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第十三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公选遴选2006-12-30gzhgz.com信息来源

A-A+

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第十三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抓住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论断。这是站在新世纪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的时代高度,总揽全局、审时度势提出的一个极富世界眼光和战略眼光的科学判断。

  十六大报告指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失去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个主要任务中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提出的。它高度概括了新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和要求。

  (1)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但还不完善,不仅现在经济体制的一些方面和环节仍然不利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而且今后随着生产力发展,经济体制也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继续推进市场取向改革。包括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

  (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我国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等,已成为制约国内需求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突出问题,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主要任务是: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是十六大报告基于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客观分析和基本完成工业化目标的正确估量提出的任务。新中国成立后,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我们已经为工业化奋斗了半个世纪,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但是,对照国际经验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水平,我国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突出表现在: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000美元,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人口还占总人口62%,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50%;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人的差距。因此,基本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4)大力推进信息化,体现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全面推进信息化,就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步伐,带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并提高水平。信息化是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因此要跟踪信息革命的最新进展,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

  (5)加快建设现代化,这是同我国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直接联系的任务。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将分阶段逐步达到。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推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步骤。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是加快建设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就全国而言的。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十六大报告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因此,一些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也将加快全国建设现代化的进程。

  (6)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每一项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实现这个目标,新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要争取达到年均7.2%左右,而且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这样的速度。发展是硬道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仍然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本身既是重要目标,又都要体现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上。

  (7)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并在多个部分用较大篇幅加以论述,是十六大报告的一大特色。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同我们党提出的实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把人民生活解决温饱、实现小康、达到富裕分别作为三步战略目标的组成部分,是一脉相承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和质量,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工业化、推进信息化、建设现代化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又将激发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推进“三化”、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十六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对新世纪头20年提高全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十六大报告在经济建设部分以及文化建设等相关部分,分别提出了改善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政策措施。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选遴选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选遴选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选遴选复习资料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