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家谈07北京社招公务员考试大纲及备考

公务员2007-05-16sina信息来源

A-A+

专家谈07北京社招公务员考试大纲及备考(3)


 六、今年申论考试可能会出现哪些新的题型? 

  刘景山:申论考试近两、三年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题型,但是并不为辅导界和考试领域方面所注意。其实申论考试题型悄悄地变化,根本题型、大的题型没有变化,但是在大题型的实现形式、表达方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我就点点题目,有这么样一些新的题型: 

  第一,我把它定位为“提炼矛盾”。“提炼矛盾”就是提炼一段、一对或几对矛盾,在给出的资料中,给出一对或几对矛盾,这个矛盾指的不是一般的、广义的矛盾,是哲学意义上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方面成对的范畴上的这类矛盾。 

  国家考试、北京市考试和其他这方面的考试例子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二,排序和摘要。06年考试出现了这种新的题型,就是把给定资料进行排序,按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并且做一些内容的摘要。其实一、二的话都有内在的关系。 

  第三,标注关键词,并做背景链接。就是给定资料中限定某一些资料,把它们找出几个关键词,并把其中几个关键词做背景的链接。也就是这个关键词背后的一些对它的说明,展开说明方面的一些资料,在资料中找对他有关的解释说明的资料。这三个提炼矛盾、排序和摘要、标注关键词并做背景链接都是对主要题型、大题型的具体表达和新的考察方式,就是从深层次上考察你提炼问题的能力。这些题型跟一般的概括主要内容就不一样了,其实概括主要内容这笼统的要求并不能完成实现对概括能力的考察,通过提炼矛盾、提炼关键词进行逻辑排序、摘要这样一些关键词、关键句和关键的矛盾这样的提炼其实是最深层次地考察提炼能力。因为关键词是要素、是细胞,摘要的关键句是一个重要的要素。那一对矛盾或几对矛盾是骨架,这些是深层次地考察,如果你不会这个,要概括主要内容,等着那道题它不一定这么考。这是前三个新的变化。 

  第四,单独出题,考察个案原因。前些年申论考试,一般是没有单独一道题考察某个问题产生的原因,但是现在不单单只有一道题单独考察原因,比如说北京市上一年考察矛盾现象的原因,而且考察的还是个案的原因,个别的实践、个别现象产生的原因,不是笼统原因,是某大方面其中的原因,不是,是其中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工作的原因,这个考察深入了,如果光回答原因那几条,肯定不行,这里面有一个解题的诀窍。 

  第五,要求提出处理个案的意见,以前的考试提对策,比如考生产安全,生产安全有哪些对策措施,现在不那么考了,考察什么?考察处理个案的意见,比如去年北京市公务员的考试,出现某事件的原因,这个事件考察的办法,光会那几条不行,我们一定要有解决的方法。 

  第六,叫对策有效性分析,国家连续两年北京市有一年考了这个题型。这个请各位留意。 

  第七,叫观点比较性试题。把资料中涉及到的几个人的观点和其中比较重要的人物观点比较。比如甲乙丙丁,与谁谁的观点进行比较,判断哪些不一致,说明理由。要从各方面考察,这个考察比较新、比较深入。2006年涉及到这么一个新题型。 

  第八,最新、最难的,好多地方都出现了这个题型,就是针对矛盾写文章。北京市面对社会考生的要求就其中一对矛盾写篇文章,还有辽宁省某一次考试就效率公平写文章,浙江省2006年也要求就效率公平写文章。天津市刚结束不久的考试要求谈谈改善民生和政绩方面的辩证关系。好多它考察的是谈谈辩证的关系,就这个予以发挥。 

  现在考试比较普遍了,就某对矛盾写文章、写议论文。第一,写文章和就某一个单方面写文章不一样,就矛盾写文章应该是题目、格式是某某与某某,而不是旧的某某的什么什么,里面要围绕某某与某某,围绕A与B考察和写作。开头论点的展开就应该是双头蛇,甲与乙是辩证的关系,怎么辩证?先有区别,第二,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应该是这样的,否则会出现一点论,应该是围绕两点论。对策围绕两点关系,结尾应该是围绕两个达到二者的和谐统一。人家说就矛盾写文章是写理论文章,表面谈实际工作,背后谈你的辩证思维的理论水平,是哲学的根基,这种考试越来越艰难了。不这样的话,不能出现真正的优秀人才。这方面留意新的八种体系。由于关系,无法全面的展开讲解。 

  七、2007年北京市社招申论考试论题方向是什么呢? 

