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精讲:应对气候变化

公务员2010-10-29gzhgz.com信息来源

A-A+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精讲:应对气候变化(2)

 

 第一节命题切入:问题、原因和对策

  命题切入点一:加强环境保护

  一、现存问题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当前,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重要河流与湖泊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农村地区的群众仍在饮用不合格的水;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威胁居民身体健康;工业危险废物、城市垃圾的数量在增加,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滞后;噪声扰民相当严重。

  (二)生态破坏问题突出

  水土流失、沙化土地以及天然草原退化仍然在扩展;森林生态功能退化;一些北方河流水资源过度开发,其中黄河、淮河、辽河开发利用率超过60%,海河超过90%,大大高于生态警戒线(30%~40%),流域生态功能严重失调;华北平原出现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

  (三)环境污染从城市向农村扩展

  随着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出现了由城市向农村急速蔓延的大趋势。农村环境问题如不及早重视和防范,将会造成比现在城市生态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生态破坏是涉及长远的根本性的问题,农村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需经过几代人才能恢复,甚至难以逆转!

  未来我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比2000年翻两番,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一是在工业化进程中,造纸、酿造、电力、化工、建材、冶金等行业将继续发展,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难度加大;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长期存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烟尘、粉尘治理任务将更加艰巨;三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量的垃圾与污水得不到安全处置,工厂搬迁后土地污染凸显,沿海地区高强度的开发加大近岸海域的环境压力;四是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养殖业的无序发展、农村卫生设施落后、污水灌溉以及工业不断向农村转移,将加剧农村环境污染,既损害农民的健康,又威胁农产品安全;五是在社会消费转型中,电子电器废物、机动车尾气、有害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不当等各类新污染呈迅速上升趋势;六是转基因产品、新化学物质等新技术、新产品可能将对环境和健康带来潜在风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害加重。总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将迅速增加,治理难度加大。

  二、主要原因

  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在我国如此严重,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理因素,亦有经济、人文社会等因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而且我国的现实国情又使之具有特殊性。

  (一)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

  主要是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一些地方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只顾当前,不计长远,考虑局部利益多,考虑全局和整体利益少。由于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环保欠账过多,不少地方环境治理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该治理的不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环境保护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产业水平总体上比较低,能源资源消耗比较高,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付出了比较大的环境代价。长期以来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特别是一些地方上了不少小钢铁、小水泥、小化工、小造纸、小皮革等项目,加剧了环境污染。这几年我国煤炭消费高速增长,导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大幅度增加。

  (三)环境保护执法不严,监管不力

  近些年来,环境保护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对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一些地方对环境保护监管不力,甚至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有的地方不执行环境标准,违法违规批准严重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有的地方对应该关闭的污染企业下不了决心,动不了手,甚至视而不见,放任自流;还有的地方环境执法受到阻碍,使一些园区和企业环境监管处于失控状态。这种状况不改变,环境污染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治理。

  (四)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

辅导课程

特别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公务员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
转载贵州好工作公务员信息请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gzu521.net)。信息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处理。

公务员申论写作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及时获取"最新"招聘信息