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

公务员2009-08-14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0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答案(3)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23~26题。

  近来媒体的有关报道引起了人们对“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兴趣,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字地球呢?

  为有效研究和解决有关地球重大问题,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地球信息技术,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空间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案和有力措施,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球,使人类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技术手段和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人们设想有关地球的大量的多分辨率的、三维的、动态的数据按地理坐标集成起来,形成一个数字地球。借助于这个数字地球,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按地理坐标了解地球上任何一处、任何方面的信息。

  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核心思想有两点:一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性处理地球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数字地球由下列体系构成:数据获取与更新体系、数据处理与存储体系、信息提取与分析体系、数据与信息传播体系、数据库体系、网络体系、专用软件体系等。数字地球可以包容80%以上的人类信息资源,是未来信息资源的主体核心,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车”和“货”。

  专家指出,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提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一个自然发展。无论是否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地球信息集成和整体化工作都是当前地球科学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数字地球并非一个孤立的科技项目和技术目标,而是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为依托的具有整体性、异向性的战略思想。

  23.“数字地球”一词的意思是(  )。

  A.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空间数据

  B.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认识和应用

  C.人类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D.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地球信息技术

  24.不属于“数字地球”体系的一项是(  )。

  A.多分辨率动态数据体系   B.数据处理与存储体系

  C.信息提取与分析体系  D.网络体系

  2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数字地球将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

  B.人们借助数字地球可以按地理坐标随时随地获取来自全球各地全方位的信息

  C.数字地球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用数字化手段统一性处理全球问题

  D.数字地球可以包容80%以上的人类信息资源,人类中尚有20%的人还不能利用信息资源

  26.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形成数字地球的设想已变成现实

  B.数字地球是新千年信息资源的主体核心

  C.信息高速公路的主体核心是数字地球

  D.数字地球是一种战略思想,它具有整体性和异向性,任何一个科研单位,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形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7~30题。

  数学界引为自豪的是:在现代科学中,只有一种统一的数学符号系统,不同民族的数学家可以很方便地交流成果。从最简单最基本的阿拉伯数字到最复杂最深奥的公式,尽管各国的读法不同,然而意义却是互通的。语言学界则完全相反。古今中外各种语言的多样性恰恰是他们研究的主要对象。

  的确,数学跟语言学之间的距离是这样遥远,他们好像构成了人类知识宝库的相对的两极。直到本世纪的上半叶,人们还是普遍认为:只有天文学、物理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才使用数学;而文学艺术、人文科学以及跟社会有关的各行各业,只能使用日常语言来表情达意。大学的“文科”和“理工科”泾渭分明:学理工的不在语言文字上下太大工夫,学文科的则把数理化视若畏途。在文明史中,能一身兼为数学家和语言学家的极少,更少有人想到过要把这两者融会贯通为一个新的有机体。

  近百年来,数学方法不仅在天文、物理学领域获得惊人的发展,而且渗透到生命科学、人文科学领域中来,首先在生物学,然后在经济学和社会学等方面,数学方法取得一次又一次巨大的成功。于是,数学家的目光愈来愈频繁地注视着语言现象。如俄国大数学家马尔柯夫就曾用概率方法统计过普希金的史诗《欧根•奥涅金》中的俄文字母的序列,来说明自己随机过程数学理论;速记学家和字母打印机的发明者们,曾大规模统计英文字母的频率,用来设计速记符号和打字键盘。这些人都是尝试运用数学工具来研究语言的先驱者。

  把数学和语言学这两门差别悬殊的学科紧密联系起来的纽带,是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前者实现了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后者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科学的发展使数学领域空前扩展了,语言学的领域也空前的地扩展了。它们都扩展到以符号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就发现了共同的边界,并且彼此渗透。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数学语言学”就应运而生了。

  27.从第一段内容看,语言学界引为自豪的是什么?下列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在现代科学中,只有一种统一的数学符号系统,而各国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语言

  B.不同民族的数学家可以很方便地交流成果,而各国的语言学家不可能这样交流

  C.各国数学家使用的数字及公式,意义是互通的,语言学家使用的语言文字各不相同

  D.数学家研究的主要对象明确单一,语言学家研究的主要对象则丰富多彩

  28.下面最能体现“在文明史中,能一身兼为数学家和语言学家的极少”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数学跟语言学之间的距离是这样遥远,它们好像构成了人类知识宝库的相对的两极

  B.人们错误地认为,数学和语言学无关,只有搞社会科学的才需要用语言来表情达意

  C.大学的“文科”和“理工科”泾渭分明,学生不愿在不相关的学科上耗费精力

  D.人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还没有人想到过要把这两者融会贯通为一个新的有机体

  29.对第三段开头一句使用“渗透”一词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前面“获得惊人的发展”来看,这里用“发展”一词承接关系更为明显,语脉更为连贯

  B.天文、物理学领域属于理科范畴,生命科学、人文科学属于文科范畴,用“涉及”更能反映发展过程中的主从关系

  C.用“渗透”一词,准确而形象地反映了数学方法与生命科学、人文科学产生联系的渐进过程

  D.从后面所举事例来看,只有马尔柯夫是数学家,其余的人与数学关系不大,用“渗透”一词准确地反映了不同的人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0.纵观全文,不属于数学语言学“应运而生”必备条件的一项是(  )。

  A.20世纪以来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要求

  B.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 “理”不该分家

  C.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产生

  D.数学与语言学之间有了共用的边界,并且被彼此渗透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