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哲学:第二节:物质和意识

公选遴选2006-12-30gzhgz.com信息来源

A-A+

哲学:第二节:物质和意识

世界的物质性

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是某种不可捉摸的观念或者是人的意识所派生的,世界是精神的或意识的世界。唯物主义则认为,世界既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某种观念或人的意识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2.哲学的物质概念 ●●●
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标志着各种具体物体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关于物质的这个科学定义的含义在于: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②肯定了物质的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同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哲学上所说的运动是泛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没有什么事物是不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割裂物质和运动的联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而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则必然要陷入唯心主义。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静止不是绝对不动,而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相对静止指两种情况:①指相对于某一参考系未作机械的位置移动;②指事物处于不显著的量变状态。运动的绝对性,要求我们坚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断有所进步,防止思想僵化;运动的相对静止,要求我们注意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区别事物、认识事物。
三、空间和时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空间表示事物的广延性、结构性和并存性;时间表示事物的持续性和顺序性。要理解和把握空间、时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及其相互关系。
四、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上各种事物和现象,包括精神或意识在内,尽管千差万别,变化多端,但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物质的产物,都根源于物质,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根本观点。我们党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和体现。

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本质是从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来规定的。①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的产物;②从意识的载体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③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存在的反映。这三方面,都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
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性又叫人的自觉能动性,它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和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说的“想”;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说的“做”。它具体表现为:认识作用;预见作用;确定目标、制定计划、选择实施方案的作用;指导和控制人们行动的作用;规范和调整社会成员的关系和行为的作用。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即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不同的性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人类要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作出科学的预见,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人们能够运用对规律的认识,按照规律办事,从而不断创造、发明,为人类谋福利;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甚至变有害为有利。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选遴选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选遴选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选遴选复习资料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