之后我们能够发现给定资料5的大量表述与题目契合,可以从中抓取较多要点。“概括全面”是归纳概括题的常见要求,考生在作答中应尽可能多地寻找有效信息,整理成文,同时注意作答的条理性。

【参考答案】

近年来我国“促进型立法”产生的背景可以分为社会发展、政府职能、国家治理几方面的情况。

一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发展中成就与矛盾并存,环境、民众健康、教育等问题凸显,薄弱领域需要相应的法律制度推动发展,促进型法律应运而生。

二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以前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强硬管制开始向重在服务、弥补自身不足、加强保障的公共服务职能转变,带动了引导、推动、服务、鼓励的促进型立法的产生。

三是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变。相对以往习惯于政策治理的模式,我们依法治国需要将政策法定化、国家意志化,促进型立法正是我国法治建设进步的体现。

(三)近几年,我国已制定了《公益事业捐赠法》等许多以促进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有人说:“促进型立法”是软法,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观照所给材料,你认为与“管理型立法”相比,“促进型立法”更适合在哪些方面制定及如何实施?(20分)

要求:观点鲜明,表述准确,条理清晰,简明扼要。不超过300字。

【解题思路】

本题综合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应审清题意,将题目中的“更适合在哪些方面制定及如何实施”两问分别作答。题中提到了“促进型立法”和“管理型立法”两种,我们在作答中首先应区分这两个概念,然后阐述“‘促进型立法’更适合在哪些方面制定”,最后统观材料,加工整理出实施“促进型立法”的措施。

【参考答案】

“管理型立法”体现在国家多采用行政手段约束管理各行业领域,解决“需求”问题;“促进型立法”是对“管理型立法”的补充,多具有提倡和促进的导向作用,解决“供给”问题。

“促进型立法”适合国家对战略性、长周期性、基础薄弱产业、具有特别价值或潜力的行业予以保障,常针对那些急需鼓励形成市场规模的领域,如公益、就业、教育等若干领域。

实施促进型法律法规多注重几个方面:一是纳入法律化轨道,建立长效机制;二是统筹协调各地各部门资源,合理规划,形成合力;三是拨付足够经费,提供相关设施等物质保障;四是整顿良莠不齐的市场,提高行业相关标准,更好服务民众;五是重视公众参与,激发公众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公众与政府的双赢。

(四)无论是“管理型立法”,还是“促进型立法”,都与社会民生紧密相关。结合给定资料,以“法律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为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中心明确,观点鲜明,说理充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书写工整。不少于1000字。

【写作思路】

通读给定材料可知,材料讲的主要是“促进型立法”问题,围绕“促进型立法”问题谈到了全民阅读立法、阅读立法争议、“促进型立法”产生的背景、“促进型立法”与“管理型立法”的区别等几个方面。题干要求以“法律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因此,写作时必须包含法律和社会民生,且深入分析两者间的关系。

例文采用分析问题型结构。第一段引出法律与社会民生的关系。第二段具体分析我国建国以来法制建设的历程及对社会民生造成的影响。第三、四段提出两个分论点,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强立法和执法。结尾以党的十八大报告开头,引出法律和社会民生,照应开头,总结分论点,发出呼吁号召,收束全文。

【参考例文】

法律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由人民而立,并保护人民的利益。这是社会主义社会法律的基本精神。法律的制定、变更和废止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用来调节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无论是“管理型”立法,还是“促进型立法”,都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

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由于法制不完善,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导致出现狂热的领导人个人崇拜,从而引发“文革”十年浩劫,给社会民生造成巨大灾难。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法制建设重新走上正轨。由于以前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目前还很不完善。另外,“市场失灵”的弊端也日益明显,如道德滑坡、食品安全等,严重威胁到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为此,要想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就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需要加强立法。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民生必然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要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做好立法工作。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食品安全问题突出,教育体制落后……这些社会民生问题解决不好,会严重制约我国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甚至可能使中国掉进“中等收入陷阱”。以上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是相关立法不完善,不够细化,操作性不强,以至于无法有效调整利益分配格局、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此外,以往的政策治国模式带有随意性,人治色彩浓厚,将重要政策法定化,是加强法治建设的需要,如“阅读立法”有益于明确政府保障全民阅读的责任,培养公民的阅读意识。

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需要加强执法。依法治国不仅要有法可依,而且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光有完善的法律还不够,还需要政府部门严格执法。当前,我国出现的食品安全等社会民生问题,不完全是因为无法可依,更是因为政府主管部门职能重叠,不积极查处和打击,从而使法律变成一纸空文。由此可见,要想加强依法治国,还必须加快政府机构改革,大力推行行政问责制,从而促使政府部门严格执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要与时俱进,加强立法和执法。相信随着改革开放和法制建设的深入,我国一定能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使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招警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招警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招警历年真题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