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事专题测试题

公选遴选2006-12-30gzhgz.com信息来源

A-A+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事专题测试题(2)

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题3分,共27分)

25.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反映了我们党在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完善执政方略、改进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等重大问题上有了更为自觉的认识,体现了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这说明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
B.认识对实践活动有能动的反作用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D.人的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26.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日益显露,突出地表现为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同类型地区发展不协调,不同社会阶层、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人民内部矛盾出现群体化、组织化。激烈化、甚至极端化倾向。能否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事关全省现代化的全局,而建设和谐广东,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措施,意义重大而深远。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7.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B.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C.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D.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28.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活力、文明法治、稳定和谐和谅解宽容的社会,这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三者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表现,而一定程度的社会和谐发展,又为更高层次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上述材料
A.坚持了联系的观点 B.坚持了发展的观点
C.体现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 D.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9.长期以来,广东省人大坚持开门立法,敢为人先,刚性监督,依法治省,形成了党的领导、人大主导、“一府两院”发挥执法主体作用的“三位一体”的广东“人大”特色,被人们称为“广东现象”,倍受社会关注。对这一“广东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密切统一
B.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和司法部门各司其职、互不干涉
C.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D.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只有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形式才能实现,通过
“一府两院”才能落实
30.近年来冲国政治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政务公开、开门立法、价格听证会、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等,使政府的决策更加透明、公众参与度大大提高。这说明
A.国家政体反映国家性质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深入发展
C.我们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D.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开始符合中国国情
31.在中国建立和谐社会,关键是执政党自身。首先是执政党内部必须是和谐、团结的。党内要和谐,必须发扬党内民主,营造党内发表不同意见和平等讨论的环境,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把全党积极性调动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为此,我们必须
A.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C.改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D.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3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力量。我们党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动员最广大人民的力量,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这就要求我们
A.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宗旨
B.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D.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根本的出发点
33.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B.坚持群众观点
C.抓主要矛盾 D.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4.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部署,并将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这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请简要回答: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
(2)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

35.一段时间以来,“和谐社会”成为了最流行的词语之一,广东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提出了构建成“和谐广东”的工作目标。
请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含义是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意义?

四、辨析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36.背景材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辨题: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不应再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7.背景材料: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个性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人的个体和谐又是自然与社会的产物。
辨题: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就是要求个人对社会多做贡献。

五、论述题(第38题13分,第39题14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8.2005年,广东省各项工作要以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富裕安康为目标。2004年,广东省已经接受外省劳务1300多万人。因此,要构建和谐广东,对广东来讲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劳动环境,让外来劳务工充分享受社会保障制度。我们的改革与发展到了该支付“和谐成本”的时候了,否则,这一群体将成为困扰我省新的不稳定因素。如果只让外来劳务工做贡献,不让他们分享公共资源,即我们不支付“和谐成本”,社会矛盾将会越来越大,和谐广东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1)从政治常识角度看,支付“和谐成本”体现了政府的什么职能?
(2)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为政府支付“和谐成本”提出合理化建议。
39.广东地处我国的东南沿海,毗邻港澳,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广东率先实行对外开放,形成了以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为“窗口”,以广州、湛江两个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前沿,以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对外开放的格局。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广东已由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缓慢的边题省份,逐步发展成为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生产力水平较高、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在新的历史时期,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广东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发挥本省的比较优势,确立了分类指导方针和不同政策措施,力争2005年广州、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东西两翼地区达到宽裕小康水平,山区全面
实现小康;2010年,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2021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在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过程中,广东省委和省政府是怎样运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统筹本省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广东的。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选遴选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选遴选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选遴选模拟试题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