  刘景山:我简单点点题目。北京市考试,我做了研究,近来有点感冒,也跟做研究有关,这是真实的故事。因为考试只有一个来月了,命题方向我点点大的方面。有七大命题方向: 

  第一,叫民主法制,可能有的人没有想到。民主法制其实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我们国家提出的几个大的方面,排第一位。看考试的话,我们可以发现,北京市2007年面向应届生的考试,考的是听证会,就是民主问题。好多省的考试也都谈到要考民主问题,民主法制问题。将来有机会我来展开,现在无法说明充分的理由。北京这次还有一个月就要考试了,注意物权法和政务公开两个层面。这是第一个方面,民主法制。 

  第二,民生、民生问题无疑是今年的工作热点。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也主要谈到了这一点,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交通,尤其是北京市的公交优先。这次考试北京市的公交优先问题请各位考生注意,还有农民工,一共7个方面,将来有机会再到人民网我会展开这个问题,你们会发现考试的时候很多题就出来了,不是我知道题,肯定不是。 

  第三,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方面,很多人没想到怎么考这方面呢?文化建设很可能考,它的重要性跟民主法制差不多。这里面点点题目,第一个网络文化、第二个人文奥运,第三个北京构建文化创意之都,第四个和谐文化,包括百家讲坛、于丹、红楼选秀等等,这些现象大家都熟悉。 

  第四,资源环境,这是重大的、古老的、长期的话题。 

  第五,平安建设。平安建设包括公务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和谐政法还有北京市的平安奥运。 

  第六,政府建设。包括反腐、工作作风、诚信、政绩观等等,不展开了。 

  第七,肯定要注意的是国策,不是考两层吗?第一是现实问题,第二是国策,国家的重大方针和理论,国策肯定要讲这个,什么呢?第一科学发展观可能性最大,第二和谐社会可能性也不小,第三荣辱观可能性也有,第四新农村建设,第五宏观调控,包括产能过剩和北京市房价,第六自主创新。我所能谈到的关于申论主要就这些了。看看博老师在其他方面还有没有需要展开的方面。因为开始我们耽误了10分钟,看看博老师还有什么要说的。 


 八、考生如何在有效时间内达到预期效果呢? 

  博彦凯:公告出来了,考试时间也出来了,我们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相信已经复习的考生多多少少对命题的思路、方向、试题多少都有积累了。现在提醒大家什么问题呢?大家一定在制定考试的规划过程中,注意一些常见的误区。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弱点,这个弱点包括规划方面的热点。前两天我写了一篇文章,谈谈在复习中主要的三个误区。我今天回顾一下:一个是考生在复习中重视行测不重视申论。重视行测的考生有几点理由,第一行测是一个硬性的分数线,必须要达到60多分才能通过,申论没有这方面的限制。第二,题型、题量比较复杂,比较大,他们觉得应该提前下手。第三,行测全部都是客观性的小题,小题每一道题难度并不大,所以说考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如果做对了的话,很容易带来一种成就感,激发他复习的兴趣,所以考生选择了把大块的时间放在行测上。 

  通过我们的辅导,感觉这种策略并不完全是正确的,我们倡导申论和行测两科并举。为什么呢?行测测试全部都是客观的小题,每道的试题都很小,不可能所有的人每个题都会做,多少可以拿到分。我们发现一个现象,行测打20-30分的情况非常少,40-60分比较常见,高分非常少见,申论不是这样,申论的低分非常普遍,无论是国家的还是北京的,30、40分基本上大部分考生都是这样,想及格非常困难,因为申论几道大题都是主观大题,如果说你任何一道题答偏了,抓不到采分点,你整张试卷想及格非常困难,大家一定要注重申论。 

  行测考试在复习实战的时候要放弃一些题目,但是答申论的时候大家要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千万不能答偏。另外做行测复习的时候,很多考生重技巧、不重做题,一段时间以来,也有很多考生咨询我们,说老师你在辅导的过程中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些纯粹的技巧。这个问题实际上比较有意思,我们说技巧肯定是有的,任何一门考试都存在着客观的规律,做公务员的考试、辅导肯定也能够抓到一定的规律,但是有一点这个技巧一定是建立在你扎扎实实做题,做到一定量的题,对题型有一定量的把握的情况下,才能起作用。技巧一定和你平时的储备结合起来才能起作用。否则的话,技巧根本没有用,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做题。 

  做什么题呢?建议大家做真题。是什么样的真题呢?北京市从02-06年面向应届生考试是申论5套题、行测5套题,面向社会也是各5套题,北京市加起来一共就有10套申论、10套行测题,大家把这些题找来,花一定的时间去练。有了这样的储备以后,加上我们对客观规律的提醒,大家一定会考到好成绩,你要想考好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最后一个,大家在申论的复习中,有些考生重视广泛撒网,不重视重点摸鱼。临近考试了,很多考生紧张起来了,慌乱中找到很多人民日报去看,天天晚上去看新闻联播,我们认为这种复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它的道理,但是如果盲目地看的话,这只能是浪费时间。因为现在时间非常紧,短时间内很难迅速地提高这方面的储备。大家要看什么呢?建议大家从两方面开始着手复习:第一,注意搜集近一段时间以来的社会热点问题,把这些社会热点问题按照不同的重要程度分出一定的层次和区别来,就是拉一张大网,把所有可能考的热点问题一网打尽。另外一个要对其中的重要的观点和理论进行梳理,最好进行一些有选择性的摘抄,重点去收录那些反映问题的表现、原因、对策这样一些段落和语句,像行测考试一样,我们一定要丰富自己对这方面素材的储备,只有这方面的东西积累得多了,在考场上才会有备而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是我对大家的一点建议。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综合辅导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