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古人身上看今朝 国家公务员的楷模魏征

公务员2007-08-08新东方北斗星信息来源

A-A+

从古人身上看今朝 国家公务员的楷模魏征

 作者:万源泉

  作为一名公务员研究和教学领域的老战士,我总是利用各种机会对我的学员说:做公务员要甘于清贫、坚持原则、要有爱心和服务精神;做公务员要时刻想到百姓的疾苦,真真正正为百姓做点实事;做公务员就要胸怀强国富民的梦想,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实现个人价值。每每想到自己的一些真实而朴实的语言引起许多年轻学子的共鸣、甚至改变许多人的人生和价值观时,内心总有无限的职业荣誉和满足感,自己做的事情竟如此有价值,公共服务领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合格公务员。

  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深知一名合格的公务员难以改变一些公共服务领域的不正之风;但我常想,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就像一盏灯,不但能照亮自己,还能照亮别人,灯越多,光明也就越多!历史上的魏征就是这样一盏灯,它照亮了一个时代!

  一、从《贞观长歌》看魏征

  我一般不看电视剧,但《贞观长歌》我基本上每天都看,因为我觉得它是一部对现代公务员有很强教育意义的电视剧,特别是魏征的合格“公务员”形象。魏征竭诚辅佐太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魏征病逝家中,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太宗对魏征的评价很高,也很中肯,如果现在公务员能得到老百姓类似的评价,就可以算是一名非常合格的公务员了。

    二、要做“良臣”,不做“忠臣”

  公务员素有忠奸之分,但做公务员仅仅是尽忠尽职还是远远不够的。人言“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夫”,如果把臣子事君比做女子嫁夫的话,魏征是三嫁犹不是,直到第四嫁才找到了正主,应该算不得“忠臣”和“好女”了,可偏偏魏征名垂千古,不要说在浩若烟海的芸芸官僚中,就是在历代名臣中,他也是名臣之尤,能赶得上他的,恐怕还不是很多,原因何在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是一位巧忠良臣!说他巧忠,是因为他历事诸主,并不一味地愚忠,为一家一姓乃至一人去无谓地献出生命,但他又不是见风使舵,投机取巧,更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或是苟延残喘而去朝秦暮楚。在他的心中,有一个准则,那就是上安君国,下报黎民。有了这个基本准则,他就可以明确自己“择主”的标准,而不是随便找到一个就奉为神明。所以,如果用“忠”字来概括他的“公务员”经历,他是“大忠”,而不是“小忠”。

    说他是良臣(合格公务员),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一样,既使自己赢得了名声,又使君主获得了声誉,还使国家和人民得到了好处。他在进谏之时,不仅不为自己的实际利益乃至性命考虑,也不为自己的名誉考虑,实实在在,有什么问题就讲什么问题,苟且偷安、沽名钓誉与他无涉。所进之言,皆于国于民有利,动机与效果得到了很好的统一,故称之为良臣。

  现代公务员中不缺少“忠臣”,有的公务员为了做“忠臣”不惜出卖自己的良心和人格,也有公务员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实在是可悲可叹!

  三、坚持真理,敢于承担责任

  在我们的公务员队伍中,有些公务员有这样一种作风,或者是官场的“潜规则”,那就是不该说的不说,该说的也不说,平时人浮于事,更谈不上为民办实事,为的就是尽量少承担责任。而一千多年前的魏征是这样做的,对有志从事公务员职业的朋友和广大在职公务员会有很大的启发。贞观十二年(638),魏征看到唐太宗逐渐怠惰,懒于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列举了唐太宗执政初到当前为政态度的十个变化。贞观中期以后,朝廷大臣都尽力歌颂太平盛世,魏征却给太宗上了一道奏章,指出他十个方面的缺点,希望他警惕,保持贞观初年的好作风。唐太宗把这个奏章写在屏风上,早晚阅读,引为戒鉴。他对魏征说:“我现在知道我的过错了,我愿意改正,否则我还有何脸面和你相见呢?”由于魏征处处为国家的利益着想,对皇帝的批评毫不客气,始终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讲话,为老百姓谋取了很多福利。

  当然,做公务员能像魏征一样坚持真理还是很难,但只要努力,大的方向不发生错误,老百姓也还是能够接受的。更多的公务员是怕承担责任而不敢说真话,整天说的是官话、套话,老百姓一般也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了,但长此下去,公务员在广大老百姓性心目中的正义形象就会受到怀疑。

    四、顾全大局,心系平民百姓

  在公共服务领域有一句名言:错误的决策往往比腐败现象危害更大!公务员作出错误决策除了自身能力问题之外,更多的情况是因为不能顾全大局造成的,做决策时更多的考虑的是个人或一小部分人的私利,没有更多的考虑广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能不能顾全大局,心里有没有老百姓是衡量公务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体现在一个公务员的日常的一言一行中。

  有这样一件事:李世民当时统一中国,天下升平,很多公卿大臣建议太宗到泰山“封禅”,告成功于天地。魏征以为不可,坚决谏止,因此和唐太宗引起了一场辨论。太宗争辨说,难道我“功不高耶?德不厚耶?远夷不慕义耶?嘉瑞不至耶?年谷不登耶?何为而不可?”虽然唐太宗一连提出六个反问,但魏征毫不让步,对上述各点一一进行驳斥,最后严肃指出“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义安,未甚充实”,在这种情况下,搞“封禅”之类的事,实为劳民伤财之举。最后终于使唐太宗接受了他的建议,结束了“封禅”一议。当时,唐朝大臣能够自由地上书言事,唐太宗也能够虚心地听取臣下意见。政治清明,国富民强,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五、淡薄名利,上善若水

  贞观十六年(642),魏征染病卧床,唐太宗所遣探视的中使道路相望。魏征一生节俭,家无正寝,唐太宗立即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为魏征营构大屋。魏征死后,唐太宗为表彰他的功绩,寄托自己的哀思,准备举行盛大的葬礼,但魏征的妻子不同意。太宗决定:尊重魏征的意愿,葬礼从简。结果,魏征就像一般读书人死去一样,只有一辆白木车子和一副白布帷帐为他送葬,但他一生却活的坦然和幸福,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从魏征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做公务员一定不要刻意追求名利,更不能以自己的道德准则和破坏国家的法律为代价谋取私利,这样的公务员多数没有好下场,更谈不上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更希望现在的各级政府多一些魏征这样的合格公务员,以做一盏明灯的心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职尽责!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综合辅导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