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务员面试以案说“法”-案例一

公务员2006-01-23gzhgz.com信息来源

A-A+

公务员面试以案说“法”-案例一

以身边最典型的案例、最生动的面试情景再现面试互动过程,及时点评面试成败,折射答辩方法。

  案例一参加××市委宣传部的面试

  导语:

  某市委宣传部公开招考干部。吴某踊跃报名,并且顺利地通过了两轮笔试。 第三轮是面试。

  现场:

  考场设在市委宣传部部长办公室,由市委常委宣传副部长亲自主考。这是吴某第一次面对面接触市级领导干部,但他还是极力保持了镇定自若。副部长坐在吴某对面的长条沙发上,表情和蔼但又不失威严。

  面试开始了。

  问:"你在单位做什么工作?"

  答:"教过语文课,做过文字秘书,后来在党委宣传科做宣传工作,一直到现在已有两年多了。"

  问:"同样是做宣传工作,为什么要来这儿?"

  答:"可以接受更高层次的锻炼。另外我报考的是文艺处,我觉得这份工作更适于自己发挥。"

  问:"那么你有什么特长?"

  答:"其实也算不上什么特长,只是对文艺工作的兴趣更浓厚一些,平时喜欢写一些东西。"说完他下意识地抚弄了一下手中事先准备好的个人作品剪辑册。副部长伸手示意,他立即递了上去。

  问:"市委机关收入少,又没有住房,这些情况你知道吗?"

  答:"知道。收入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增长;住房不成问题,可以继续住原单位的。"

  问:"第二轮写作考试谈生产力的问题,我觉得你谈得并不是很理想,为什么?"

  答:"您说得对,我也认为没谈透,因为我是学中文的,有关经济方面的知识还不够,不过如果是工作需要,我会努力去学习的。"

  副部长停下提问,又一次翻弄吴某那本作品剪辑。一边翻阅一边像是在思考什么问题。

  大约过了两分钟,副部长抬起头问:"如果你通过了考试,录用你了,你们单位不肯放你走怎么办?"

  答:"这的确是个重要问题,原单位重点培养了我三四年,而我却要'跳槽',他们很可能不同意。"吴某稍思索了一下,又答道:"如果副部长认为我还能适合这里的要求的话,您也就能想办法帮助我解决这个难题。"听了这个回答,一直保持严肃的副部长微微地笑了。

  半个月后,吴某被通知"录取"了,于是遇到了原单位不答应他调走的问题,于是市委宣传部派人来吴某单位协调解决了这个问题。从此,吴某成功地迈进了市委机关的大门。

  及时点评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应聘成功的关键在于实力。市委宣传部文艺处的任务是负责宏观调控、协调全市文艺工作,抓导向,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因此特别需要专业人才。吴某是中文系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而且,他有过宣传工作和文艺实践经历,在基层党委宣传部门工作了两年多,搞过文学创作,写过通讯报道,还有一定数量的作品发表,这些就是他的实力,他的优势,这些就是吴某应聘成功的基矗

  其次是实事求是、坦诚以见的态度。任何一个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到既有工作能力又为人诚实的人才。吴某或许算不上人才,但在应聘对答过程中他真诚地袒露了求职动机,即想接受更高层次的锻炼,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敢于坦白自己的弱点(对生产力等有关经济问题知之尚少),真诚地表明对工资收入的看法(不是对收入漠不关心,只是现在自身还不具备条件)。这样考官会看到你不是虚伪,不是冠冕堂皇。另外从做人的角度来看我们也万万不能丢弃诚实之本。不能为了求职而不求优良的品格。

  最后,回答提问要掌握一定技巧。就算是想表述自己的特长,也要机智地过渡一下,以免引起考官的反感,"其实也算不上什么特长"就是一个过渡。再如吴某对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是把考官给出的难题交还给了考官,比较得体,同时还在困境中自己为自己解围。

  总之,要想在面试中获得成功,除了必须具备的必要的实力外,真诚、得体的回答更能打动人心,它能最终帮助面试考生实现理想。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面试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