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模拟试卷之二十五

公选遴选2006-12-30gzhgz.com信息来源

A-A+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模拟试卷之二十五(5)


五、公文改错题
【答案要点】(1)机密后应加注★号;
(2)吉政发(2002)003 号之(2002)应为[2002];
(3)标题摆放不规范;
(4)注释位置不当;
(5)作者与日期位置错误;
(6)附件缺少序号;
(7)注题词稍多;
(8)附件位置不当。

六、综合分析题
【答案要点】(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微观到宏观、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改革。
(2)我国经济运行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开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3)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迅速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选择这一目标,是因为市场经济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发展生产力的有效形式。
七、论述题
【答案要点】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以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靠量的扩张解决短缺矛盾,许多问题都与结构不合理有关;三农问题主要是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经济效益差、市场竞争力低直接与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有关,就业矛盾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第三产业发生滞后等。
(1)十六大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趋势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针对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问题做出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即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结构格局,这也是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基本方向。新世纪发展要有新思路,新思路的核心就是以结构调整促发展,在发展中加快结构调整。
(2)在2004 年经济过热的主要问题中,从根本上讲属于经济结构方面的问题,即第三产业滞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薄弱,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超常发展,城镇化过多过快、侵吞农业耕地、损害农民利益、高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造成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产业部门之间、增长与环境之间、投资与消费之间出现一系列严重的结构失衡,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协调和持续发展。
(3)2004 年的宏观调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要是结构性的调整,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结构性调整对结构失衡问题,根据地区、行业和领域的不同特点,有保有压,区别对待。一方面采取果断措施、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和盲目发展,另一方面重点强化经济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和瓶颈行业,加大对农业、能源、交通、水利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即使对钢铁、水泥等过度投资的行业,也不搞一刀切,而是只压那些生产能力过剩、附加值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产品和落后的工艺设备,同时又批准上海宝钢、湖北武钢等优质钢铁项目,以优化结构推动增长方式转变,为提高效益和质量服务。
(4)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结构调整的措施是:
第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
第二,节约能源、资源是优化结构的重要目标,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
第三,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势头。当前我国农业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2004 年出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放、农民增收的好势头,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人问题,三农工作的关键是寻求新的农民收入增长点;
第四,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必须有效地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妥善处理城乡关系,结合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和保持节约土地的要求合理地把握城镇化进程,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机制;
第五,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互补新格局。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选遴选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选遴选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选遴选模拟试题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