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模块精讲:申论考试之道

公务员2010-10-28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模块精讲:申论考试之道(3)

 

 第四节 申论考试的具体特征

  申论是一种用于选拔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应试文体。“申论”适当地借鉴了我国古代科举应试中“策论”的一些经验与做法。策论主要是要求考生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论在这方面与策论是一致的。不过,现代申论更加注重考查考生概括案例或材料的主要内容,合理推论材料与材料之间逻辑关系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申论就是公务员在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过程中,针对特定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提出行政建议并展开论述,从而表达自己行政意图的文章,其本质就是“官样文章”。

  作为官样文章,申论除了在写作范式上有自己的规定性外,在文章风格和思维方式上也有自己的特点。从特征的角度来说,申论就是“官样议论文”,是“带着镣铐的舞蹈”。一方面,申论考查的内容很严肃、很深刻,不是一般的市井琐事。同时,申论答题和写作在形式和语言上要遵循一定的“官样”规范,要写四平八稳的文章,在风格上要平和——语言朴实无华、中庸——观点折中公允、凝练——文笔紧凑简练、沉稳——思维细密周到;另一方面,申论还要有考生自己的观点,要适度灵活。因此,申论文章就是介于政府公文和杂文评论之间,而又偏向于政府公文的一种文体。申论文章比政府公文要开放和灵活,比杂文评论要公正、客观和严肃,可以说是一种既活泼又严肃的文体;从思维方式上说,申论文章作为官样文章,是“现代衙门”里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公文,是“顶天立地”的文章。所谓“顶天”就是指理论要顶天。即作为公务员要有充足的理论储备,要站在理论尤其是政治理论的制高点和最前沿,用党和国家最高的理论政策来指导实际工作;所谓“立地”,就是实践要立地。即作为公务员要在国家最高理论的指导下立足本职工作,脚踏实地,针对现实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具体、系统的解决方案。

  为了能够让大家更加深刻地体会和认知申论文章的基本特点,我将申论文章的具体特征形象地概括为:体现“高”和“全”的同时,警惕和杜绝“假”而“空”,提倡“实”而“精”。

  一、申论的“高”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申论文章作为官样文章,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立意高、主题高。申论写作要着眼长远利益,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高屋建瓴,善于升华主题。申论文章所谓的立意高、主题高,不是信口开河,其判断的标准和尺度主要体现在政治方面,即申论文章的立意和主题要有政治的高度。要保持一定的政治高度就必须注意培养良好的政治素养。政治素养主要包括:政治理论素养、政治立场和政治敏锐性。

  首先,透过现象看本质,保持对社会现象的政治敏感性是升华申论主题的必备素质。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泰勒从女人裙子长短变化的现象看出了经济的走势。他发现在经济状况良好的时候,女人就会穿短裙子,以炫耀里面穿的长筒丝袜;在经济状况糟糕的时候,女人无钱买丝袜,只得把裙边放低。于是,有学者就提出了“裙边理论”,这可以算作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极好例子。也说明我们要想把握社会发展的实质,对具体社会现象保持敏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农民工现象为例,我们应当透过农民工现象看到怎样的本质呢?透过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民工社会保障力度不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等具体现象,我们应该看到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着城乡差距、社会不公等问题。

  例如,2007年6月以来,媒体关注的“山西黑砖窑”问题,应该如何分析这个问题呢?当然,黑砖窑事件最让我们震惊的是,在现代文明社会竟然还有这样惨无人道、充满血腥的压迫和剥削。从这类事件上我们看到了黑窑主的贪婪、打手的凶残和被拐工人的可怜。也许对于闲聊和猎奇来说,这种认识已经算是深刻了,但对于申论写作来说,这种认识还只能算是对表面现象的认识。我们应当透过这些现象清醒地看到,这类极端事件折射了当前大部分农民工权利无保障、尊严被辱没、人身受控制、利益遭损害的境遇,简言之,黑砖窑事件表现出的本质内容是农民工的利益问题。因此,如果申论考到相关的题目,我们提炼的论点应该就是“有效杜绝黑砖窑事件的关键在于通过采取各项措施保障和维护农民工的各项权益,这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再例如,华南虎照片事件从表面上来看好像就是一个农民骗了政府的钱,但是这个问题的实质在于政府为什么这么容易上当受骗?政府为什么这么轻信一个农民?这背后是政府的信息公开问题。更具体地说是信息公开的虚假性问题,造成的影响就是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这是第二个层次。有没有第三个层次?政府的公信力不强说明什么?说明政府在哪个方面还应该加强,或者从根本上来说政府应该打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政府?这背后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问题。因为透明化、公开化是服务型政府的一个标志,不透明、不公开是管理型政府的问题。所以华南虎事件启发我们要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步伐,加快政府由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的步伐。

  2009年北京面向应届生招考公务员的申论考试的第二题就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材料12,由此引申,谈谈想法。这是个20分的题,其最佳答案就是要见解合理深刻,谈论文明的实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这个角度回答问题就能得12—20分。考生如果只能从现象进行分析,得分不会超过5分。

  再比如,2009年,网络语言“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非常流行。这样一句网络流行语看似非常简单,并无深意。但只要对这句话的背景稍加了解,就会发现,这个流行现象背后有深刻的本质。笔者咨询过业内人士得知,这个流行语来自一个网上热帖,这个热帖不过是大型网游公司在服务器停止工作期间的炒作而已。这种现象实际上表明,这个流行语其实并不简单,其现象背后恰恰表明当前网络空间存在的问题,即充斥空虚无聊的内容,说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存在漏洞,稍加引申,就会发现,这个理解与当前反对网络低俗文化的问题不谋而合。如果在申论考试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只要经过这个思维,就很容易分析出亮点来。

