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村官、村干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科学发展观

三支一扶2009-05-15华图教育信息来源

A-A+

村官、村干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科学发展观(2)

提出的时间背景:中国发展面临6大严峻挑战

    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6大基本挑战: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能源和自然资源

的超常规利用;加速整体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

培育。

    所有这些挑战的消解,其实质都在催促着“如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这个总主体。上述这些成为严重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挑战,也只能在实现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统帅下,才能得到真正有效地克服。

内容:科学发展观就是“一观二论”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

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紧密地围绕着两条基础主线:

    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同时,我们必须把人的发展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在一

起。其实质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协同进化。

    其二,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通过舆论引导、伦理规范、道德感召等人类意识的觉醒,更要通过法制约束、社会有序、文化导向等人类活动的有效组织,去逐步达

到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代际之间关系)的调适与公正。归纳起来,全球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宏大命题,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协调。有效协同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许多学者有着共同的感触,只要一谈到发展,其行为主体除了人之外似乎都不可能担当,这是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线的社会整体进化,它远远超过了“满足人类生存”这

一简单的道德诉求。由此出发,其合理的顺延就逐渐地形成了导致“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源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90年代就认为:“发展越来越被看作是社会灵魂的一种

觉醒”。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生成,正是以上述发展概念的拓广为基础的。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既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从哲学观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几乎是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

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并将此类规则与关系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包含在整个时代演化的共性趋势之

中。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的战略,必然具有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哲学内涵。面对实现其战略目标(或战略目标组)所规定的内容,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要根据自己

的国情和具体条件,去规定实施战略目标的方案和规划,从而组成一个完善的战略体系,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去寻求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满意解”。

    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出发,其体系具有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

    其一,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发展度强调了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即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在是真正地发展?是否在是健康地发展?是

否是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是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

    其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协调度强调了内在的效率和质量的概念,即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

求中的行为规范。即能否维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市场发育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当代与后代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

    其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即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合理性。持续度更加注重从“时间维”上去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建立科学发展观的

理论体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征,即数量维(发展)、质量维(协调)、时间维(持续),从根本上表征了对于发展的完满追求。

科学发展观是博弈世界观

    科学发展观与《博弈圣经》《博弈圣经》

    “科学是世界的灵魂。”

    “科学是用事实建立起来的。”

    【科学的定义】: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

    【文明的定义】:文化进程里恩怨游戏的终结就是文明。

    “文明是现实主义。”

    “战略的定义”中“连续”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发展、持久、和谐和均衡。”

    “观”,是观念。

    【观念的定义】:观念是自身知觉、意识、思想、理智的对象。

    【真理的定义】:真理是一个观念在个别情况下判断中现时的体验。

    “真理是由表象真理、知性真理、理性真理、概念真理、智性真理的一致性构成的,一致性都是各种关系构成的。”

    【战略的定义】:战略是寻找连续正理、科学的文明实体。

    【战术的定义】:战术是达成局部真理、文明的文化性质。

    “战略的特征是发现智谋的纲领,战术的特征是创造实在的行为。”

    “发展”一词,就是战略中的连续,也是战略和战术的本质属性区别之一。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文化,是一个发现,它又是一个文化进程。在博弈的文化进程里,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融入社会,深入人心,变成了以人为本的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人与背景的博弈世界观。在资产与共产双方博弈对局中,自然产生了第三空地的概念,在社会主义文化走向文明和科学的进程中,就是在这第三空地里不断地创新,中国社

会就是在这个文化进程中得到繁荣和发展。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三支一扶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三支一扶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三支一扶复习资料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