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务员考试《申论》修炼必背50篇(八)

公务员2009-11-28gzhgz.com信息来源

A-A+

公务员考试《申论》修炼必背50篇(八)(2)

37、“人肉搜索”虽有弊“因噎废食”不可取 通过网络搜寻查找特定人物信息的“人肉搜索”,在江苏徐州将成违法行为。《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日前获得通过,该条例明令禁止在网上提供或公开他人的信息资料,对发布者、传播者,最高可罚款5000元,情节严重的,半年内禁止计算机上网或停机。(见本报今日2版) 菜刀确曾被歹人拿来行凶,但很难想像下道命令禁了菜刀。“人肉搜索”同样也只是工具,如果被不当滥用,于社会当然有害;如果被公民用来监督某些公众人物,于社会则大大有益。 被称为“人肉搜索第一案”的主角王菲,曾因婚姻问题被“搜索”出来,连续数月被网友“电话谩骂”。对于非公众人物王菲来说,其隐私因“人肉搜索”被公开,个人生活因“人肉搜索”遭干扰,“人肉搜索”确实扮演了“魔鬼”的角色。但涉嫌猥亵11岁女孩的深圳海事局原党组书记、副局长林嘉祥;声称要处罚降价房产商却开着凯迪拉克、抽着“天价烟”的南京市江宁区房管局原局长周久耕,不也是因为被网友们“人肉搜索”方才现形、下台的吗?如果没有“人肉搜索”,仅是靠着传统的舆论监督,林书记和周局长可能至今仍官居要职,做着自己的太平官呢。 在这里,“人肉搜索”难道不是舆论监督的好帮手,难道不值得肯定吗? 也就是说,具体案例中“人肉搜索”扮演的是不同的角色,有时是魔鬼,有时是天使。一码是一码,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万不能因噎废食,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简单一禁了之,不是一个好办法。 还有,“在网上提供或公开他人的信息资料”,要看公开的这个“他人”是什么人。如果是公众人物,是需要民众监督的官员,提供或公开其信息资料,如果不侵犯其隐私,何罪之有呢?官员的许多信息,关乎公众利益,需要民众监督评判,本来就不是隐私。 是否侵犯隐私,是否诽谤,是否侮辱人格……这些“人肉搜索”容易“犯”的“毛病”,现行法律就有规范,其实用不着专门立法去禁止“人肉搜索”。“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宣判,已经很说明问题。 据新华网报道,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防腐败主要是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权力公开透明。从此前的“林叔叔”案、周局长事件等看来,“人肉搜索”无疑也是权力监督的有效利器。通过网络曝光,可以使权力更加公开透明,使官员更加自律自重。 因此,正确的选择不是叫停“人肉搜索”,而是对其进行规范,使其避免侵犯私权利,着重监督公权力。

38、保民生保就业要破土门槛土政策 身高和“标准”相差1厘米,就否定了一个代课教师18年的辛劳,也让她转为正式教师的努力化为泡影(本报今日1版)。如果这位老师曾教过的孩子们听到此事,不知会作何感想。笔者的父母、祖父母毕生都以教师为业,我对伊犁那11位被身高门槛阻断职业生涯的老师,更多了一分鸣不平之心。 新疆伊犁并不是招聘教师“以身高定去留”的第一桩,也可能不会是最后一桩。“以身高定去留”之类人为制造的就业门槛,本就不公不义,在今年就业形势格外严峻的大环境下,更显得格外扎眼。 就业歧视是个老话题,年年常演常新,门槛越来越新,也越来越怪,越来越有理由。当地教育部门的回答听起来很合理:如果放1米49的过关,那1米48的呢?但问题的死结并不在此,而是所谓的“规定”本身就不合理,因为,《教师法》和《教师资格认定条例》并无对身高作任何具体规定。 就业是民生之本,砸什么也不要随便就砸掉一个人的饭碗,更何况是以歧视性的身高不达标之类理由,因为,教师职业不应是对身高有特殊要求的特种职业。国家千方百计刺激经济、扩大内需,保民生,在很大程度上还不是为了多保住民众的饭碗?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单位,却设置各种歧视性门槛和土政策,与中央的努力南辕北辙。