  其次,一定要站在政府的立场和角度上分析问题。正确的政治立场也是升华申论主题的基本条件。所谓政治立场,就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由此决定的人们观察、分析、处理各种政治问题的根本立足点。政治立场与人们的阶级地位及其政治利益密切相关,它来源于人们在政治实践中的利益需求,反映着特定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是价值观的根本前提和制约因素,决定着人们的价值选择。我们在写作申论文章的时候,一定要站稳立场,坚定地站在人民和政府(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的立场上,从善意的角度出发,为改善和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出谋划策,提出客观而又中肯的建议或批评,要防止在申论考试过程中过于偏激和严厉地批评政府,甚至辱骂政府,把申论写作当成了情绪的发泄。实际上,我们在阅卷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可想而知,这种风格的试卷自然得分很低。例如,对于华南虎照片事件,着名的青年才俊韩寒也有一个分析,韩寒在博客上说:“2007年是摄影年,有两个摄影大师,一个是周正龙,一个是陈冠希,一个照的照片明明是假的,偏偏想让人家说是真的。另外一个人照的照片明明是真的却偏偏想让人家说是假的,他们是多么的羡慕对方啊!”很明显,韩寒对华南虎照片事件的分析虽然很有创意,但绝对不适合申论,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不是从政府管理的层面去分析问题。因此,申论分析问题的角度是很独特的。这种视角就是政府管理的视角,政府执政的视角。在申论考试中,对问题本质的揭露,不是哲学层面的揭露,不是美学层面的揭露,也不是社会学层面的揭露,而是政府管理层面的一种揭露,这个大家一定要把握。

  最后,要想撰写一篇优秀的申论文章,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要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把党和政府当前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政策方针牢记于心。在当前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就是要认真学习和牢固掌握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热点政治理论,要密切关注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相关的各类社会热点问题。善于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的指导下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善于把社会热点问题提升到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行思考。例如,农民工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中存在的一个热点问题。当我们来分析这个问题时,我们不应当仅仅看到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民工社会保障力度不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等具体问题,还应当看到存在于农民工中的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势必会影响社会的公正,从更高的理论层次上说就是增加社会不和谐因素,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从而最终影响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科学发展。

  上面多次提到了政治的概念,一提到政治,我猜想,很可能各位亲爱的兄弟姐妹,尤其是各位亲爱的姐妹们会感到有些不舒服。这种感觉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政治的概念已经被妖魔化和污名化。其实,对政治抱有恐慌感和厌恶感是既不应该也没有必要的,因为政治在本质上是公正和善良的。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看看政治到底是什么。在人类社会政治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基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人们关于政治的理解各不相同。有价值说、神学说、权力说和管理说之分。价值说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在中国以儒家为代表,认为政治就是对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在西方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前者认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后者认为政治就是要追求“最高的善”;神学说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的体现和外化。在中国主要表现为“受命于天”的思想,在西方主要表现为“君权神授”的政治观;权力说把政治理解为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在中国以法家为代表,追求“法”、“术”、“势”的政治之道,在西方以马基雅维利、马克斯·韦伯为代表,把政治理解为夺取权力、维护权力和扩大权力;管理说把政治视为公共管理活动。不管是哪种说法,我们都应该看到政治本身并不是邪恶的。

  马克思主义对政治本性的解释是最为深刻和准确的。恩格斯曾经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政治是和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治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在上层建筑领域中,各个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阶级利益,围绕国家权力展开的特定活动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简单地说,政治就是与国家权力(公共权力)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可以看出,国家的出现,即政治的形成,其目的绝不是为了激化矛盾,扩大斗争,而是要作为公正的裁判以缓和矛盾,减少斗争。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政治是美好的,也是善良的。

  事实上政治关键词就是两个,一是“权力”,即公权力;二是“权利”,即私权利。其基本原理就是如何运用权力去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政治是美好的,也是善良的。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有机会从事公务员工作,在宦海中畅游,那实际上从事的就是政治工作,也就是俗话说的“从政”。既然要从政,政治又是美好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政治呢?公务员作为掌握和运作国家权力的工作人员,思想如果没有高度,不能心系政治,不能时刻牢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就没有思路,文章就没有深度,前途自然也不会光明。要想成为公务员或有前途的公务员,就必须要爱政治。所谓的“爱政治”首先就是要善于用党和政府的指导思想和大政方针来武装自己,在思想和工作中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申论考试中善于把考试题目和当前具有指导意义的政治理论相结合。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公务员的梦想就难以实现。例如,2009年国考申论考查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粮食生产问题。在撰写最后的大文章时,如果考生就事论事,不能从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角度作出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分析,分数恐怕也不会高到哪里去。2008年国考涉及的主要材料是怒江水电开发的材料,但如果应试者在作答时不能扣上生态文明的主题,答案在没有高度的同时,也不会有高分。2006年1月北京市公务员申论考试考查了关于招商引资的问题。阅卷的实践证明,如果考生就事论事,不能从解决招商引资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上升到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不能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展开论述,就不可能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再例如,从表面来看,2006年浙江省公务员申论考试是通过对“社会差距”现象的描述来考查公平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明确如果考生在答题中不能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高度来分析社会公平问题,这个做答就是不完整的,得分也只能中规中矩。

  二、申论的“全”

  申论文章的“全”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内容涵盖的面要全;二是思维要周全,善于运用辩证思维,不能以偏概全。

  内容涵盖要全面,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因为申论试题的前两部分的阅卷一般是根据标准答案实行采分制,按点给分,所以答案务必根据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归纳。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多得分,得高分。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写作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