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情国力-第四节-生态环境状况

公选遴选2006-12-30gzhgz.com信息来源

A-A+

国情国力-第四节-生态环境状况

一、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所谓生态环境问题,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1)我国有占国土65写的山区、9.7%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又因开发利用不当,有34.26%的耕地出现程度不同的水土流失。

  (2)自然灾害频率加快,受害、成灾面积不断扩大。

  (3)森林资源出现危机,森林覆盖率低下,用材林面积缩小,采伐量远远超过生长量,森林质量下降。

  (4)草原长期放牧,重用轻养,每年退化133万平方米,累计退化已达8667万平方米,占可利用面积的1/3。

  (5)荒漠化日益严重,每年新增沙化土地面积,从20世纪50一70年代的1560平方公里,增加到70一80年代的2100平方公里、90年代以后的2460平方公里,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已达到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

  (6)水污染严重,2000年时,有73%的城市河段不适于作为饮用水,42%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全国七大水系近一半的河段污染严重,各大淡水湖泊和近海海域因富营养化而出现赤潮灾害。

  (7)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地区间资源承载能力差异甚大,处于人口负荷过重的临界状态。

  (8)大气污染严重,1996年时主要大城市中的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碳含量已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的2倍,酸雨区面积已超过国土面积的29%;废渣排放增加,垃圾包围城市。

  (9)农林环境污染正由点到面向全国蔓延,40%的乡镇企业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全国被污染的农田已达10万平方公里,经济发展的成效正在被抵消。

  (10)生态环境破坏造成巨额经济损失,恶性循环事故迭起,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生态赤字”每年达到860亿元。

  二、环境保护的政策

  1.环境保护的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

  (2)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

  (3)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

  (4)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

  (5)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

  2.环境保护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到2000年,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已颁布的法规有:6部环境保护法、9部资源法、120多部环境和资源保护行政法规、600多部地方性法规、30。多项各部门性规章、400多项环境标准。

  在“九五”计划实施过程中,强化了环境保护法律和规划的实施力度,明确要求到2000年,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使本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内;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及重点旅游城市的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按城市功能区分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淮河、太湖要实现水体变清,海河、辽河、滇池、巢湖的水质应有明显改善。“十五”计划进一步提出了环境保护的目标和要求。能不能实现这些目标和要求,对各级政府是一个严峻考验。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选遴选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选遴选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选遴选复习资料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