39、德江舞龙纠纷堵疏高下立判 不出十五就是年,目前全国各地仍沉浸在节日的欢庆气氛中。据新华社发自各地的报道,在震后的灾区北川,古老而神秘的羌族传统仪式在上演,宣示了羌人的顽强和憧憬;少数民族聚居的新疆、西藏等地,也有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共庆元宵;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舞龙舞狮,焰火璀璨,不同的仪式和活动,表达的都是辞旧迎新、祈福迎祥的美好愿望。与节日气氛不相称的是,在贵州德江县,却因舞龙纠纷发生了一起围攻县政府事件。这可算是一起“非典型性”群体事件:参与围攻县政府的群众,并非个人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或有长期无法解决的矛盾纠纷,非要用如此激烈的方式表达情绪。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要在节日里尽情狂欢,表演本地传统的舞龙。 而县政府限制舞龙的原因,似也出于好意:当地县城街道狭窄,舞龙、炸龙活动人多腿杂,且有一定危险性,存在安全隐患。 本意虽好,但确实犯了简单草率的毛病。据此_文_来_源_于_贵.大/在,线 httP://Www.gzU521.Net ] 了解,元宵节“舞龙”是德江人世代相传,春节期间最热闹、最隆重的活动,怎能因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一禁了之。 纠纷发生后,城管、公安等权力执法部门的介入,又加速了事件的升级。众多“非直接利益相关”的群众也被裹挟进去,典型的“人民内部矛盾”差点演变成严重的群体性事件。 也许因为有了处理瓮安事件的经验,“舞龙纠纷”随后的处置还算及时得当。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立即提出要求,对群众性的传统庆祝活动,要进行疏导并有效组织。随后县政府拆除了主城区所有护栏和景观灯,允许群众在主城区舞龙,并派出干警和政府工作人员组织疏导。 一堵一疏,效果迥异。元宵节这天,传统的舞龙活动如期举行,一时剑拔弩张的德江,又恢复了热闹喜庆。 为维护社会稳定,中央要求领导干部要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和苗头,千方百计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个体矛盾演变成群体性事件、小事情酿成大事件。德江惊险一幕,再次证明中央的要求高瞻远瞩。

40、“隐性就业”更需“显性鼓励” 日前发布的《2008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显示:2008年,我国有659万大学生需要就业,再加上金融风暴等冲击,2009年就业压力空前加大,前景不容乐观。在这个背景下,有人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实现“隐性就业”,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实是为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然而,这种“隐性就业”由于其天生所具有的太多不确定因素,势必会导致其不能成为一股稳定的缓冲就业压力的力量。在这个时候,有关部门真的应该站出来,给这些为社会分忧解难的“隐性就业”者们来分忧解难了。 诚如报道中所写的那样:“隐性就业”只是把问题和矛盾后延了,没有治本。如果要以“隐性就业”的方式根本解决当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必须将他们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以这种制度来保障“隐性就业”的相对稳定性。但笔者以为,即便是有了稳定的社会保障,大部分的“隐性就业”者,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还是会选择“显性”的正常就业的途径,“隐性就业”毕竟只是一个过渡手段。因此,如何能出台相关的鼓励性政策,让“隐性就业”者所从事的工作,为他们在寻找未来的“显性就业”时加分,才是更加重要的。 2008年12月19日,国家推出“准就业”机制,应该说已经在开始遵循了这样一个思路。有媒体报道介绍说: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将改变传统的大学生等待就业岗位的模式,把大学生集中起来,以高校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进行实践培训,通过国家标准让大学生在“准就业”岗位有一个过渡期,然后走向就业岗位或创业,从而缓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然而,这种模式毕竟对毕业生的专业等条件有一定的要求,照顾的范围还相对有限。如何能让类似的“显性鼓励”制度更加“普照”,让更多的“隐性就业”者沐浴到阳光,还需有关部门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范文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