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第四节-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

公选遴选2006-12-30gzhgz.com信息来源

A-A+

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第四节-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

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十六大报告在论述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时,突出强调了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问题。方向问题是根本的问题。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

  (l)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并不都是先进的。无论古今中外,有先进的文化,也有落后的文化,还有腐朽反动的文化。文化是否先进,关键在于是否从根本上反映和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先进文化,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旗帜,是推动人类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2)先进文化是历史的、具体的,从来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相联系。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因为在当代中国,只有这种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包括先进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先进的思想道德特别是先进的世界观,处于先进文化的核心地位,决定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先进的世界观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执政兴国的根本,也是我们文化建设的根本。中国人民在上个世纪民族灾难最深重的时候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才找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中国革命和中国文化从此开创了新局面。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胜利前进,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在伟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4)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全面贯彻党关于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旗帜鲜明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文化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保证。全面贯彻党关于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和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一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些基本方针,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5)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旗帜鲜明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居于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思想文化领域,先进文化不去占领,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就会去占领。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占领城乡文化阵地,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品位和群众的文化鉴赏水平。要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决不允许它们自由泛滥。同时要深人分析和正确认识它们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通过完善政策制度、加强教育管理,逐步缩小和剔除它们借以残存和滋生的土壤。

  (6)文化领域的各个部门都要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领域相当广阔。各个部门都要按照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全面贯彻党关于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同时要结合本部门工作的特殊规律,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7)文艺工作者要认真处理好文艺与人民、与生活的关系,坚持深人群众、深人生活,树立正确的创作思想,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作,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帮助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既是大众传媒,又是党的思想宣传阵地,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8)要高度重视正在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它信息丰富,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影响力越来越大。要切实加强互联网的使用和管理,使之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只要文化领域各个部门都从实际出发,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就会越来越兴旺发达。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职责,是为我国人民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五千多年来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伟大民族精神,其中包括我们党在长期历史奋斗中的优良传统。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以及“六十四字创业精神”等等。我们党的这些优良传统,不但继承了民族精神,而且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着新内容,把民族精神推进到新的时代高度。民族精神不断吸纳时代精神,时代精神不断融人民族精神,这是推动民族精神不断与时俱进的根本道路。我们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奋斗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民族精神不断地增添新的时代内容和神韵,把全民族凝聚起来、激励起来,谱写中华民族发展的崭新篇章。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要求,使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的道德规范。以德治国,就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如果连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都建立不起来,市场经济是不可能健康发展的。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根本。要深人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建立。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选遴选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选遴选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选遴选复习资料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